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漢堡峰會進入了第二天。
壓軸發言的,是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他通過衛星電話發言預判說,中國在奧運后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困難。
“由于全球經濟遭遇衰退,所以中國將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拉動國內消費上,并將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更多的錢,以應對這種衰退帶來的影響。而那些率先進行改革開放的地區,尤其是部分華南地區,則將遇到發展的瓶頸,他們需要重新調整制造業和服務業,這樣的調整會由南至北。”
他也提及了提高勞動力技術水平的急迫性,以及外部環境的和平對于中國發展的重要性。
在其余的小組討論中,金融和能源成為中國和歐盟之間最主要的議題。
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之下,全球金融讓所有發言人皺緊雙眉。
“在過去的一兩年中,我看到全球的金融情況仍在變差,而且不會馬上轉好。”瑞士銀行的發言者表達了悲觀的看法。
而來自香港的金融界人士Rannie C. Chan則建議,中國的銀行要推進風險基金的設立,以避免全球經濟衰退之下,亞洲金融再次發生危險。
而歐洲央行則希望通過這個會議持續傳達出通貨膨脹的預警,并且其首次使用了“衰退”這個詞,盡管在這個詞之前加注了“可能”兩個字。
歐洲央行副行長、希臘人Papademos則用非常委婉的說法稱,歐洲經濟的衰退應該不是一個在技術上可能的景象,“但是衰退的可能性也不能被排除。”他首次引用數據承認,歐盟在第二季度已經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跡象。
而能源也是與經濟密切相關的中心議題。對于油價的高企,所有的人都表達了擔憂。
“能源價格確實在上漲,我個人認為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有助于應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使用多種的能源。”漢堡市經濟部長Axel Gedaschko介紹了他準備著手進行的應對措施。
法國的經濟和產業部長Anne Marie Idrac則建議,可再生能源可以成為歐盟和中國合作的主要領域之一。
“歐盟成員國無法控制自己的經濟問題,全球的經濟問題都纏繞在一起。”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Schmidt)說,“我是歐洲峰會的發起人之一,但現在光靠幾個歐洲大國參加的會議已經不需要召開了。世界會議需要中國、印度、俄羅斯、歐佩克國家、伊斯蘭國家、非洲國家的參與。”他說完之后,全場靜默數秒,出現了掌聲。
北京時間9月12日晚8點,持續兩天的漢堡峰會閉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