安信等七券商否認新三板部門裁撤傳聞 中信證券稱有結構調整

2017/02/08 09:34      呂琦偉 唐瑩瑩 胡程平

雞年伊始,有關券商裁撤新三板部門的消息甚囂塵上,其中還包括一家全國性的大型券商,原因是:考慮到做新三板業務的性價比越來越低。

對此,澎湃新聞獲得包括安信證券、中金公司等7家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的回應頗為一致,一切照常運營,公司并沒有作出裁撤部門的相關決定。

還有一家北京某券商新三板部門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今年公司不僅不會裁剪,反而會加大規模投入新三板業務。“每家券商定位不一樣,券商都是逐利群體,我們看好今年的政策發展所以會加大投入,說實話,整個市場都在等著下半年的政策密集出臺。”

一名消息人士稱,上述消息中大型券商所指的正是中信證券。隨后記者向中信證券多方人士求證,得到說法:確實存在結構和人員分配上的調整,但并非傳說中的裁撤。

某前中信證券新三板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據他所知,公司從去年起就開始收縮承做業務部門。中信證券某華東地區人員表示,本來是每個分公司都有新三板部門,很早就說要裁員,不過去年年底全部轉到總部投行下面,除了新三板還做債券業務。中信證券大連分公司新三板業務人士稱,有的地區成立區域投行,原先分支機構的新三板團隊轉到區域投行里了。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部分地區人員確實可能存在人員縮減、流動的情況,但目前還不是特別明顯。東北地區目前還和以前一樣,下一步是否成立區域投行尚未得到明確指示。

“有的券商今年可能集中火力主要做IPO這塊,顯然這樣的情況下更能賺到錢,這也無可厚非。”北京某中小券商新三板機構總監向澎湃新聞解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消息主要是和今年的IPO市場相關。他認為一些券商聞到了今年IPO趨勢的機會,很有可能作出戰略上的調整。伴隨新股發行速度加快,從規模上看,逾600家企業等著發行,這也意味著A股相對的高流動性,新三板業務的重心或被轉移。

截至2017年1月19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721家,其中,已過會45家,未過會67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29家,中止審查企業47家。

而中國證券業協會對證券公司2016年經營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29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79.94億元,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1052.95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519.99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164.16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50.54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296.46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568.47億元、利息凈收入381.79億元,實現凈利潤1234.45億元,124家公司實現盈利。

不過此前多家券商負責人的口中反映出一個相同的情況,2016年券商在新三板做市這塊普遍沒賺到錢。截至2016年年底,有數據的做事券商庫存股絕大部分盈利,但不少中大型券商的庫存股盈利相比前三個月虧損11%-16%。

某券商業務分析人透露:“客觀點說,2016年券商實際不賺錢,但要是從實現收益角度來說又是賺錢的,因為我們知道一級市場要真正通過IPO和并購,在新三板通過賣出賺錢,這塊我們是賺的,而且是跑贏資金成本的。”

截至2月7日,新三板掛牌公司達10492家,總股本5988.52億股,其中無限售股本2502.85億股,總市值達4.19萬億元。掛牌公司股票成交4.78億元,其中做市方式轉讓的股票成交2.73億元。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