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華:中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一個企業如何才能做大做強做久?從表現尚佳的企業身上我們看到,企業必須走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之路。在全國工商聯調查中發現不少企業如今逆勢而上,在2008年增長100%,我想這關鍵在于他們有自主品牌、有核心競爭能力。希望這次金融危機能給民營企業帶來很好的思考,此前路上我們取得了成功亦有不足,后面的路要走得更快更好,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越。
◎王輝耀: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
如果問這個時代與中國五千年有什么不同?我想最不同的就是今天是創業家風起云涌的時代。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時,我們更需要創業家精神。實際上創業應擺在我們這個社會最重要的位置——沒有創業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就沒有稅收,沒有稅收就沒有整個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創業應該受到尊重,更應該受到社會支持。改革開放三十年之所以成功,就因為中國誕生了幾十萬家各行各業的創業型企業。
◎陳光標: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這些年我吃的苦多吃的虧多,賺錢很難,但捐錢容易,兩字一簽幾百萬就出去了。我自己只是名抗震救災志愿者,亦是名地球清潔環衛工人。如今,中國拆遷公司95%都追求利潤最大化,犧牲子孫后代活下去的環境。房子被打掉后,廢舊鋼筋賣掉,建筑垃圾拖到田野里挖坑掩埋,這嚴重污染了耕地。企業家應追求利潤最大化,但不能讓子孫后代無法生活下去。
◎陳凡:量宇金融董事長
實際上任何一個企業(包括私募投資)在經濟危機之中都存在軟、硬實力問題。如果去跟投資者溝通,有一件事要特別重視,即“可持續增長”(可測利潤)。為什么?在資本市場發高燒時,投資者與企業家都發燒。企業家總希望把企業價格賣高點,實際上他忽視了一件事,當資本市場回歸正常時你將非常慘,尤其是紅籌股,拿錢時投資者忽悠你預測能增長百分之多少,你說能增長60%,他要求你80%,于是你說我能做到90%。結果你被戴上一個金手銬,最后一旦你達不到目標增長率,控股權就丟了。我感覺做企業無論如何要非常非常謹慎和保守。寧可不要投資者的錢,也不能說胡話。因為當你把錢拿回來時,實際上也給自己脖子套了個套。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我們可以想象中國未來是什么樣子,世界的文明繁榮階段一般來說是60年到100年。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從一個小島國走向世界帝國,用了差不多60年左右的時間。美國從二次世界大戰走到第二次金融危機以前,差不多也是60年時間。日本有兩個60年,明治維新60年走向一個繁榮,緊接著由于很多原因開始了戰爭,到二次大戰以后有第二次繁榮,依然還是60年。我們想一下,中國改革開放現在是30年,也就意味著我們處在一種上升階段。因此,只要有一些基本條件滿足,中國未來的30年一定會比過去的30年走得更好。這兩個30年的中間狀態剛好嵌入了一個非常標志性的事件,就是金融危機。因此,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應該是好事,這是從整個大趨勢來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