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化環保制約技術創新力

2009-06-24 22:22:26      王超

  本報記者 王超報道

  “國家將實施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等八大重點環境保護工程,總投資約3336億元。由此將帶動中國環保產業保持12%至15%的年增長速度,到‘十一五’期末,環保產業的總體規模產值將達1.1萬億元左右?!?月18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第三屆中德環境論壇上透露了這一消息。

  看到這幾個令人振奮的數字,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環保產業正在成為我國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p>

  對于傅濤這個判斷,長期關注我國節能減排的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時紅秀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應該是這樣,希望是這樣,愿望是這樣?!痹谒磥?,環保產業是目前我國少有的幾個決不會過剩的產業,而且也是不得不發展的產業。

  吳曉青透露的另外一組數據也證明了兩位專家的觀點。吳曉青說,“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任務,對環保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的環保投資已由早期占GDP0.5%的比例增加到了目前的1.3%,極大地帶動了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中國環保產業從業單位3萬多家,從業人員300多萬人,年收入總額約7900億元;環保產品已達3000多個品種。

  雖然利好政策頻出,但是兩位專家都指出,環保產業的前途并非一馬平川,需要破除的障礙還有很多。

  “首先要解決的是體制機制的桎梏,這比投資更重要。要讓搞環保產業的企業家有錢賺,能夠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讓地方政府嘗到甜頭,如應用了環保技術,地方的GDP能增加、財政收入能增加、就業能增加。另外,環保產業的發展還應該被列入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列表中?!睍r紅秀說。

  傅濤則認為,最先要解決的是內部服務外部化。他說:“我國對環保產業的定位還有些偏差,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處理污水等環保項目都在各企業內部消化了,一些領導也將其定義為環保產業。其實不然,真正的產業化是需要對外服務的,不把服務向外部轉移,就不能實行社會化服務,就沒辦法真正提高它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也無法形成規?;??!?/p>

  正是這個不準確的定位導致了我國的環保產業化程度非常低,技術力量都停留在各個行業內部。技術力量創新也十分薄弱?!耙驗閮炔炕厝粚е聞撔铝α咳?,一個企業只要把自己的環保需求解決就滿足了。這樣,市場機制就難以發揮。有的公司為了解決自身環保問題,引進了很好的技術,但也只是內部消化,制約了技術的推廣?!备禎f。

  針對這些問題,傅濤認為,環境產業的發展,需要環境與節能的促進規劃,建議國家出臺這樣的規劃。具體措施包括:首先,要建立明確的政策體系,要在政策上、外圍上鼓勵社會化的服務方式;尤其是出臺相應的財稅政策;量化和規范節能環保需求,創造市場。其次,要完善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統計,建立獨立的產業門類;不能讓節能與環境的產業仍然完全分散在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各種咨詢行業里頭。再其次,要完善服務標準;服務標準是實現規?;幕A。最后,建議進行產業化的示范,產業化的示范不是說國家投資的示范,本質上是節能環境服務各種政策的試用,另外,要配套技術開發和設備。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