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新業務操之過急

2008-08-11 22:55:46      李冬潔

  對于牛市中的券商們而言,業務創新或許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姿態,而眼下持續低迷的市況中,尋求創新業務上的突破則成為諸多券商備荒漫漫熊市,并在新一輪行情到來之前增強競爭力的唯一利器。

  2008年6月下旬的一個下午,在北京香山腳下的大覺寺,一個由某券商召集的半私密性質的沙龍正在進行,這其中有不少券商老總,也有知名的財經界人士,他們所談論的話題是在當下如何更好地為基金等機構提供服務。

  如果放在五年前,這樣的話題對很多券商來說還是件可笑的事情,但如今,圍繞著新業務、新利潤而拓展出來的各種沙龍活動成了券商們所熱衷的潮流。跌跌不休的股市,傳統經紀業務收入驟減的壓力和監管部門逐漸放寬的券商新業務的允諾,則是券商們這種轉變的發端。

  在未來的行情中,業務創新將使券商們裝扮成一個無處不在的“吸血鬼”的形象也為未可知,至少他們現在正努力使自己更加強大起來。

  受困傳統業務模式

    在券商傳統業務的“三駕馬車”中,只有經紀業務比較穩定而可靠,但其高度依賴行情的特性同樣也讓券商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從6000多點到2000多點,一瀉千里的股市在終結了“牛市”神話的同時,也終結了券商的“好日子”。和去年風光無限的時候相比,現在的券商不得不直面利潤驟減甚至未來出現虧損的現實。

  從今年上市券商一季報的數據來看,除中信證券在一季度實現了盈利外,宏源證券、長江證券、東北證券一季度業績同比均出現下降,而太平洋證券則出現高達2.5億元的虧損,每股收益虧損0.1665元。

  “這半年來,券商總體利潤水平平均減少約30%。”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券商行業研究員梁靜向《英才》記者透露。弱勢行情固然是主因,但也反映出了國內券商業務盈利模式的“畸形”。

  “目前國內所有券商利潤主要還是靠經紀業務。”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張欣一語揭開了目前券商業務高度依賴股市走向的現狀。即使是券業“老大”、以多元化經營著名的中信證券業也未擺脫這一模式。2007年,其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占主營收入的比例高達67%。對于一些中小券商而言,經紀業務收入的比重多在八成以上。這一現狀不禁讓人對與經紀業務并駕齊驅的另兩大傳統業務——投行和自營業務產生疑慮。

  實際上,目前國內投行業務發展極不平衡,對單個券商而言收入也不穩定。“現在國內證券承銷大部分集中在幾個大型券商手中,即使是大型券商,要取得承銷的機會也要依賴某種資源,并不是你名氣大就能拿到資格,這種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國內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訴《英才》記者,“投行這一塊想要穩定的收入,難度很大。”

  而在自營方面,形勢同樣不樂觀。除了監管層設有嚴格的資金比例限制外,前幾年經過整頓后,各個券商在自營方面都比較謹慎。“國泰君安今年的自營一直是收縮的。”張欣表示。

  由此可見,在券商傳統業務的“三駕馬車”中,只有經紀業務比較穩定而可靠,但其高度依賴行情的特性同樣也讓券商面臨著“成長的煩惱”。于是,尋求業務上的突破成為券商的必然選擇。

  打破僵局的新業務

    “券商創新的直接動力就是中國資本市場與成熟市場在新業務方面的總量差距。”

  近幾年,管理層向一些有資質的券商授予了開展新業務的資格,諸如資產管理、券商直投、權證創設等新業務均被一些券商試點,并為之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以權證創設業務為例,據國金證券測算,2007年上半年參與了權證創設的19家創新類券商的總收益達44.148億元,而中信證券以8.86億元獨占鰲頭。僅在招行認沽權證上,中信就獲利8.16億元,國泰君安獲利6.94億元。

  另外在直投業務上,中信證券也起到了巨大的財富示范效應,僅投資中信房地產公司一項,就可能在未來上市后獲得十倍以上的投資回報。

  開展新業務的巨大回報讓眾多券商“眼紅”的同時,也窺視到了未來的獲利方向和空間,眼下開展新業務正成為創新類券商打破僵局的突破點。

  “今年融資融券業務可能會隨時啟動,我們已經設立了新的部門,叫信用交易部。”國泰君安證券融資融券業務已箭在弦上。而另一家創新類券商——第一創業證券也正在進行一系列新業務的實施。

  第一證券的一名高管向《英才》記者透露,除了對融資融券業務的準備外,他們還在籌劃一項類似私募股權投資的產品,一般期限為3—5年。另外,他們還在研發建立一種與客戶合作的盈利模式,目的在增加公司收益的同時,提高客戶的黏合度。

  其實,券商這輪如火如荼的創新運動,一部分是利益的驅使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出于一種國際化的視野,“券商創新的直接動力就是中國資本市場與成熟市場在新業務方面的總量差距。”前述第一證券高管指出。

  業務創新火候未到

    “一定要辯證看待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風險性業務和無風險性業務,讓它們形成正確的匹配關系。”

  盡管券商在一邊倒地看好新業務,但在目前國內的市場情況來看,券商的愿景或許有些操之過急。

  “現在新業務替代不了經紀業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向《英才》記者表示,“目前新業務也和股市高度相關,在宏觀經濟形勢回落的大背景下都會受影響。”

  賀強的觀點已經得到了現實的印證。梁靜研究發現,在今年的弱市市道下,經紀業務收入在券商總收入的占比有所上升。“實際上,現在沒什么新業務可做,而且現有的規模都很小,也同樣會受到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

  至于造成目前新業務如此低效的主因,除了市場的影響外,政策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視。目前國內對于新業務的政策沒有完全放開,一些業務沒有全面鋪開,試點的周期比較長,“另外,一些相對成熟的新業務還沒有推出來,比如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業務。”梁靜指出。

  目前對券商新業務持謹慎態度的不在少數。中國證監會機構部巡視員、中國證券業協會前副會長兼秘書長聶慶平教授認為,從一家證券公司或者一家投資銀行來講,不可能以創新業務為主導,必須以傳統業務為主導,這是最基本的立足點。所以一定要辯證看待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風險性業務和無風險性業務,讓它們形成正確的匹配關系。

  盡管短期新業務發展受到了阻力,但并沒有動搖券商在這一領域的探索,“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剛開始都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很正常,但我們看好的是它的未來。”也許正如這位券商高管所言,券商的未來仍然對新業務寄予厚望。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