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上到各大企業、下至各家各戶老百姓,抑或蠢蠢欲動的媒體來說,都是個值得關注的日子。
然而,“打假”不止是消費市場的所獨有,新三板市場也亟須打假。目前新三板已經發展至過萬規模,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等屢禁不止,新三板同樣面臨著打擊無良企業弄虛作假的艱巨任務。
年初,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因其在亞太實業2013年年報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遭遇財政部、證監會重拳出擊嚴懲,受此次事件影響,瑞華接連被多家新三板企業“炒魷魚”,會計師事務所大佬地位已經“動搖”。
瑞華事件,給新三板市場一記警鐘,無論是掛牌企業或是會計師事務所,都可能成為財務造假的“同謀”。
股轉系統與財報造假宣戰
2月24日,股轉系統發布了《關于舉辦全國股轉系統會計師事務所掛牌公司年審業務培訓會的通知》,通知在3月3日舉行年審業務培訓會。通知顯示,此次培訓會的主要目的是做好掛牌公司2016年年報審計及披露工作,提高財務數據質量,預防財務造假等惡性事件發生。
股轉系統要求從事掛牌公司年報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安排3-5名人員參會,參會人員為牽頭掛牌公司年報審計業務的合伙人、質控負責人或內核負責人、簽字數量較多的注冊會計師等。
會后,相關消息稱全國股轉系統人士在培訓會上透露,將重點關注六方面的年報財務數據造假動機,包括沖刺創新層、擬IPO以及融資階段等發生的財務行為。
造假行為包括在上述三個階段中,修飾報表以吸引投資人;在融資、收購過程中存在業績承諾、對賭等情形;為達成承諾而修飾報表;為掩蓋公司存在資金占用、侵占資產的行為;以及少計收入或虛增成本達到避稅目的等行為。
在股轉行動之后,2月26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市場珍珠論”,要求“珍珠項鏈要洗干凈、要呵護,那就是資本市場要加強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3月9日,股轉系統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介紹了此前3月3日舉辦的培訓會相關情況。文內稱:“今年將重點關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對‘財務造假零容忍’; IPO申報文件與掛牌信息披露文件不一致的,如未按規定披露更正公告或信息披露文件存在違規情形的,將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
年報披露倒計時 財務數據準確是關鍵
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證監會打假披露了10大案件:大智慧、海潤光伏、神開股份、南紡股份、康達新材、金谷源、上海物貿、物貿B股、蓮花健康、瀘天化、天津磁卡。以上企業被打的理由涉及提前確認收入、虛增收入、虛構利潤、非法披露等等。
而新三板上被打的企業也不少,參仙源(831399.OC)作為新三板財務造假第一案,已經被市場人士熟知。參仙源因通過隱瞞人參采購、銷售時少計成本、以及通過不公允的關聯交易虛增收入的方式虛增利潤1.29億元,被處以60萬元頂格罰款。此外,新三板上因財報數據不準確被罰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包括寶蓮生物(已退市)、ST鑫秋(832268.OC)、現代農裝(430010.OC)等。
距離2016年報披露截止日還剩一個半月時間(截止日期為2017年4月30日),截至3月14日,共計290家企業發布了2016年年報,占總掛牌家數的2.7%。新三板在接下來的不到兩個月時間里,將迎來近萬份年報,其中近八成公司選擇在最后一個月進行披露。
目測隨著年報披露潮涌來的,還有監管趨嚴,財報中的數據成了關鍵,一個小數點都能引來問詢。在上年財報披露完后,有48公司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 ,38家公司收到股轉系統問詢函。目前,在已經對2016年業績進行了預報的掛牌企業中,暫時還沒有企業因“業績”問題引來股轉問詢。
而通過去年股轉系統共發布的118條問題看來,今年的審查熱點仍會聚焦在:信息披露不全/信息不一致/列報遺漏或錯誤;數據準確性/一致性;關聯交易問題;支出費用問題;收入確認問題;庫存問題;合并報表事項;資金占用問題等。
附:2016年年報披露情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