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的逆境中我們企業在飛速發展,多年的電子商務經驗為我們積累了很多的客戶,并且將內銷與出口共同發展,09年,我們要打造自己的船模品牌,在開拓電子商務新渠道。” “富二代”網商朱秋城自信滿滿地說。
落魄“小開”:我的創業靠自己
對于“富二代”朱秋城來說,讀書期間從來沒有為將來發過愁,他有個開船模工廠、開奧迪車的有錢老爸,作為“富二代”的他除了愛好彈彈吉他從不為將來擔憂,他想,自己怎么著畢業后工作都會有著落吧。
但很快朱秋城就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大錯特錯:他的有錢老爸拒不接收兒子,讓他自立。
“我拿的第一筆工資才160塊錢,住在簡陋破爛的出租房里。最慘的是,我因為付不起200塊的水電費問老爸要,他居然分文不給。” 朱秋城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可憐,“我哪里像有錢人家的小孩,那時候我覺得根本就生存不下去了,頭發掉得很厲害,整夜失眠……”
落魄的“小開”朱秋城終于意識到父親根本就是“冷血”,他暗暗發誓不再向父親伸一次手、要一分錢,他要活出個樣子,讓父親后悔今天的態度。
朱秋城就是在這樣的慘境下開始使用電子商務的。“當時做的是外銷員的工作,開始運用網絡尋找客戶。”
“我努力了5年,經歷了兩次被公司開除,換過5份外銷員的工作,最后做到寧波一家最好的外貿公司出口部經理的位置。”富二代朱秋城的眼中有著一般富家公子所沒有的滄桑和堅毅,“這個時候,我父親說對我說,‘你回來吧’。”
開拓“前無古人的事業”
朱秋城的父親朱建國的新東方公司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營船模,生意做得很大。但朱秋城認為,父親企業的經營和發展觀念落后、管理落后、缺乏創新、人員老化、設計老化、包括銷售技巧和模式都很難適應新的競爭需要。他希望從產品設計、商業策劃、推廣、銷售等環節都來個徹底的變革,讓家族企業煥發新的生機。
“我注冊了阿里巴巴開通了誠信通,組建了一個團隊,大量培訓和發展電話營銷、網絡營銷,希望利用各種網絡手段宣傳自己,但我老爸卻認為我‘不務正業’。”兩代人的思維沖突讓朱秋城苦笑,“知道有一天,我通過網絡把廠里3年所有的庫存產品一次性賣掉了,才讓我爸改變看法。”
“前段時間,我通過網絡認識了一個意大利人新客商,他向我詢問了3個船模型的價格,我現場給他報了價格。過了三天,我居然收到了這個意大利客人的30%定金,我簡直不敢相信!” 朱秋城興奮地說,“天那,3萬美金的定單??!接定單竟然可以簡單到這樣的程度,你說電子商務是不是很神奇?”[page]
“我網上有900多名好友,每個月都能聊幾次,我的生意都是‘聊’出來的。” 朱秋城笑言,“我父親現在已經很支持我用電子商務談生意了。”
然而,父子倆的沖突并不因為銷售模式而有了終結,朱秋城起的新想法又引起了兩人的爭執。
“新東方一直做外單,但隨著供應商增多出口競爭更激烈,經常是做了大批量卻掙不到錢。我對父親粗放型的做法很不贊同。” 朱秋城的表情嚴肅了起來,“我決定做父親的國內代理商,通過網絡開拓國內市場。”
而后,為配合國內市場,朱秋城通過網絡發布消息征集帆船小姐,找代言、商業選秀、參加網商大會……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宣傳自己的機會,氣得父親老朱大罵兒子旁門左道,傷風敗俗,父子倆爭吵不斷。
“業績證明,我的內貿戰略是成功的。我通過網絡把父親認為只在西方有銷路的船模賣到了全國。” 朱秋城自信滿滿,“我們現在有了新的目標:把我們的船模做品牌——‘縱橫四海’超越同樣做木制產品的譚木匠。”
千萬“吝嗇”富公子:網絡已成為青年創業主流
2008年,朱秋城的年銷售額已經過千萬人民幣了。“我現在生活過得很簡單,可能大家都不相信,我每個月只花600元錢。”年銷售額超過千萬人民幣的朱秋城或許是因為開始創業時的艱苦,非常節省。“對于沒有資金成本的青年人來說,運用電子商務應該是最合適的創業方式。”
很多年前我創業開始,我用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平臺。”朱秋城對當前就業前景不容樂觀的現狀對廣大青年分享自己的經驗,“阿里巴巴針對個人創業者提供的網上貿易服務的個人版誠信通進行服務升級,為個人創業者提供更強大的網上創業服務,吸引創業解決就業問題。”
據了解,受金融危機影響,學生就業成為社會難題,電子商務平臺已經成為年輕人施展拳腳創業的“試煉場”。[page]
全球最大電子商務服務公司阿里巴巴近日發布用戶調查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平臺上3000多萬注冊用戶當中,35歲及以下的普通會員占90%,35歲及以下的誠信通付費會員占88.6%,與2006年首次調查相比,普通會員和誠信通會員的青年群體占比分別提升了12%和17%。
“我就是從畢業那時候開始,靠電子商務一路走過的,很慶幸當年的選擇。”朱秋城很感慨。
“我希望自己能證明青年一代通過電子商務創業,也能夠取得和父輩同樣的成績,甚至可以青出于藍。”朱秋城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將他的船舶品牌“縱橫四海”打入了知名家居飾品超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