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國震法
企業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主體和基礎力量。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速和知識經濟日益發展的國際環境下,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經營資源和戰略資源。企業自主創新和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綜合競爭力。近年來,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緊密結合國內外市場的競爭需要,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緊緊圍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在知識產權創造、應用、管理與保護等方面積極進行探索,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得到明顯加強,取得了積極成效。
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
取得重大進展
中央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有所提高,自主創新投入不斷增加。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央企業逐步認識到知識產權的意義和價值,知識產權的戰略意識、法律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2006年2月,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自主創新大會上,有80家中央企業參會并簽署了《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倡議》和《企業保護知識產權倡議》,展現了中央企業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積極姿態。
國資委成立6年來,中央企業自主創新投入不斷增加,高于同期銷售收入和利潤的增幅。從2004年到2006年,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從611億元提高到1 244億元,年均增長51.7%。2005年,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5%,工業企業達到2%,高于全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當年GDP之比。2007年,大部分中央企業對科技投入比例明確提出了具體指標,并納入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等企業建立了科技投入準本金制度;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建立了“常規科研經費投入,隨公司裝機容量的不斷擴大而穩定增長”的聯動機制;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制定《企業創新投入管理辦法》,建立了資金提取、投入方向和對下屬企業監督考核的制度;國家電網公司對支撐公司和電網發展、保障電網穩定安全運行的重大科技項目,集中科技力量、集中資金、重點攻關,科技投入年均增長30%。按照中央企業發展戰略規劃,預計“十一五”期間大多數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0%左右。
中央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數量穩步增長,層次逐漸提高。
2001年至2008年,中央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逐年提高。2006年中央企業共申請專利14 696項,同比增長46.5%。其中,申請發明專利7 149項,同比增長60.2%;獲得授權專利7 381項,同比增長49.2%。截至2008年底,累計擁有有效專利60 432項,其中有效發明專利20 538項,占33%。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形成知識產權,目前,共擁有授權專利6 600多項,國外授權專利4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占80%。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06年專利申請總數達1 174件,獲得專利授權899件。其中,在塑料非球面鏡片、高精度光學元件和集成技術等方面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在商標工作方面,商標注冊力度逐步加大。2001年來,中央企業普遍加強了商標在國內外的注冊工作,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計表明,中央企業在申請和擁有注冊商標量逐年穩步上升,年平均增長了25%。中國中糧集團公司重視商標注冊和品牌創建,目前,在國內共注冊商標1 243件,并在60多個國家擁有注冊商標,為實施品牌戰略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36家中央企業中,擁有各類研發機構470多家,擁有各類技術人員160多萬名。34家企業被授予“創新型企業”稱號,23家科研院所被批準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占全年獲得批準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64%。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等一批企業開始著手進行中央研究院的建設,構建分工合理的科研開發體系?!昂椭C號”動車組、京津高速鐵路、ARJ21-700支線大飛機、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制油主體工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14.7萬立方米LNG船、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直流試驗基地等一批自主創新成果取得重要進展。TD-SCDMA在8個城市網絡試商用獲得成功。神舟七號飛船更是中央企業自主創新的典范。
中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體系初步建立。
中央企業相繼建立了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制度,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各個方面,涉及激勵措施、合同管理、保密制度、競業禁止等多個環節。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目前已經形成了由46項具體管理制度構成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體系。東風汽車公司制定了10余項知識產權管理辦法。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明確將專利日常管理工作放在技術研發機構,將專利侵權訴訟和專利申請的法律審核等工作放在法律事務機構,形成了企業內設機構之間的有效聯動。中國鋁業公司在總部的科技部門專門設立了專利標準處,在所屬各單位設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明確專門責任人員,形成了知識產權管理網絡。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中央企業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防范知識產權糾紛以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與公司內部3萬多名科技人員簽訂了知識產權保護協議。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制定了《關于企業經營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范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中鋼集團公司定期印發《知識產權檢查情況通報》,加強了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建立本行業專利數據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專利檢索系統。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定期查詢相關的專利信息,以防范專利、商標侵權行為的發生。
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
面臨的形勢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加速向知識化、全球化方向發展,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自去年開始,持續至今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無形資產將更加重要。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大大超過其有形資產的企業在發達國家屢見不鮮。如美國的Amgen生物技術公司資產評估總值為150億美元,而其有形資產僅為25億美元,這是由于該公司擁有人紅細胞生成素(EPO)和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兩項專利,基本上壟斷了這兩個暢銷生物藥品的全球市場。1982年,在美國具有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中,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比例為62%:38%;到2002年變為87%:13%。伴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將會更加重要。
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將更加激烈。傳統的關稅壁壘隨著WTO的成立及多邊貿易協定的制定已逐漸淡化,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卻掀起了一場以非關稅壁壘為特征的新貿易保護浪潮。其中,以知識產權壁壘為手段的貿易保護因其合理性和復雜性而更具有隱蔽性,不容易遭到其他國家的報復,國際貿易之戰愈來愈多地表現為企業知識產權之戰。據統計,進入新世紀后,世界貿易壁壘的80%來源于知識產權壁壘。據商務部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中有60%的企業、約400億美元的貿易額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了國外知識產權壁壘的制約。因此,在知識產權成為技術壁壘的主要手段后,企業知識產權的競爭將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跨國公司對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攻勢將更加猛烈。由于我國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跨國公司正以知識產權為重要手段對我國企業和產業形成包圍封堵態勢,極力壓制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維持和加強其技術和市場壟斷地位。據統計,外國企業在華專利申請量2001~2007年平均每年增加20%,其主攻目標是高新技術產業。外國公司在我國獲得的通信、半導體類授權專利數量約占我國同類授權專利的90%以上,生物行業約占92%,醫藥行業和計算機行業占70%左右??鐕驹谖覈\用各種手段部署知識產權保護網的同時,還不斷地向我國政府施壓促使我國提高國內立法水平、加大執法力度,并通過形成行業聯盟發動針對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訴訟、限制我國企業的技術類產品進入外國市場,爭奪我國企業的優秀人才??傊?,外國跨國公司運用知識產權戰略占領我國市場和擠壓我國企業的形勢將會更加嚴峻。中央企業作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凸現。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繼續蔓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持續,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純加工型、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面臨嚴重沖擊和困難,中央企業也面臨著市場疲軟、出口下降、增長放緩等嚴峻挑戰。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企業要把知識產權工作作為“轉危為機”的重要手段,主動進行技術、產品轉型升級,努力打造知名品牌,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能力,增強中央企業抵御各類風險的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制定和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
為核心,進一步加強
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
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對我國知識產權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也提出了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中央企業作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認真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大力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水平,既是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也是加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需要認真抓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全面啟動中央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制定與實施工作。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既是企業經營發展總體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微觀基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強中央知識產權工作,應當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制定放在首位。要學習國內外先進企業好的做法和經驗,抓緊制定和完善本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要針對企業所在領域和產業的技術特點、發展趨勢,結合本企業實際,明確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重點,找準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突破口。要通過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著力提升中央企業“四種能力”,即加快提升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提升企業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的轉化應用能力;加快提升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提高產品和服務市場占有率的競爭能力;加快提升企業依據法律法規和國際規則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戰略管理能力。今年4月份,國務院國資委出臺的《關于加強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53家大型中央企業和其他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要在2009年底前制定并開始實施本企業知識產權戰略。
加大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和應用力度。
創新是知識產權的源泉,知識產權為持續創新提供動力。要進一步加大中央企業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創造的力度,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更多的重大創新成果。要加強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確權工作,注意及時將技術創新優勢轉化為企業知識產權優勢,充分運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將創新成果以適當的知識產權形式加以確認,以防止自主知識產權的流失和被侵害。要注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產業競爭優勢的核心技術、主要產品和服務,加快促進相關產業的優化升級,使企業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創造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
知識產權成果必須立足于商品化、產業化。企業是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更是知識產權應用的主體。中央企業要立足于市場需求和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核心技術專利的實施步伐,通過知識產權成果的廣泛應用,加快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整體素質。要加強本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的合作與聯合,通過組建技術聯盟和知識產權聯盟,共同實施知識產權成果,有效解決上中下游產業技術與服務的配套,形成合理的產業鏈和市場營銷的群體優勢。要重視產學研的結合,實現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三方人力、物力、財力的最佳組合和技術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科研機構已經開發并已取得專利的技術成果,凡具有市場潛在價值的,企業可以直接購買,并利用自身優勢和條件盡快將專利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適時開展知識產權投資和許可證貿易,以科學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為前提,鼓勵知識產權成果的資本化運作,重視開展專利、商標以及非專利技術等的轉讓和許可。要主動參與國內外行業標準的制訂,及時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升為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主動取得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加快打造中央企業知名品牌。
品牌是現代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的集中體現。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為中國品牌的崛起提供了難得機遇。中央企業要結合知識產權工作,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高度重視知名品牌的創建。要加強知識產權戰略與品牌戰略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與應用打造企業的知名品牌,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管理與保護,維護和提升知名品牌的價值。要適應國際競爭和“走出去”戰略的需要,通過持續創新和長期維護,努力將知名品牌推向國際,逐步改變一些企業單純貼牌生產的局面。要圍繞企業品牌法律地位的確立,及時、規范地進行商標、商號的注冊和企業商譽的保護,充分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品牌成果。
進一步強化中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
在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和應用過程中,中央企業一定要重視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與保護。要抓好企業內部知識產權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知識產權由分散管理轉向集中管理。要突出重點環節,重點抓好企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制造和市場營銷等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要特別重視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工作,學習和研究有關國際條約、協定和國外法律,注意國外同行業相關知識產權信息的跟蹤和查詢,切實防止企業海外投資、跨國并購、國際項目合作、工程承包以及勞務合作等環節的知識產權流失,切實做好涉外知識產權侵權和法律訴訟的防范工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