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三板退市公司驟增 或為規避退市制度正式落地帶來的風險
3月21日 光莆電子、瑞貝科技、唯捷創芯、鋒尚傳媒、博信通信、德恩精工、星諾奇、鑫聯環保、易之園林、杰普特
3月22日~3月23日 遙望網絡 環宇橡塑 九通股份
自去年年底以來,在掛牌企業越來越多的同時,申請摘牌的新三板企業也越來越多,甚至被形容為新三板“退市潮來臨”。
2016年10月21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發布,意見稿發布后不到2個月時間,摘牌企業已 達28家。有專家認為,新三板退市增加,部分是因為規避退市制度正式落地帶來的風險。相關專家建議退市制度應盡快落實,以避免企業和投資者雙輸的局面。
新三板退市潮來臨
記者通過同花順統計,從今年開始,新三板的摘牌潮似乎開始涌現。在3月21日,一天內有多達10家新三板企業齊摘牌,打破了紀錄。這10家摘牌企業分別是光莆電子、瑞貝科技、唯捷創芯、鋒尚傳媒、博信通信、德恩精工、星諾奇、鑫聯環保、易之園林、杰普特。此后,3月22日到3月23日,再有3家新三板企業被摘牌,分別為遙望網絡、環宇橡塑和九通股份。根據記者統計,2016年全年摘牌數量只有56家。截至2017年頭三個月,新三板企業的摘牌數量已達到47家。
新三板上市公司艾媒數聚董事長張毅向記者表示,雖然摘牌新三板企業數量增加,但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數量也不斷增多,因此摘牌企業數量仍保持在合理范圍內。“一個健康發展的市場本來就是有進有出的,不論是被強制摘牌還是企業被收購,或者是主動退市,都是資本市場中的正?,F象。”對于越來越多企業從新三板摘牌,新三板分析機構挖貝網的分析師劉蕓如此表示。
騙取補貼說法不成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傳統上新三板企業摘牌的原因主要有:準備IPO、掛牌后融資受限干脆摘牌、享受不到新三板制度紅利而主動摘牌、因業績不達標等問題而被迫放棄新三板。據了解,近期主動摘牌的企業越來越多,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原因。新三板資深投資人周運南向記者表示,因為新三板的退市制度正式實施意見稿還沒有落地,未來正式出臺后,可能會對主動摘牌提出很多限制條件和投資者保護措施,之后的主動摘牌的程序可能會更復雜,成本也可能會更高,所以很多公司趁這個政策空白期,加快了主動摘牌速度。
而對于有部分新三板企業掛牌后迅速摘牌是為騙取政府補貼的說法,周運南表示不成立。他分析稱,政府補貼大多只夠掛牌費用,新三板企業很難“騙取”高額利潤。
小股東利益受到挑戰
由于新三板退市制度尚未正式落地,這對新三板企業和投資者實際上都產生了不利影響。比如在投資者看來,新三板企業的小股東利益受到頻繁挑戰。
挖貝網分析師劉蕓向記者表示,目前新三板公司退市主要有這幾種情況:轉板、被收購、被強制摘牌以及主動摘牌。劉蕓表示,顯然對于前兩種情況,通常來講投資者會獲得不錯的收益,但后兩種就比較棘手。一方面,股轉系統沒有規定具體的處置標準;另一方面,企業往往不會制定詳細的方案;小股東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只能是和企業協商,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此外,從新三板企業的視覺看來,部分小股東鉆了制度空白,成為釘子戶,向摘牌企業索取高額費用。
深圳新三板分析機構“三板虎”董事長羅藝強向記者表示,新三板企業要摘牌,必須回購所有股份,“如果我就是不賣出,你又能把我如何?”羅藝強向記者表示,如果遇到小股東是“釘子戶”不妥協,大股東也沒有辦法只能高價收購。
挖貝網分析師劉蕓也承認,如果投資者堅定對企業股票未來的上漲空間有比較好的預期,不愿意現在賣出,企業也許只能采用高價贖回的方式。
劉蕓表示,投資者在挑選投資標的時候,就要對企業的資質進行詳細的考察,包括所處行業的前景、企業近年來發展速度、政策風險等方面;此外,如果股轉系統能夠對企業在小股東股份處理方案的信披上做出一些強制性的要求,也會對投資者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