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面臨整頓 自建牧場再成焦點

2008-09-19 11:25:20      李冰

  冰火兩重天

    繼周二市場的弱勢,周三兩市依然不景氣,股指再創調整新低,金融股依然是重災區,最終上證綜指下跌2.90%,深證成指下跌2.82%。

  記者注意到,合格的幾家乳業集團中,美國上市的黑龍江飛鶴乳業漲幅最大,收盤漲幅近30%。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飛鶴乳業是美國獨資,也是第一個將奶粉出口到歐洲的中國乳品企業,目前飛鶴奶粉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2年5月,飛鶴乳業在美國上市,自上市后股價從幾美分跳升到2美元后一路穩步上升,轉板前股價穩定在6美元左右,升板后股價繼續上揚,目前已達到8美元以上,成交也明顯放大。

  與飛鶴乳業股票開盤就逆市大漲,收盤漲幅近30%相反的是,同在美國上市的圣元(NASDAQ:SYUT)則因被查出含三聚氰胺,暴跌54%。

  而國內上市的合格乳品企業也是“掌聲一片”,記者查閱資料顯示,三元股份(600429)旗下三元牛奶、光明乳業(600597)旗下光明牛奶,股票均漲幅明顯。

  而位列問題奶粉之中的伊利股份(600887),此次卻遭到投資者瘋狂的拋售,合計58萬手的拋盤牢牢地將股價無情地打入跌停。

  受投資者追捧的除了合格的乳品企業外,豆制品也是受益者。

  9月17日維維股份(600300)走勢穩健,上午尾盤快速拉升后,下午一直在高位橫盤,最高漲到3.98元,漲幅達7.86%,受此影響,國務院近期會議強調指出:出臺扶持奶農的政策,支持產品質量好的企業增加生產,確保市場供應,盡快恢復奶制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知名乳業專家湯志慶認為,中國大部分乳品企業不建牧場,只建市場,有50%以上奶源,都靠奶農提供,這部分奶源很難控制質量。因此,國內乳品行業的產業模式存在巨大風險。這次的三聚氰胺危機并不偶然。[page]

  奶源解決是關鍵

    有乳業專家指出,近年來,由于乳制品市場迅猛擴張,消費者需求井噴,乳企跑馬圈地速度過快,結果在奶源建設、奶制品質量監管等諸多環節多有失控,而一個本來可以避免的過失導致以前的努力化為烏有,乳業市場不得不面對一切歸零的痛苦考驗。

  此次奶粉事件引發了消費者對乳制品市場的深度質疑,奶粉事件在短期內會給國內乳制品行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似乎已成定局,但就長期而言,能否真正促進行業的的改善則成了所有問題的關鍵。

  業界專家指出,中國奶粉行業遭遇從未有過的信任危機,未來,自建牧場很可能是中國乳企惟一出路。

  “這也就應了一句話,得奶源者得天下,誰控制奶源誰就控制了市場,這是行業中各企業都心知肚明的一句話。所以控制好奶源也就奠定了企業更好的發展基礎。”記者采訪中國乳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他曾對此表示。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只有不到10%的牛奶原料是來自牧場,這與新產業政策規定的30%的數量相差很遠。發改委相關政策的出臺,勢必會讓每個乳品企業把自建牧場提上日程上來,而這次奶粉事件的嚴重性也勢必刺激企業投資自建牧場。

  按照這個規定,無論是大企業新上馬項目,還是新成立的乳品企業,在開始進行生產之前都必須要先設立牧場,而從建設牧場到產奶這之間還有一個過程,因此對于企業的長遠戰略來說,建立牧場有著十分現實的緊迫性。

  據資料顯示,全國只有不到10%的牛奶是來自牧場,剩下的90%以上都是來自奶農,以及被乳品企業諱莫如深的復原乳。這不僅讓人對中國乳業的這種市場與奶源之間的不平衡擔憂。

  企業洗牌在即

    而這一點,很多乳品企業顯然已經有了認識。

  數月前,伊利、蒙牛已經在四川大力發展合約牧場,與之不同的是,中國最大的原料奶提供商,已經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奶粉巨頭飛鶴乳業出人意料地高調宣布,在北緯47度被公認為世界優質奶牛飼養帶上建設了2個超大型歐美國際示范牧場并投入使用,且計劃在5年內巨資再建設10個萬頭國際標準化牧場。

  據悉,飛鶴乳業目前齊齊哈爾市的兩座中國最大的歐美國際示范牧場已經在今年4月份正式運營,投入使用。而乳業專家目前普遍認為,以前國內乳業競爭主要集中在液態奶,奶粉市場幾乎被外資品牌控制,因此,自建牧場將成為大多數企業下一步戰略布局的重點。

  也有專家預計,在中國乳業的未來格局中,乳品企業的牧場分布將成為一個關鍵性指標。尤其是對于伊利、蒙牛、光明、飛鶴等全國性品牌來說,自建牧場很可能最終決定其市場地位乃至市場成敗。

  就目前散戶而言,似乎根本沒有辦法滿足現在市場的需要。

  資料顯示,就產量而言,散養一般奶牛單產為4噸/年左右,而集約化現代牧場則高達9.5噸/年。集約化現代牧場奶牛不僅能成倍提高產奶量,而且奶的質量得到極大提高——蛋白質含量及其它營養成分大幅提高,細菌指數卻數十倍下降。

  從此也不難看出自建牧場是爭奪奶源的關鍵。

  當然,自建牧場并不只為獲得穩定的奶源,更重要的是獲得可靠的奶源。但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奶源發展模式主要是農戶散養,不但抗風險能力差,而且無法保證奶源質量。隨著消費者的成熟以及市場競爭的深入,企業競爭的戰火必將深入到上游環節。在未來市場格局中,對伊利、蒙牛、光明、飛鶴等品牌來說,自建牧場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市場地位乃至市場成敗。對二線企業來說,這或許也是其趕超一線巨頭們的最佳機會。

  痛定思痛,乳品企業只有自己運營牧場,從源頭到車間全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奶粉質量才有絕對保障。然而,專家指出,建牧場門檻極高,絕非“圈塊地,養幾頭牛”那么簡單,而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產業體系構建,需要高技術、高資本投入和非常專業的人才。正是因為這些限制,這么多年來,中國乳品企業自建的大型牧場才寥寥無幾,更別說萬頭超大型牧場。毫無疑問,中國乳業市場將迎來大洗牌,而自有牧場數將起關鍵作用,甚至完全可能決定企業的生死。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