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4萬億投資、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刺激經濟的發展,孕育了什么樣的機會?如何啟動民間資本拉動內需?浙江民營資本豐厚,但是錢該往哪投?經過新一輪的洗牌,哪些產業將出現新的機會?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成功轉型升級?這些問題成為當下企業熱議的話題。
5月6日下午,作為慶祝浙江日報創刊60周年“傳媒文化周·讀者嘉年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省溫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浙商》雜志社、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溫州分社等承辦的新浙商VS新亮點——2009浙商“戰危機搶先機”論壇在溫州舉行。眾多專家和浙商齊聚一堂,就上述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專家王忠宏在新浙商VS新亮點——2009浙商“戰危機搶先機”論壇上詳細地分析了中國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背后的商機。
王忠宏說:“從2009年1月14日到2月25日,40天時間,國家相繼出臺了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船舶、電子信息、輕工業、石化、有色金屬和物流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些規劃對我們國家的產業發展的影響也逐步顯現出來。一季度最明顯的是汽車行業,超過原來預期,現在汽車供不應求。”
結合企業最關注的4萬億的投資,我們可以分析出哪些產業存在投資機會?
王忠宏說,有4萬億元這樣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裝備制造業生產和經濟效益是較為樂觀的。2008年裝備制造業的投資是8億元,而2009年到2011年將投資5000億元。在大量的基礎設施上,會帶來一些鋼材的消費。我們的裝備制造業自主水平比較差,如果軌道交通自主水平、自主創新能力,能有大的提升,這將是一個很大商機。
在科技投入方面,國家專門出臺了政策,三年內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各項科技支撐措施的實施,有很多重大的科技專項。這對以科技創新為主的企業來講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在新一輪的競爭下,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這塊市場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用于社會事業投入的有1500億元,其中醫療衛生有8500億元。從中關村的調研來看,IT業下降比較厲害,但生物產業一季度的增長卻很快,這說明社會事業的市場正在被逐漸激發出來。
王忠宏認為作為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有望成為全球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也孕育著更多的投資機會。美國7000億美元投入新能源開發利用及培養,韓國也提出了三十六項綠色新政策,我國也作了很多規劃,比如說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都大大超過原來規劃的指標,有的甚至超過原來計劃的3倍、5倍,特別是農村的能源環保產業。2009年到2011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將達到1萬億元,節能、節水減排污染治理等新興產業,尤其是核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的開發將是重點。2009年核電、風電新能源建設投資將達到5800億元。
最后,王忠宏特別強調城市化帶來的產業影響,這里隱藏了很多商機?,F在城市人口大概是6億,未來10多年,大概還有4億人進入城市。所以,從中長期來看,房地產和城市建設,包括城市服務業都有很大的發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