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實驗室被指收“上榜費”
近日,朱向群與楊子云、祝合良、楊同慶等在內的20多位品牌學者將聯名上書商務部和其他相關主管部門,對“世界品牌實驗室”連續造假行為進行揭露,并建議相關機構盡快出臺我國業界排行榜行為的規范制度。在中國已存在多年、且具備一定影響力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再次遭受質疑。
專家質疑評估結果
據亞洲品牌委員會(ICBA)中國區副秘書長朱向群向媒體透露,“世界品牌實驗室”連續發布的6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存在著品牌價值突漲突落、品牌數百億資產突然消失、排行名次突然消失或失而復得等怪現象。
比如美的集團有限公司,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的榜單上,從2004年起其品牌價值157.69億元穩步增長至2008年的190.54億元,可是2009年榜單里面突然變為316億元,這一年里美的并沒有進行大的并購,品牌價值的暴漲令人費解。青島海爾2004年至2007年品牌價值穩定在612億—640億元,但2008年卻意外暴漲到801億元,2009年又突然回落至641億元。還有不少企業好端端的數百億品牌資產某年突然“不翼而飛”,如長虹2008年還有著655.89億元品牌價值,方太2008年尚有42.91億的品牌價值,結果到2009年這兩家企業均榜上無名。此外,還有康佳集團品牌價值“失而復得”、江蘇夢蘭集團排名忽隱忽現等現象。這也正是專家們質疑評估結果的重要依據。
“上榜費”是公開的秘密
對于世界品牌實驗室推出的排行榜,更多專家直言這只是一場“秀”。準確營銷發明人、著名的“產品推廣專家”齊淵博幾年前就曾對世界品牌實驗室作出尖銳的評判,“單純從商業的角度,世界品牌實驗室已經從成立當初的‘概念榜單’做到了‘無恥到叫人無奈的地步’?!?/p>
齊淵博昨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世界品牌實驗室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填補了我國品牌排行的空白,在品牌推動上的確做了不少積極的工作。但是他單純為了吸引眼球,對商業經濟秩序進行扭曲,以榜單作為企業收益的來源,向各企業收取數量不等的“上榜費”,這在行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這無疑褻瀆了品牌價值的嚴肅性。
據公開資料,“世界品牌實驗室”去年12月在香港舉辦了“2008第五屆中國品牌年度大獎暨中國最具影響力品牌TOP10評選”,在該活動通知的回執表中顯著位置列著推廣方案,共分三個標準:第一是TOP10陣容方案,同意參加年度大獎,企業交費4.98萬元;第二是NO.1陣容方案,交費12.8萬元;第三是特別贊助,交費19.8萬元。
上榜企業反應不一
記者昨日聯系了部分上榜企業。對于排行榜遭受質疑這些企業的反應也各有不同。有些對記者的提問不作回應。而有些企業則表示已入榜多年,對于自身品牌在榜單中的排位感覺挺公平的;并直言參加評選是世界品牌工作室主動前來聯絡,多年來也未曾收取過費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