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呼喚商業銀行創新

2009-10-14 13:26:07      曾 剛

  “Low-carbon economy”calls for creativity in commerical banks

  文/曾 剛

  隨著全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形成共識,“低碳經濟”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這一趨勢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中,現有的市場、產業以及技術都可能出現深遠的變革。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實體經濟層面的變革,可能會對其經營管理帶來相當大的挑戰。比如,促進“低碳經濟”轉型的各種措施(如環境稅或其他政策),會導致企業成本的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產業風險會因此而提高。此外,銀行不恰當的貸款行為,也可能引發潛在的法律和聲譽風險。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低碳經濟”發展也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創新發展的機遇。從過去一段時間的情況看,后者的影響正在逐漸占據主導,商業銀行積極地參與到了“低碳經濟”的發展當中,大量的金融創新不僅推動了“低碳經濟”的發展,也為銀行帶來了新的盈利機會和嶄新的發展空間。

  作為聚集和配置社會資金的重要渠道,商業銀行的參與和業務創新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實踐中,國際商業銀行與“低碳經濟”相關的創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經營理念的創新

  從較早的時候開始,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商業銀行就已開始關注項目融資中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并于2003年6月,在世界銀行的組織下建立起了一套自愿性原則,來促進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與其社會責任的協調。這套原則便是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赤道原則”,該原則為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制訂了統一的環境與社會責任標準。在過去幾年中,該規則已經得到越來越多銀行的認同。截止到目前,全球已有69家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宣布采納赤道原則,而中國的興業銀行也于2009年2月宣布接受該原則。鑒于采納赤道公約的銀行基本都是國際主流銀行,這使得赤道原則正逐漸成為國際銀行業發展的行業規范。

  除了在項目融資上加大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以外,國際領先銀行還身體力行,通過改進經營管理來降低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荷蘭銀行集團(ABN)就設定了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并通過節約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綠色節能建筑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數量。

  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經營理念的轉變也推動了商業銀行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并逐漸成為近幾年來國際銀行業發展的一個亮點。

  1.信貸業務創新。為應對信貸可能面臨的環境風險,國際主流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中積極開展對相關貸款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以減少對高能耗、高污染項目的貸款;并在貸款過程中嚴格執行環境風險的監測。此外,積極加大對低碳消耗項目的貸款,如為CDM項目提供貸款和資金支持,促進清潔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2.為CDM項目開發提供信用增級服務。原始CDM交易類似一種遠期交易,不確定性和風險較大,其發展面臨一定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商業銀行介入其中,為項目開發者提供信用增級,由此創造出經擔保的CERs(核證減排單位),大大促進了該市場的發展。

  3.設立基金來直接或間接地促進減排項目的發展。到目前,全球領先的商業銀行大都設立起了與碳減排相關的投資基金,對減排項目進行直接或間接投資。比如,荷蘭銀行推出“低碳加速器”基金,直接投資于那些未上市,但致力于降低碳排放和提高能效的公司;德意志銀行成立的“德銀氣候變化基金”,集中投資于適應其氣候變化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的公司,等等。除直接投資于產業外,商業銀行還設立了許多與碳交易市場掛鉤的基金,有效地提高了國際碳交易市場的流動性,并促進了這些市場的發展。目前,國內外許多銀行都有推出與碳交易價格(現貨或期貨價格)或價格指數掛鉤的基金類產品,并成為近年來金融市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創新產品之一。

  4.與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的產品創新。目前,國際碳交易市場仍處在發展初期,市場的流動性較低,而且不同市場之間也存在分割現象。為此,許多主流銀行積極介入該市場,并逐漸成為國際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促進了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同時,商業銀行業通過開發各種連接不同市場的套利產品,如CERs和EUAs之間以及CERs與ERUs之間的互換交易,基于CERs和EUAs價差的價差期權(Spread Option),等等,加速了國際碳交易市場的一體化發展。

  5.與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的服務創新。目前,全球的碳排放權交易的基礎設施都還在建設中,與交易相關的結算、清算以及其他金融交易(如碳信用的出借、回購等)的平臺都還遠未完善。而且,由于這些基礎設施帶有公共品的性質,在企業自己組織的自愿減排市場上,這些設施的發展更是相對滯后。有鑒于在上述這些業務上具有的比較優勢,一些銀行已經開始嘗試為自愿減排市場提供所謂的“碳銀行”服務,即進行碳信用的登記、托管、結算和清算工作,并且也在嘗試進行碳信用的借貸業務,極大地促進了自愿減排市場的發展。

  總體來講,在過去一段時間的發展中,國際商業銀行通過積極的創新,不斷挖掘“低碳經濟”轉型所帶來的機遇,同時,也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的發展。與國際商業銀行相比,中國商業銀行在相關領域的發展仍相對滯后。

  當然,興業銀行在過去幾年中,通過與國際金融公司(IFC)的合作,在碳減排項目貸款方面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也為我國商業銀行在相關領域的實踐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從長遠看,我國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加強對“低碳經濟”轉型的認識,以及借鑒國際、國內經驗,逐步實現銀行經濟業績、環境業績和社會業績協調發展的機制,以確保在“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保持和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室主任)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