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ix前CEO菲諾西奧
盡管已深陷麻煩,但獎金還是要發,這就是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很多高管們的想法。美國政府先后四次向“因其自身的輕率和貪婪而陷入財務困境”的AIG總計注資1,800多億美元,而麻煩遠未了結。認為“獎金門”事關美國基本價值觀的總統奧巴馬就憤怒的告誡,“公司高管們需要有道德自省和自律。”
在硅谷4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從1990年代初期到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近10年間,是一段頗為關鍵的時光,甚至被認為是19世紀美國西進運動以后的第二次“淘金熱”。許多知名科技公司都找到了自己的“主脈礦”,開始高速發展。不過和150多年前的“淘金熱”一樣,不少科技公司這一時期也陷入瘋狂,一些公司高管為了達到個人目標鋌而走險。少數人從中獲得暴利,而東窗事發的公司可能在一夕之間就陷入危機,給股東、員工以及其他相關方帶來巨大損失和傷害。
曾是全球第二大數據庫服務商的Informix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該公司成立于1980年,主要業務是為Unix等開放操作系統提供專業的關系型數據庫產品,在1990年代中期已成為行業中僅次于Oracle的公司。然而在1997年4月,Informix突然爆出1.4億美元季度虧損,營收也僅為前一季度的50%,公司股價應聲大跌。到了7月,在董事會發現財務數據造假以后,公司時任CEO兼董事長菲爾懷特(Phil White)被迫辭職。隨后的調查顯示,在1994~1996年間,懷特主導了公司總額達3.11億美元的會計造假,股價繼續大跌。
被視為營銷天才的懷特于1989年加入Informix,在其后的10年里,該公司取得了快速發展,他也成為Informix的代名字,有媒體形容“Informix就是懷特一個人的公司”。懷特一直想超越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創立的Oracle,而這種欲望幾乎毀掉了Informix,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進行了一系列后來被認為是錯誤的并購,如1995年并購Illustra軟件公司就是重大的失策,也給公司發展帶來桎梏。
1997年11月,此前擔任3COM公司CEO的鮑勃菲諾西奧(Bob Finocchio)加入Informix,出任CEO一職。盡管他已知道這是一家面臨危機的公司,但事實仍出乎意料:Informix的問題遠不止是財務危機,企業文化更是徹底變壞,彌漫著追求個人利益至上的風氣。菲諾西奧在任職的兩年時間內,成功進行“滅火,拯救,重建”,到1999年辭去CEO職務時,Informix已走出低谷,后來被IBM以20億美元完整并購。
懷特則付出了沉重代價,至今仍在監獄服刑。懷特和Informix的故事,仍在全球各地屢屢上演。作為公司最核心的管理者,CEO一旦犯下不可原諒的個人錯誤,將給公司帶來怎樣的傷害,一旦面臨危局,公司又如何才能挺過來?《創業邦》雜志為此專訪了帶領Informix走出這次危機的菲諾西奧。[page]
危局中扭轉乾坤
《創業邦》:1997年時,您已在3COM工作了10年,并擔任了CEO,為什么當時會選擇加入Informix?當時的情況如何?
菲諾西奧:1997年第一季度,Informix的業績讓華爾街很驚訝,營業收入大跌,是10年來最壞的,遇到了很大的財務危機。公司董事會認為,需要找一位新CEO來改變狀況。正好我當時由于在3COM呆了很長,也打算離開,想找到能令自己更興奮的事情來做。
Informix當時財務狀況變壞有很多原因,除了人的因素,在業務方面也出了問題。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產品,想以此替代老一代產品,但新產品的質量不好,有很多漏洞,顧客并不認可,銷售業績很差,這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對一家軟件公司來說,產品質量有問題會造成很嚴重的負面影響。這說明Informix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實現一次大超越。
《創業邦》:在這樣的局面下,您做了哪些業務策略上的調整?
菲諾西奧:要解決公司前進中的問題,必須明確未來要做什么業務,我們做了很多分析,研究可以推出哪些技術和服務。除此之外,必須提高產品質量,重新吸引客戶購買。
因為競爭很激烈,如果一家軟件公司僅僅做數據庫業務,很難生存下去,像Oracle已經快速轉向數據庫應用領域,很多客戶都需要應用服務。Informix想要真正活下去,必須擁有更多合作伙伴和客戶群。所以,我做出了一項重要決策,讓公司的數據庫業務與IBM公司的應用服務結合起來,還介紹Informix與微軟合作。后來很多航空公司、電信公司、零售商都成為我們的客戶,也開始為正在起步的電子商務行業提供數據庫服務。
與大公司合作,既能鞏固我們的地位,保持領先,在跟顧客打交道時也更容易。這跟我在3COM時的情形有點類似,3COM當時主要是在系統交換機方面有優勢,但跟其他大公司建立了很多合作,所以雖然思科比3COM強大很多,但3COM仍然能活下來。
《創業邦》:除了業務層面的調整,當時Informix的內部情況應該相當復雜,你進去后是不是還要在企業文化、管理團隊等方面做出改變?
菲諾西奧:當時的企業文化很糟糕,這是導致Informix發生問題的原因之一。大家缺乏彼此尊重,很多人都只是為了個人利益做事,眼睜睜看著公司的財務窟窿越來越大。
當時在Informix有三種壞現象:第一,有些員工就想著從業務中占便宜,比如銷售人員為了獲得高傭金,很差的業務也會做。第二,士氣不高,員工普遍缺乏自豪感和自信,因為幾乎每天都有壞消息,很多人都認為公司無法再次取得成功。我建立了激勵機制,讓員工對公司更有信賴感,鼓勵他們積極處理公司面臨的問題。第三,高管層沒人敢于承擔責任,這讓我極度失望。Informix在過去的3年多里每年銷售額都超過10億美元,怎樣能再回到以前這樣的狀態?很多員工知道過去的輝煌,但很少了解當下的現狀。高管層知道得最清楚,但沒有人愿意自告奮勇的站出來說明事情的對錯,沒有人愿意承擔責任。
《創業邦》:那您如何來扭轉這種局面呢?
菲諾西奧:由于這種企業文化已經存在很久了,很難短時間改變。光在墻上貼出大幅標語是沒用的,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從管理層開始,讓他們做出表率。要讓員工們看到高管在做什么,不會做什么,哪些決策容易做出,哪些決策背后很艱難。
CEO一定要做出表率,周圍也要有一群這樣的人,要說到做到,才能確立起公司的價值觀。開始的階段,我在公司里做了很多次演講,告訴員工我們將采取哪些經營策略,會放棄哪些策略。讓員工親眼看到我究竟在做什么事情,一步步來改變企業文化。
另外,要重新組建一支更有效率的管理團隊,因為那時Informix的管理團隊中有些人做了違法的事情,必須恢復員工們被打擊的信心。對于高管的激勵,我認為不僅是金錢,而更應該激發他們內心的自豪感,敢于自信的面對現實。我認為這是很多人應該學習的一堂課。
《創業邦》:在你管理公司的這段時間,Informix被IBM收購了,而后你又選擇了辭職。
菲諾西奧: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局,一家純粹的數據庫公司要想活下去很難。并購對客戶也有好處,他們可以跟IBM建立了關系,將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IBM在1999年先以10億美元購買了Informix的數據庫業務,幾年后又再以10億美元購買了剩余的業務。
Informix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問題,超出了我當初的想象。我被外界認為是一個不錯的運營者,在3COM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己也覺得在一個新行業運營一家十億美元級別的公司是很好的選擇。但是進入就要面對巨大的財務危機,后來還發現了更多的內部問題,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合適的人選。
在Informix做CEO非常艱難。你要不斷地解雇員工,不斷地發表各種聲明,還要考慮公司里哪些人是干凈的,哪些人有問題。拯救和建設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工作。我原本想在Informix做一些建設性的工作,但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拯救”,不斷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在Informix這段日子,我有超過80%的時間都在出差,其中50%是在美國以外,根本沒時間跟家人相處,身體和精神上都十分疲憊。所幸的是,雖然最后沒有造就奇跡,但公司活下來了,而且也取得了增長,我認為這是合適的退出時機。[page]
永遠都有新奇跡
《創業邦》:導致公司出現重大問題的懷特先生還呆在監獄里。
菲諾西奧:如果你在Informix公司待過,就能看到這件事情帶來的痛苦,影響了太多人。很多員工失去工作,客戶大量流失,股東損失超過10億美元。這種影響是致命的,如果事情發生在今天,后果可能更難以估計,毫無疑問他應該被送進監獄。
《創業邦》:全球正在經歷經濟危機,您親歷過上一次互聯網危機,怎么看眼下的形勢?
菲諾西奧:我認為這兩次危機有很大區別,互聯網泡沫主要集中于硅谷的高科技企業,許多愚蠢的資金在一個很愚蠢的時機進來,導致了那場危機?,F在的危機更復雜,不僅對小公司造成了很大影響,大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募集資本很困難,IPO市場還沒復蘇。
其實,很多公司會失敗,我覺得要敢于承受失敗,社會也應該寬容失敗,但不是那種因為做違法的事情而導致的失敗。有時政府政策也會對企業家造成影響,因為制訂者不懂得創新,不懂得市場,不懂得企業家,所以企業家應該要能對政策有很好的把握。
《創業邦》:經濟危機之后,您覺得哪些行業會面臨更多發展機遇?
菲諾西奧:我認為在清潔技術領域應該有機會,清潔技術領域發展很迅速,幾乎每兩年就會產值翻倍,但尚沒有規則可循,需要謹慎。很多資本都在瞄準這個領域,已經有愚蠢的熱錢進入,而且出現了很多大筆投資,清潔技術的時代已經來到了,會出現很多創新。另外醫療健康領域同樣有很大潛力,美國政府也在支持這個行業。即便是傳統的IT和通訊領域,或許看起來沒有那么好,但仍有很多創新的應用出現,有很多人正在尋求突破。
《創業邦》:那您認為在軟件行業還有可能造就像微軟這樣的大公司嗎?
菲諾西奧:其實現在很多小公司就像1970年代時的IBM和SAP.當你以為一切都已經做得很好了,突然有人發明了PC,當你以為一切都已經結束了,總會在其他方面出現新機會。我個人認為,在軟件即服務(SaaS)、云計算等領域,會有創新和發展機會,如果出現了像SAP、Oracle這樣的大公司,我一點也不會覺得驚訝。曾經有人說蘋果公司不行了,但是它以ipod、iphone兩項產品就重新確定了市場地位,我相信還會有天才做出這樣的成績。
《創業邦》:那您怎么理解創新?
菲諾西奧:創新在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表現。當公司變得很大時,擁有更大的平臺,面臨的挑戰也更多,要時刻關注新趨勢,開發新技術。要進行創新,必須認真分析客戶的需求,如果我們做出一些新產品,只有自己知道如何使用,就很難讓客戶放棄原有的產品、使用新產品,他們會擔心錯誤的代價。所以,對于創新必須要謹慎的思考,要考慮客戶能不能理解和接受,是不是確實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有時候太多的創新反而會抑制消費需求。
《創業邦》:您在很多知名公司擔任過CEO或其他職務,都帶領公司取得了快速發展,您如何定義成功?
菲諾西奧:一個通常的簡單答案是,CEO的成功意味著能為股東創造價值,打造好產品,建立起能經受危機的公司。不過我認為大多數人對成功的定義都跟當時的處境有關,重要的是影響力,如果你是CEO,除了要幫股東賺錢,還應該有改變世界的夢想,這正是硅谷的精神。就在幾年前,我們甚至還無法想象,最近20年發明的東西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比如可視電話、網絡、互聯網等,Google、IBM、Yahoo、3COM這些公司都改變了世界。我不會僅僅為了賺錢而去開一家三明治店,三明治只能填飽肚子,但是不能改變世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