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段中誠信董事長毛振華雪地激憤陳情的視頻,再次將東北營商環境推上輿論風口,“投資不過山海關”再次一語成讖。
掛牌了新三板的東北企業,似乎也正受此魔咒的影響,并且它們還有不少“煩惱”。
東北企業的新三板“困局”
在“振興東北”口號喊得震天響及政府多項政策扶持之下,東北中小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如何?或許從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情況中可窺得一二。
而多項數據表明,東北新三板掛牌企業的競爭力仍有待提高。
掛牌企業數量少 后備軍不足
掛牌新三板企業數量和增量,是用來衡量一個地區中小企業和新興經濟的活力的有效指標。相比其他省市區,東北三省的掛牌企業數量確實不多。
截至1月4日,黑龍江掛牌企業有97家,吉林有88家,遼寧有234家,前二者加起來還沒后者多。
從全國來看,掛牌企業數量低于100家的省市區不多,東北三個省份就占了倆。
各省市區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如圖:
基數低,增速也不高。2017年,東北新增掛牌企業增速基本與新三板整體水平相當。
其中,黑龍江新增掛牌企業數量為12家,吉林和遼寧分別為15家和39家,三個省份新增掛牌企業數量,合計基本只相當于一個安徽省。
2017年各省市區新增掛牌企業數量如圖:
東北三省新增掛牌數量基本能跟上新三板擴容的整體節奏,不過估計很快就會“掉隊”了。數據顯示,目前股轉在審的266家擬掛牌企業中,遼寧省有5家,黑龍江和吉林分別只有1家。
存量掛牌企業少,后方補給隊伍不給力,短期內,東北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的排名很難有所改觀。
企業融資稍顯乏力
東北三省掛牌企業共有419家,2016年以來,有152家獲得融資,占比為36%,基本與新三板整體水平(38%)差不多。
2016年和2017年兩年間,三個省份的掛牌企業共拋出190份增發預案,其中131份已增發實施完成,募資完成率69%,基本與新三板的72%持平。
但是,已完成募資的東北企業,平均每家公司獲得融資2543萬元,而新三板的平均值是4580萬元,從中位數來看,前者是1450萬元,后者是1816萬元。
東北企業的平均融資額,明顯低于新三板平均水平。
尤其是遼寧省的企業,平均每家公司募資金額僅1921萬元,不及新三板市場平均值的一半。
但是,東北企業賺錢能力并不弱。
2016年,東北企業平均營收1.18億元,平均凈利潤是1014萬元;新三板平均營收是1.58億元,平均凈利潤是969萬元。
東北企業的凈利潤率并不比新三板平均水平差。
從配售對象來看,東北企業的融資中,外部投資者投資占比略低于新三板平均水平。不過,黑龍江省則明顯低于平均水平。
參與認購的投資者中,除去控股股東、關聯方、非實控人股東等“自己人”認購之外,東北企業的網下個人投資者及機構投資者的占比為63%,新三板平均水平是70%,而黑龍江省僅49%。
投資者“喜歡”的企業少
投資擬IPO公司、投資戰略新興行業,是新三板最活躍的投資邏輯。
但東北掛牌企業,非但擬IPO公司少,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占比也不高,另外,違規被處罰、涉及訴訟的企業還不少。
這種情況下,如何引來投資者目光呢?
擬IPO公司少
Pre-IPO投資作為新三板的主流投資策略之一,一個地方擬IPO公司的多寡自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要指標,然而東北企業的擬IPO隊伍并不強大。
目前正在接受上市輔導的628家新三板企業中,東北企業僅占17家。其中,黑龍江省4家,吉林4家,遼寧9家。
加上正在排隊的同信通信、七彩化學、麟龍股份、康泰股份、亞世光電,東北三省目前擬IPO公司合計才22家。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上會的兩家東北新三板公司,華信股份、森鷹窗業均被否。
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占比不高
戰略新興產業公司數量占比,長遠來看對地區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新三板戰略新興產業公司數量為2875家,占比為25%。
其中,黑龍江有15家,吉林有19家、遼寧有56家,合計90家,占比為21%,也是略低于新三板平均水平。
違規、涉訴訟案例多
在新三板掛牌的東北企業,違規企業也不少。
據東財Choice統計,2016年以來,掛牌公司違規次數達到1685次,涉及訴訟數總計為2771宗。
其中,東北企業違規次數為63次,涉及訴訟數232宗,這兩個數據相比其掛牌企業數量來說,并不低于新三板平均值。
其中不乏新三板人熟知的違規案例。
如,因虛增利潤被證監會處罰的參仙源、實控人占用大額資金并且公司信披嚴重違規的ST時空客、一年收8份監管函的華訊投資等等。
聲明:本文來自 新三板論壇 作者:陳麗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