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carbon economy brings about new opportunities
文/張筱葉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系統分析與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雋在國第四期“金融家大講堂”授課時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新的低碳技術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好出路,中國需要抓住低碳經濟的時機大力投入開發新的技術,掌握主動權,在保證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上升的同時,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
1992年,多國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最重要的聯合國公約之一,各國達成協議共同采取措施將人為氣候變化控制在不導致危險后果的程度上。但是,何為“危險后果”,一直是各國爭論的焦點之一。1997年,各國簽訂了京都議定書,
發達國家承諾進行減排,但是2010年的期限在即,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還沒有達到議定書上承諾的減排量。今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將出
臺新的協議,補充和擴展京都議定書,使各個國家進一步參與減排。
溫室效應給地球和人類生存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除了海平面加劇上升外,氣候變化將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一個嚴重的問題將是一些脆弱區與淡水資源的匱乏,隨著冰川不可恢復地融化消失,水資源將越來越緊缺。另外,沙漠化和洪澇現象也將越來越嚴重。目前,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已開始采取積極的行動進行減排。
國際減排運動必然會使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加速,姜克雋主要介紹了減排技術和未來的前景展望,核能源和再生能源有可能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力。目前,大部分先進減排技術都在歐洲國家,美國也正在加速研制。
隨著減排和改善氣候的步伐逐漸加快,低碳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低碳可以有多種解析,如低碳經濟,低碳社會、低碳發展等,均是在未來實現低碳排放的一種社會經濟發展的表述。
低碳經濟是指社會經濟體系的構建和發展能夠實現低碳排放。中國有可能在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頂峰后開始穩定地減排,到2050年實現減排50%的目標,這對中國的技術創新提出了挑戰。中國應該抓住時機,投入到減排技術的研發中,擺脫對歐美技術的依賴,自主創新,確立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中國研發的產品推向市場,成本和售價將遠低于其他國家的產品。
姜克雋還特別闡述了電動汽車的現狀與未來。他認為,電動汽車將為未來的減排作出重要貢獻。美國科學家新發明了一種充電方式——能夠在5秒鐘內充滿手機的電;五六分鐘內充滿一輛電動汽車的電。相比耗油的汽車,跑100公里只耗電10度的電動汽車無論從車主的經濟使用角度,還是減排有害氣體的角度,好處都是非常巨大的。北京近期會有4個充電的汽車停車場面世,各個公司也在積極地研發生產電動汽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