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解決就業還須改變思維方式

2009-06-24 22:22:16      王超

  本報記者 王超報道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就業形勢都是很嚴峻的,不光是今年。要想解決就業就要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周天勇在“關注經濟脊梁 啟動就業引擎——中小企業成長與就業新思維論壇”上如是說。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的就業難題也隨之爆發。截至5月底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率僅為45%,2500萬農民工在今年恐怕難以找到工作。那么究竟是什么擋住了求職者的就業路呢?

  周天勇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就業思維的陳舊導致的。他指出,我國過去思維方式是靠大企業拉動就業,搞一個水電站解決幾十萬人,開發一個油田解決幾十萬人,再搞一個鋼廠又能解決幾十萬人。但是現在變了,塔里木油田只容納了9000人,在青海上游的一個水電站,甚至只有一兩百人在壩上。

  “如今只能靠小企業才能解決就業,靠大企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世界上解決就業最好的是韓國和中國的臺灣地區。他們依靠的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中小企業?!?/p>

  在韓國,每千人擁有的中小企業數量為50多個,金融危機后也保持在40多個。而我國即使把個體戶、私營企業和1000萬個中小企業加起來也沒能達到每千人1個企業?!斑@就是我們就業困難最重要的原因——中小企業相對數量少,服務業相對發展水平低(許多服務業都是中小企業)?!敝芴煊抡f。

  為什么我國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發展這么緩慢呢?周天勇認為,這與我國的發展模式有關系。中小企業很難進入一些地方的市委書記和市長的法眼,這些人都喜歡上大項目、扶持大企業,因為只有這樣地方的GDP才能迅速上去,財政收入才能迅速上去。

  我國在第三產業的發展上也存在太多的限制,如審批太過嚴格,準入門檻太高,工商、城管、質監等部門的收費項目太多等等。

  還需要打破的一個觀念是到農村去。周天勇指出,我國有40%的勞動力都窩在農村,卻僅僅創造了11%的國民生產總值,而且這個比值還在持續下降,如果不把部分勞動力轉出來,那么城鄉差距會越拉越大,更別提還往里“塞人”了。

  最后周天勇總結說,現在的就業問題是體制的問題,是觀念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要想解決就必須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進行行政、稅收、金融等體制改革,高層能真正地重視中小企業,給中小企業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