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要解決我們的就業問題,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表示,根本出路還是要靠進一步解放思想,靠深化改革。而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改變就業觀念。
比如,通過創意去解決就業,通過創業去解決就業。這些年來,通過創意起來的個體戶,很多都做得很大,比如阿里巴巴的馬云當年就是個體戶。不靠家庭背景,靠自己去創業?,F在的年輕同志要樹立這個觀念,通過創意去解決就業,不要等人家來找你,你去想辦法找人家,要有這種志氣。
對于農民工來說,怎么給他們廣開就業門路?就是要扶持支持中小企業不要垮臺?,F在中小企業當中屬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的有29%,全國一千多萬中小企業,大概有29%屬于停產半停產,一下就下崗2000多萬人,這是市場經濟的正?,F象嗎?如何讓一些不該“死”的中小企業生存下去,而且讓它“活”得更好,這就需要我們政府去扶持。
這幾年通過改革,我國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有些方面卻呈現出倒退的現狀,尤其是我們的就業問題。從哪些方面改革呢?
保育鈞認為,首先要放寬市場準入。降低準入的門檻,認真貫徹36條,放寬準入。當然這需要一個標準,誰解決就業問題,在就業方面奉獻大,對國家稅收支持大,就應該支持誰。壟斷只能產生低效率和腐敗。我們是國有企業,可以跟國外合資,為什么不能吸收民營企業入股呢?我們一些好的公司到境外去上市,為什么不能在國內上市?其阻力主要來自于意識形態和既得利益,這就是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難的真正原因。
金融體制必須要改革。金融體制不改革,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不可能創業,因為一個基本矛盾就是市場主體多元化,但是我們的金融體制還是一元化。怎么辦?除了國有大商業銀行之外,股份制銀行,特別是社區銀行要大力發展。一定要打破壟斷,要相信中國老百姓會搞銀行。中國民間的信貸首先是民間搞起來的,比如山西平遙錢莊。金融體制要改革,就是要給民間中小銀行這個權利,沒有這個就很難。
稅收體制也要改。我們稅種太多,講稅制,把稅基放低,鼓勵民營企業創業。創業初期可以鼓勵免稅,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自己創業的企業,要提供一些優惠的政策。
要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要真正地從審批型政府轉為服務型政府。民營企業創業非常難,登記一個公司沒有半年是不行的,審批手續太繁瑣。進一步解放思想,做好各種利益的調整,這里面就涉及到公開,我們的政府要公開透明。第一是財政預算公開,第二是國有企業預算公開,公開在陽光之下,要做小動作很難。這樣就可以促進政府職能,促進我們壟斷行業的改革,創業機會就多了,大家都愿意去通過創業解決就業。歸根結底,就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就業的難題,離開改革,中國人的就業很難解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