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成為江蘇的名角

2009-09-15 19:15:45      何 諧

  訪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

  Rural inance becomes a“star” in Jiangxu

  Interview with Yu Xuejun, director 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Jiangsu Supervision Bureau

  文/本刊記者 何 諧

  “把全省過去10家城商行統一成一個法人機構,這樣組建起來的江蘇銀行,現在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3000億元,它的特點是什么呢?”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首先全省形成了一個網絡,然后向下延伸,現在已有32個縣設了支行,在年末全省72個縣將全覆蓋,所有的縣,都有它的機構。這樣,江蘇銀行分支機構跟當地的農信社形成競爭,對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將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p>

  江蘇銀行業出現四個變化

  江蘇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其銀行業呈現出什么樣的態勢呢?于學軍告訴記者,主要有四個變化:一是信貸大幅上升。到今年7月份,江蘇的貸款增加了7800多億,去年同期增加的是2400多億。而今年全國貸款增加7.37萬億,這其中沒有包括外幣,如果加上外幣應是7.72萬億,那么江蘇差不多占全國的1/10。二是從資產質量來看,近兩年連續實現了“雙降”,今天上半年江蘇銀行業的不良率第一次降到2%以下,為1.98%,不良額也減少了40億。三是大幅度、大規模地引進了一些中外資的銀行,2007年、2008年和今年,很多銀行到江蘇來設分支機構,而且現在機構設置跟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過去主要集中在南京、蘇州、無錫等經濟發達地區,現在變成全省性的,包括蘇南、蘇北,蘇北的很多地方都在增設銀行業金融機構,機構網點發展也非???。四是銀行業案件的治理成效也很明顯。江蘇銀行業2007年出了37件案件,是全國最高的。去年降為12件,今年到現在只出了4件。這四個變化說明,江蘇銀行業的經營管理狀況越來越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農村金融在江蘇金融板塊中最有特色

  當記者問起江蘇金融中什么最有特色時,于學軍幾乎毫不猶豫地說:“農村金融?!庇趯W軍認為,我國農村金融難題,在經濟發達地區或許先得到破解。江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迅猛,目前有70多家,包括農商行、農合行,還有信用社等,江蘇農商行是全國最多的,其他省一般一兩家,江蘇有10家,年底可達到11家,基本上每家都達到二三百億元的規模。這個規模還是有競爭力的。這說明,江蘇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正向著整體做大做強發展。比如常州,以地市為單位組建一個大的農商行,把5家農商行、農合行、信用社合并,組成一個地市級的規模更大的江南農村商業銀行,從規模和范圍上,跟原來不是同日而語的。

  對于目前江蘇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于學軍的評價是,比較有活力,有生氣。蘇南9家農商行對外投資、擴張、搶占市場,競爭力很強。他們不但在省里擴張,而且在省外向全國各地投資、兼并、重組、設立分支機構。

  他說,我們最近有一個舉措,農村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社會始終有反映,但是到底是什么情況?7月份我們銀監局到蘇北調研了兩個星期,對大致的情況摸了底??偟膩砜崔r村的金融服務不是處在一個最壞的程度,而是在好轉,而且好轉的幅度還比較大,速度比較快。那么,農村金融服務最不好的時候在哪兒呢?通過調查發現,在2001年前后,那個時候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都撤出了農村,連農行都撤出了。農村只有一個農信社,而當時的農信社的能力也是很弱的。另外,獨此一家,它壟斷市場,也形成不了競爭,所以那個時候的農村金融不論從規模來看,還是服務質量來看,問題都比較多。

  近幾年,在中央、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呼吁和努力下,政府和銀行紛紛出臺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得農村金融有了明顯的好轉。比如農行,過去撤出了,現在又開始搞惠農卡,重返農村市場。再比如剛成立的郵儲銀行,過去不放貸款,而是把吸收的存款拿到北京,當時叫它抽水機?,F在郵儲也開始放貸款了,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全省也放了200多億?,F在農村,在相對落后的地區以農信機構為主,加上農行、郵政儲蓄銀行、農發行等,幾個機構在做這塊業務,另外因為一些新的機構也在農村設立,比如說江蘇銀行,現在農村金融市場的狀況發生了大的變化。

  為什么江蘇的農村金融能發展得起來?

  于學軍認為,主要跟這個地域的特點有關系:一是經濟發達,江蘇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歷朝歷代的經濟都相對發達,清朝的時候稅收占到全國的70%,主要是鹽稅。二是有比較規范的市場,江蘇是管理比較規范的一個省。三是江蘇民風有一個傳統,是比較守規矩,社會誠信環境較好。四是江蘇是國家的農信體制改革試點省,在朱基任總理時,江蘇作為試點省,朱基總理帶隊在江蘇搞調研,然后提出改革要求,所以,全國農村金融改革最早也是從江蘇起步的。

  “還有”,于學軍說,主管部門也努力有所作為。江蘇農村金融發展并不平衡。在蘇北地區,農村金融曾是單一競爭主體,市場沒有競爭,而其他的機構又把資金從縣市拿走了,導致當地金融服務不足,資金更不足,農信社的存貸比都在80%以上,有的在120%,也患了資金饑渴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銀監局最近做了一個舉措:組織蘇南的9家農商行組塊式的到蘇北,每一家選一個縣或者一個縣級市,批準他們設分支機構,還可以在重點鄉再設一個支行。銀監局專門為此開了一個會,蘇南的銀行積極性非常高,上個星期我們把他們集體帶著去淮安和宿遷,你選這個地方,他選那個地方,都找到了合作的縣市。我們將很快批準他們設立分支機構,爭取在年末之前把這個事情都做完了。

  通過引入新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蘇北市場競爭主體,我們采取的這個措施恐怕是解決廣大農村地區“三農”服務不足問題的有效手段。以前雖然調研很多,講了很多,但實際上沒有解決多少問題。但是這次的舉措,會有明顯效果,甚至可以一舉把“三農”服務的問題解決了。當地政府也非常重視和歡迎,市委書記、市長都出面了,有的政府給來的銀行獎勵100萬元,有的地方政府很快出臺8條優惠政策,促進蘇南的銀行到蘇北農村發展。

  如何看待銀行7萬多億的巨額貸款?

  如何看待“保增長”,如何看待7萬多億的巨額貸款?于學軍說,現在的保增長,關鍵是靠銀行,之所以看起來經濟沒有出現大的下滑,二季度比一季度還有大幅度的增長,主要的功勞也要記到銀行的頭上,這是最重要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中國的經濟原來形成了一套增長模式,就是外向型的模式,現在受金融危機沖擊,難以維系。產能過剩,這是面臨最大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國家出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個政策的導向肯定是沒錯的。

  但是,到底用什么手段、什么資源來保增長呢?其實沒有多少辦法,最后就是靠銀行貸款,包括政府發行的債券,地方政府發行了2000億債券,總共全國是9500億,實際上買那些債券的,90%都是銀行。然后銀行又放了7.37萬億的貸款,所以現在保增長搞投資建設,看起來轟轟烈烈,背后錢全是從銀行來的。包括股市火了一陣,房地產也火了,都是銀行放貸款造成的??梢哉f,沒有銀行放貸款這些照樣都不行,因為全球的經濟沒有好轉,我們正常的經濟秩序也沒有好轉,全是靠銀行貸款在支撐著,所以,銀行在保增長上,是立了頭功的。另一方面也有很大風險。因為這種增長不可持續,因為它不是一個產業鏈、一個經濟秩序的正常的循環,增長是靠銀行大量的貸款,靠外力強撐著,比如說GDP增長7.1%,按照增加量折算,總共是13萬億,那基本上都是靠貸款壘出來的,花錢買出來的,這種貸款放下去可行不可行?會不會產生資產泡沫、通貨膨脹?甚至產生大量的不良資產,比如造座橋、修一座機場,造好了能盈利嗎?能還本付息嗎?做不了。所以這是很有風險的。我覺得從長遠來看,為保增長7萬億投放市場,處理不當很可能將來成為一種災難性的事情。所以,作為銀行監管部門,我們在銀行風險防范上必須有清醒的頭腦。

  防風險,兩年講兩句完全相反的話

  江蘇的銀行業發展較快,在金融危機之下,如何防控金融風險呢?

  于學軍說,對于風險控制,在2008年和2009年,我講了兩句意思完全相反的話。2008年初的時候,我來到江蘇任職第一次開監管情況通報會,聽了大家介紹情況,當時我就提出來,要盡量多放貸款。因為,那時候執行的貨幣從緊政策,企業的資金不足,流動性緊張,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我說要多放一些貸款,后來很多行長說,你的思想是夠解放的,原來我們開會每一次監管部門都要我們謹慎地放貸款,要加強風險管理,你開會提的監管意見是讓我們多放一些貸款,我們覺得這個提法很特別。

  我在會上講,要辯證地看待貸款與風險的關系。企業現在資金比較緊張,銀行可以多放一點貸款,貸款如果大家都收,把這些企業搞死了,銀行的風險反而大了。如果都放貸款,企業的生產經營正常,在危機之下能維持下去,這樣,企業和銀行都沒有風險了。所以,不要以為你不放貸款就沒有風險,整個社會需要一個調節。這種意思,我在不同的場合說過幾次,反復強調。后來,經過實踐檢驗,我們的這個意見,使江蘇從銀行到企業受益一年。為什么呢?因為去年經濟下行,但那時候宏觀調控部門是滯后的,在全國很多地方,企業資金鏈已開始斷裂了,地方政府已急得不得了,整天給銀行開會,想讓各大銀行多放貸款,但上面那時還在那調控,搞規??刂?,還在緊縮??墒?,我們年初的監管會提出來多放些貸款。江蘇的企業較早地從銀行那里“蓄了很多水”,所以,企業和銀行全年的日子都相對好過。省政府領導對此非常滿意,所以一開會就表揚銀監局。后來到了去年的10月以后,貸款規模不再控制了,然后又鼓勵放貸款,第四季度一股腦地大幅度放貸款,到今年第一季度,江蘇放出的貸款是全國第一,放得有點過了,一季度差不多超過去年全年的貸款規模。

  于學軍說,針對這種情況,今年一季度開會的時候,我說貸款不是越多越好,要悠著點。在貸款不足時我們要鼓勵放貸,在貸款過頭時,我們再多降溫。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在兩年講兩句意思完全相反的話的原因。

  過去我們風險控制的底線、一些要求、規定大多是合理的,必須遵守這些規則。突擊的放貸款,30%、40%的增長,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我感覺這次全國一窩蜂地放貸款,從銀行風控管理來說是一個倒退,因為你貸款的標準降低了,很多過去的一些條條框框都不要了,不遵守了,或者把它取消了,、而當時設置那些制度,應該說大部分是合理的,是科學的,你現在把很多東西都不要了,會有很大風險隱患的。

  為此,今年第一季度銀監局專門向商業銀行發了一個指導意見,提出一個新的指導思想:要求商業銀行把放貸款從過去數量的擴張轉變到質量的提高上來,同時強調風險提示,我們歸類了十方面的風險點,要銀行加強風險控制。一個城市商業銀行的行長說,你給我們講的宏觀形勢,我們非常受啟發,但是總行仍然覺得我們業務發展太慢,暗示我們多放貸款。我說你就把我們的意見多給總行講一講,別看現在這么火熱,將來等風險出來,你不大的銀行承受不了。你們這些規模較小的銀行,發展不要著急,不要一下子求快,你做扎實,做穩固,因為你面臨的是百年大計、長期發展的問題,尤其在現在這種形勢下,這么復雜的經濟形勢,你跟在里邊,跟著那些大銀行后面,他做什么,你做什么,一個風浪來把你蓋掉了,大的銀行經得起風浪,你是一個小不點,一個風浪來把你蓋得什么也沒有了,所以,你們還是要小心一點。

  于學軍說,針對銀行容易出現風險的環節,我們更重視那些法人機構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商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如果要出了問題,對這些機構就是滅頂之災,可能就要關門了。所以每一次開會我們很強調針對這些法人機構,除了反復跟他們講,多做風險提示外,對監管指標也有總的約束,比如說資本充足率要保持在10%以上,撥備必須是超過50%,讓他們隨時關注這種風浪的到來,隨時準備好迎接風險,控制風險。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需要政策創新

  長三角中小企業比較多,很多中小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江蘇的銀行業怎樣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于學軍告訴記者,江蘇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比較好,從產業結構看多是基礎性產業,規模比較大,還有政府的強力支持和運作,江蘇企業抵御風浪的能力相對要強一些,不會像廣東那樣大起大落。

  但是,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除了中央、省政府重視以外,銀監系統也很重視,我們去年經過大半年的調研,出臺了一個指導意見和一個銀行服務中小企業考核辦法,這個指導意見基本上把銀監會和江蘇省里的要求都體現出來了,今年又要求每家銀行都要建立一個獨立的中小企業事業部。目前,招商銀行已在蘇州成立了第一家小貸中心,江蘇建行搞了一套小貸模型,還有一些小的機構都有一些好的做法。銀行服務中小企業考核辦法確定了一些指標,對銀行進行考核,定期通報,好的就獎勵,不好的就鞭策。2008年我們搞了一次評比,專門開了一次會,有1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受到了表揚。一方面是考核獎勵,另一方面也交流,把一些好的做法,大家一塊交流,促使這項工作有所提高。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有明顯的好轉。

  當然,于學軍說,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世界性的難題,實際上這是企業成長中的一個煩惱。他說,今天上午來了一位退役的乒乓球運動員,他移民到了國外,想建乒乓球俱樂部。他說在加拿大,政府給錢支持你注冊,將來你辦好了,可以交稅,還政府借你的錢;如果辦虧了,政府的錢就不用還了,西方國家支持小企業是一種政府行為。民間也是如此,像美國的耶魯大學,我在耶魯大學上過學,他對很多學生貸款,支持學生創業,學生如果實在還不起了,寫份申請說明情況,就不用還錢了。但總的來說,學校培養了一批成功的創業者,這些成功人士回報給學校的,可能是他當初貸款額成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量。對于學生還不了的錢,就像不良資產一樣,他們給剝離核銷了,所以在發達國家,支持創業,支持中小企業,是一種政府行為,不是商業銀行的行為。如果政府硬逼著商業銀行去做,某種意義上講,是逼商業銀行犯錯誤。從這個角度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也需要政策創新。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