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發行遇冷,基金迫不得已瘦身成“迷你型”。今日兩只基金公告成立,一只QDII產品銀華全球首募規模為4.17億;另外一只股票型基金銀河競爭優勢成長募集了一個半月,所募集規模只有3.7億。
公告顯示,銀華基金管理公司旗下首只QDII基金———銀華全球核心優選基金合同自5月26日起正式生效,首發募集規模約為4.17億,有效認購戶數為5665戶。與不久前才結束募集的華寶海外4.6億的首募規模差距不大。銀河競爭優勢成長基金合同也于5月26日起生效,該基金在設立募集期募集及利息結轉的基金份額共計3.7億份,有效認購總戶數為8359戶。
新基金發行難導致基金規??s水嚴重,首募規模一個比一個低。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首募規模低于10億的新基金目前已經多達7只。除了今日成立的2只外,其余5只中有2只屬于債券型基金,益民多利募集規模為7.45億、天弘永利募集規模為6.8億。另外3只股票型基金中,天治創新先鋒僅募到2.48億,華寶海外規模為4.6億,諾安靈活配置募集了8.57億。
根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一共發行了52只基金,目前完成發行的有32只,而平均發行規模為29.2億元。另一方面,今年基金扎堆發行,一季度就有27只新基金發售,二季度還沒結束,已經發行了25只。這一密集的發行頻率影響基金發行規模。
不少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發出感慨,“新基金首次募集規模只要不是最差的就行了。”北京一家正在發行新基金的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他們旗下的新基金連5個億都沒有賣到。還有幾只在3、4月份就已經獲批的新基金,至今未見發行,顯然仍在觀望這一銷售市場行情。
市場方向不明,賺錢效應銳減,讓“迷你型”基金成群出現。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小規?;鸾浝砜梢愿鼮樽杂傻夭僮?,發揮“船小好掉頭”的特點,博取較高的相對收益。另外,隨著市場反復震蕩,估值水平也趨向合理,是一個很好的介入時間點。從海外經驗來看,一般新發基金的首次募集規模都不大,把業績做好,規模由小變大是一種常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