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暢 北京報道
在23日舉行的“2009(第七屆)中國并購年會”上,業內人士認為,國際金融危機使跨境并購成為中國產業鏈整合的必然選擇,但是目前一些跨境并購的失敗案例折射出中資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所遇到的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障礙。未來跨境并購應以民營企業為突破口,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的融資支持力度。
并購后整合非常重要
“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變成了向全球開放、外向型程度非常高的經濟,但是這樣的經濟有一種非常難堪的情況,就是中國的企業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基本處在了產業鏈的中端?!北本┊a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指出,產業鏈的高端是研發和技術,中端是加工組裝,末端是品牌和銷售。未來中國要把產業鏈合理地分布于中、高、低端,很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要走出去并購。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收購成本、收購阻力和收購風險空前降低,這就存在中國企業如何行動起來,做好準備抓好這個機會?!翱缇巢①彶⒉皇且兹A爾街?!毙苎鎻娬{,抄底是一個財務概念,跨境并購是一個產業融入的概念,要把中國的要素融入到歐美企業中。
“跨境并購中,法規、歷史文化背景和語言永遠是一個挑戰?!毕愀劢灰准敖Y算所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霍廣文認為,現在很多內地企業財務資源很豐富,并購最難的方面是怎樣將不同機構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他認為,并購中最難的就是員工是否愿意為新的企業服務?,F在有很多國內企業希望去其他發達國家、發展中經濟體尋找并購對象,但是在做出并購行為之前應盡可能考慮如何在并購成功之后將對方公司的員工融合在新的企業之中。
“不是說有錢就能走出去,也不是說有技術就能走出去,更多是要了解當地的文化,了解當地客戶需要什么,再結合自身來運作?!逼职l銀行總行公司及投資銀行總部副總經理楊斌表示,中資企業現在要走出去其實非常困難,不僅要有語言溝通、適應法律環境,更難的是缺少金融服務。中資企業到海外去是受到歧視的,在這種困境下他們又缺乏資金,所以處境非常困難。
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認為,當前并購浪潮興起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必然產生的事件與現象;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決定了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因為中國經濟實力在不斷壯大,要保證巨大的外匯儲備安全必須強調多元化。另外,從長期戰略發展角度看,中國經濟的重大挑戰之一是環境資源問題,我國亟需掌握對資源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從這幾個角度來說,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少并購由于有國企背景導致了失敗。夏斌表示,政府部門應該更多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鼓勵企業走出去。不僅僅是對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也要支持,也要給并購融資政策。最近幾個并購案例不成功,很多是因為國企背景、國家背景使得對方企業不同意,因此有必要考慮如何使國企和民企結合起來走出去。
香港貿發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認為,目前最主要的、比較大規模、有管理經驗的企業都是國有企業,怎樣把非國有企業做強做大非常重要。在這種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跨境并購可以利用香港完善的體制尋找融資支持。
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時會遇到融資難的問題,楊斌表示,浦發銀行正在積極地尋求融資解決方案來支持中資企業,對于“走出去”的企業在海外融資利用了離岸業務平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