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第二代:大公司走出的創業者

2008-05-12 11:13:54      s1985

    李一男、孫宏斌、陳義紅、徐建國、李善友等等這些中國著名企業里的高管們,為什么接二連三地選擇辭職創業

    2008年2 月底,坐在位于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的中國動向三樓辦公室里,CEO秦大中正在準備一份財務報表,不久之后,他發布自2007年10月中國動向(HK:3818)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以來的第一份年報。IPO 時在招股書里的盈利預測已經過于保守,當時那份招股說明書里對2007年度凈利潤的預測為6.33億港元,6.33億,盡管這也是秦大中在六年前不敢奢望的數字,當陳義紅與秦大中在2002年創立北京動向公司時(當時李寧公司擁有80% 股份),這家公司第一年的收入僅有1700萬人民幣,他們的目標則是“每年能夠有幾千萬,甚至一兩億的利潤。給集團貢獻也很好,集團會給我們很好的獎金。”

    2005年8 月,中國動向徹底脫離了李寧公司。自立門戶的創業沖動最終改變了陳義紅和秦大中的人生軌跡,也因此重新改寫了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格局。2007年10月10日,中國動向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當日總市值達到298.7 億港元,一舉超過李寧集團躍居為中國市值最高的體育用品公司。而這一切僅僅發生在陳義紅和秦大中脫離李寧集團后的第三年,李寧獲得相同的成績則耗費了十數年之功。

    “創二代”登場

    在陳義紅之前,青出于藍的創業故事在中國并不多見。

    牛根生是少數從上市公司離開而又成功的創業者之一,1998年,身為伊利經營副總裁的牛根生被鄭俊懷一紙公文解除了所有職務,一年后,他在一間小小的民房里開創了蒙牛乳業。如今,在香港上市的蒙牛市值超過300 億港元,而牛根
生舊東家伊利的市值還不到150 億人民幣。

    牛根生式的高管成功創業在過去的中國并不是經常發生,而且此類創業往往會伴隨著創業者與老東家之間的激烈沖突,比如華為的李一男。更重要的是,在牛根生開始創業的上世紀末,大多數的中國企業仍然處于原始積累的創業期,這些公司里的高管們也正忙于市場一線的開拓打拼。這也使得當時中國主流的創業人群是以張朝陽、田溯寧為代表的把知識和海外資本相結合的海歸,以及丁磊、馬化騰等闖蕩新經濟的初生牛犢,盡管他們都沒有企業運作經驗。

    現在,隨著聯想、華為等步入成熟期,新浪、百度、阿里巴巴等第一代互聯網公司也相繼完成自己的上市使命。公司開始規范化運作,組織架構日趨龐大,財務報表數字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升遷,一大批陷入公司日常管理中的高
管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中國經濟在持續高速發展,而他們所處的位置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看到市場上涌現而出一個個的新機會,他們想嘗試新的業務模式卻被公司的“大企業病”所羈絆。陳義紅、秦大中率先抓住機會脫穎而出,在他們后面,是一串更長的名單,王秦岱、包凡、俞兵、馬越、古永鏘、李善友、劉建國、王峰……

    “在中國巨大變化的經濟環境里,機會永遠會有的,而且比你能夠想象的大得多,要做好準備。”在秦大中看來,一個屬于高管群體的創業時代已經來臨,“企業高管們擁有大量的資源,包括客戶資源,信息資源,以及和金融機構的良
好關系。這是過去的創業者所沒有的優勢。”

    對于這一批多年在成熟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者的創業者來說,當他們開始創業時,不需要從零做起。陳義紅出走李寧公司之前,北京動向公司已經運營了兩年時間,王秦岱從亞信離職所創立的華友世紀(NASDAQ:HRAY),其前身是UT斯達康所屬的一個部門,王秦岱等人從UT斯達康將其買下,在此基礎上開始了創業。

    當曾經在惠普中國、聯想和亞信擔任副總裁的馬越在2006年初離職后,先是與朋友投資創立了一家男裝品牌,不過馬越在花費幾月時間將這家公司的結構梳理清晰后,淡出了這家營業規模只有數百萬的公司的日常運營,轉變為純粹的投資人角色。,“這個太小,也許有一天他達到可能是上億了,(到時候)自己再去操盤。最寶貴的時間資源、最充沛的時候要放在更有前景的地方。”于是馬越轉而加入了另一家已經有了一定規模,卻在當時遇到成長瓶頸的創業型公司掌信彩通,擔任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兩年下來,掌信彩通的規模已經接近上市標準。

    千萬不要認為這些由經理人轉變而來的創業者一定要通過復制老東家才能成功,事實上,差異化和創新才是他們能夠發展,并且得以超越老東家的核心所在。    中國動向走了一條與李寧截然不同的代理品牌和時尚化路線;劉建國的愛幫
網也把業務重心放在生活資訊搜索,而不是在百度所擅長的網頁搜索上;古永鏘們在離開門戶網站搜狐后則是從事網絡視頻業務;而王峰在從金山軟件離職后采取了一種嶄新的網游盈利和運營模式。

    資金,曾經阻擾創業者的最大問題如今已不是問題。“只要你有好的人,好的業務模型,有的是人給你投資。”秦大中說,當動向在香港與意大利公司談下KAPPA 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的永久代理權后,摩根斯坦利的投資人早已微笑著守
候在門外。

    “我們這個行業里越來越看中第二代人。”華興資本CEO 包凡說。“都是在第一代創業企業里做到高管層再出來做。”

    在紅杉資本合伙人沈南鵬所投資的公司里,更有超過50% 的公司由具有企業高管經歷的人創立或者加盟創業團隊,“我會更愿意聽他們講故事。”沈南鵬對《創業家》說。沈南鵬本人當年在與梁建章等人創辦攜程(NASDAQ:CTRP)時就是德意志銀行的中國資本市場的負責人,隨后,他在擔任攜程總裁和首席財務官時,又共同創辦了經濟型酒店連鎖企業如家(NASDAQ:HMIN),并在短短4 年后帶領公司登陸納斯達克。[next]

    好了,如果你符合我們貼士中所列的條件,那你究竟還等什么?

    沒有創業文化的公司不是好公司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華為老帥任正非就絕不能夠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任正非可以滿懷情感地歡送李一男離開華為創業,而一旦發現李一男的港灣網絡已經在市場上與華為形成強大正面競爭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成立“打港辦”,不惜成本地將
港灣扼殺在上市路途之中。李一男甚至不算是最受傷的華為創業者,由三位前華為員工王志駿、劉寧、秦學軍創立的上海滬科,在以1500萬美元將企業出售給UT斯達康之后遭到華為訴訟,最終三位創業者以侵犯商業秘密罪最被分別判刑入獄兩到三年。

    “我要很小心的,不要去讓華為覺得有不舒服的地方,好象我利用了華為。

    有一些同事已經比我先離開華為了,我現在就邀請他們一起來做事也會非常小心的。有些以前離開華為的人說想跟我一起來弄,或者現在在華為的人說也想和我一起合作,我就很小心,像有些人我可能就放棄。盡可能不要帶太多的華為
的背景。“一位要求匿名的華為創業者說。

    “這是一個心態的問題,這是封閉式的經濟跟開放式經濟的區別。一個企業不可能做所有的價值鏈,你只要做到價值鏈中最有價值的環節就行了,反之,你要主動營造一個價值鏈,價值鏈上上下下都有合作者就不一樣了。”華興資本包
凡評價說。

    還是暫時忘了華為吧!如華為一般對待創業者的態度只是一個極端的案例,畢竟華為所處的電信設備行業的競爭充斥著白熱化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競爭。

    更多的成熟企業正在對離開公司的創業者抱更加寬容的態度。

    當方風雷——這位中國投行界最著名的“造雨人”打算淡出高盛高華的管理,同時帶走高盛駐京職位最高的銀行家王理查(Richard Ong ),去創辦自己的PE基金時,猜猜高盛是怎么做的?它作為有限合伙人(LP)投資了3 億美元給這家名為厚樸的基金,以表示對兩位前高管經營能力的堅定信心。

    早在2000年左右,李寧集團董事長李寧曾經勸阻了陳義紅的創業念頭,“我跟他說先不要出去,大家一起合作,起步臺階更高一點。”5 年之后,李寧給了陳義紅動向公司這個“大紅包”,“時機成熟的時候,我也不會攔住他發展,就
像當初也沒有人攔住我發展,我也會全力支持他發展。世界之大,沒有人能擁有所有。每個人的夢想,我覺得都應該積極鼓勵。”他說。

    2007年年中,盛大網絡(NASDAQ:SNDA)董事長陳天橋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本關于好萊塢公司運作的專著,這本書里介紹了大型電影公司是如何利用和激發好萊塢創意天才們的創業能動性,正在因為游戲行業人才稀缺而苦惱的陳天橋被書中的內容迷住了。

    很快,在上海東郊賓館的一間會議室,這本書的作者,業內的咨詢師和盛大網絡的公司高層開始探討盛大如何創建一種支持內部和外部創業者模式。這樣才有了陳天橋在Chinajoy年會上氣勢驚人地宣布支持創業的三大計劃。在以一億元
收購了錦天科技后,盛大意識到與其高價收購長大后的創業公司,不如以更低的成本把這些公司在創業初期就拉攏過來。于是盛大拿出了數十億資金推出資助創業者的“十八計劃”。

    挖貝網訊,盛大不僅支持外部創業者,甚至同樣鼓勵內部有創業夢想的員工自立門戶,“說到底,創業的機制更多是為了挖掘員工那一部分沒有被發揮出來的潛能。”

    盛大網絡副總裁李瑜說。

    她在公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發現合適的創業投資項目,這其中也包含在盛大內部尋找。一旦發現“一些項目能看出來發展方向是正確的,而且也開始有很好的成長,如果不給他下一劑猛藥他就不可能跨越一個平臺的時”,李瑜就會找到這個團隊的負責人告訴對方,“你們可以完全自己來帶領這個團隊創業。”在她看來,創業這劑猛藥足以“讓這個團隊的激情完全激發出來,讓他們爭取更多的資源,或者自己有全部的投入。”當然,有的時候,則是一位信心滿滿的項目經理來到李瑜的辦公室宣布“獨立宣言”,“我們希望把它做得更大,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品牌。”

    目前,李瑜已經成功“策反”了三個網絡游戲運營團隊脫離盛大,成立獨立公司來運營網絡游戲。

    現在甚至開始有風險投資商找到李瑜探討合作可能,“在一定的程度,如果他們要做第二期更大的融資,或者做第二期的發展,或者帶著他們上市,我們可以帶他們,可以支持他們,同時也歡迎跟其他的VC合作,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李瑜說,“最終我們還是希望這些創業者是獨立的,他們的公司還是他們獨立擁有的,我們會一直不斷地支持他們走向成功。”

    2005年,百度在上市之初推出一本公司傳記,這本書的封面上印著當時公司最主要的五位高管,時至今日,當時封面上的五個人只剩下李彥宏一人仍然留在百度公司,除了不幸早逝的CFO 王湛生,副總裁梁冬創立了太美科技控股公司,
CTO 劉建國創立了愛幫網,而另一位首席運營官朱洪波則據稱正在籌劃自己的創業。雖然劉建國等人所從事的生活搜索業務與百度在技術和業務上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性,對劉建國在本行業的創業,李彥宏表現出了大度,而另一家同樣有著百度背景創業者的生活資訊搜索公司酷訊,甚至還長期保持著與百度的合作關系。

    同樣,當阿里巴巴完成了上市征途,騰訊日益鞏固在互聯網領域的王者地位時,將會有更多的創業者從這些領袖企業中出走。

    最后,請記住這樣一句話。“公司內部創業是讓‘大象’起舞的最有效方法。”

    哈佛管理學院教授羅莎貝絲?康特說。

    對號入座,你適合創業嗎?

    A.你年齡不超過45歲,當然35-40歲之間是更黃金的年齡B.你在公司擔任中高層高管,負責技術、銷售、市場、生產等重要職位。如果是負責財務或者人事、后勤等,可能比較懸C.你有很好的商業想法卻無處實現,你不甘心總被人領導,或者你的位置處于公司策略調整的旋渦中。

    D.有兩三個志同道合的同事下屬E.手頭有百萬以上的金融資產,至少能夠在一個新公司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支撐一年。

    F.認識幾個VC或者投行的朋友,有錢的天使投資人更好G.善于處理跟老板的關系,不用擔心打擊報復

    高管心癢癢,公司怎么辦?

    A.盡快推出內部創業計劃。就像美國著名的3M公司一樣,鼓勵員工可以利用15%的工作時間和資源自由地從事內創業活動。公司老板帶頭支持內部創業者,協助其獲得必要資源。

    B.設立創業孵化器。進入孵化器的新業務都以獨立的新創實體形式出現,其財務和人事等都與母公司完全脫鉤。母公司除了提供有償的硬件和軟件支持外,不過多參與新創實體的經營管理。典型如清華同方。

    C.如果公司資金充裕,可成立風險投資公司或將專項資金委托給專業的VC.思科、Intel 、IBM 、諾基亞等都有類似做法,對公司相關產業鏈環節上的新公司進行投資。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