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北京銀監局局長樓文龍
The distinction of banks in Beijing
A interview with Lou Wenlong,Director of Beijing Bureau 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文/本刊記者 何 諧 攝影/楊 迪
為了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提供最新最準確的數據和情況,北京銀監局局長樓文龍專門到基層作了調研。他說,你是《當代金融家》雜志社的副主編,你親自來采訪,是在給你的編輯記者作出榜樣。那么,我作為局長,我要保證自己介紹的每一個數據和情況都比較準確,言之有物,我也是在給我的部下作出榜樣。久聞樓文龍局長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對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認真,那么一絲不茍,果然如此。
《當代金融家》:從實體經濟看,北京總部基地多;從虛擬經濟看,北京的銀行總部也多。那么,在當前特殊的時期,北京的銀行業呈現出哪些主要特點呢?
樓文龍:簡單地說,北京銀行業有五個特點。第一,北京的銀行資產總量大。全國的銀行資產總量是75萬億元左右,北京是7.5萬億元左右,占全國銀行業資產總額的1/10強,比上海、江蘇、浙江等金融發達地區高出約1/3左右。這個量是很大的??偭看髱硪粋€什么問題呢?就是北京今年貸款的增加量也大。北京是在盤子比較大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增加,目前貸款余額為31000億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00多億,同比增幅近30%。資產和貸款規模在較大基數基礎上大幅增長,充分展現了北京銀行業機構支持首都經濟發展的積極態度和主動出擊之成效。
第二,銀行業支持總部經濟力度大??偛拷洕潜本┙洕囊淮筇厣?。今年我們有一個初步統計,北京有關總部經濟的關聯群體有800多家。目前北京銀行業對800多家大客戶、大集團公司貸款余額為19000億左右。這是個什么概念呢?約占北京地區貸款總量的60%,總部經濟的貸款比年初增加了3000多億元,相當于北京今年新增貸款的50%,可見北京銀行業支持總部經濟的力度之大。
第三,北京銀行業風險處于較低水平。北京銀行業風險控制與不良貸款控制比較好,不良貸款在7月末為350億,北京總的貸款有31000多億,不良率是多少呢?百分之一點零幾,全國平均是百分之三點幾,北京比全國低2.5個百分點,比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第四,撥備水平迅速提高。為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北京銀行業機構未雨綢繆,迅速提高了撥備水平。截至2009年7月末,銀行業機構撥備覆蓋率接近140%,比年初提高20多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76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的一大進步,它使北京銀行業的風險抵補能力有明顯提升。
第五,盈利相對平穩。在貸款基準利率連續下降、利差收窄等重大不利因素影響下,北京銀行業機構通過加強管理,拓寬收入來源渠道,如加大中間業務收入,截至2009年7月末,中間業務收入接近90億元,同比增加近5億元;中間業務收入率接近15%,同比上升近2個百分點,北京銀行業機構盈利水平保持相對平穩。今年前7個月,北京銀行業機構共實現利潤近330億元。而同期,國外的銀行尤其是美國部分銀行還處在虧損或面臨倒閉的狀態,我們的銀行基本上都是盈利的。
《當代金融家》:從您的介紹中我感覺到,北京銀行業的格局是圍繞總部經濟來打造的,請您再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樓文龍:北京是國家政治中心,也是總行中心,發展總部經濟的條件比較有利。北京的銀行業怎么為總部經濟發展做好配套服務呢?怎樣圍繞總部經濟打造北京銀行的新格局呢?
我認為,一是要加快構筑符合總部經濟要求的金融支持平臺。比如,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外資銀行業機構在京設立法人機構、分支機構和運營中心,依照行政審批權限適當放寬商業銀行新設分支機構的期限限制,支持條件成熟的本市大型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支持以銀行為主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為首都總部經濟和本地企業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二是北京的商業銀行要緊盯大客戶,做好各種配套服務,比如咨詢服務、投資顧問、債券發行代理、票據業務、保理業務等,像大客戶的顧問一樣做好服務。銀行的業務品種要細化,要符合大客戶經濟交易流程的實際需要。當然要注意,既要雙贏多贏,又不能僅僅吃些利差、收收費等做簡單服務,還要防止做著做著就打起擦邊球了,忘卻了服務功能的深化。
三是機構的布局、機構專業化的種類也要適應總部經濟的需要。不能一家銀行什么都要做,所有銀行都同質競爭。銀行要有差異化,比方說哪些方面這家銀行比較專業,哪些方面那家銀行有優勢,形成各自的特色??偛拷洕灰欢ㄈ慷己艽?,總部也有大有小,有一些總部還處在成長期,在差異化服務中,大銀行和大的總部匹配,中型銀行和中型總部匹配,小銀行和小型總部匹配。同時,在金融人才方面,銀行要有實業方面的專業化人才。比方說銀行為電力、地產等大客戶服務,一定要有電力、地產人才,像項目經理一樣,要具備項目經理的能力,這個行業產能怎么樣,周期要多長時間,投入以后的效益回報跟貸款周期是不是匹配,盈利能力能不能實現,交易的渠道、市場的環境等方面,都要懂行。
北京總部經濟體現在金融領域,目前是以銀行為主,下一步金融市場還應繼續配套,包括產業要素市場,期貨、股權交易等,都應發展起來。
《當代金融家》:在流動性管理上,北京的情況如何?有什么樣的難度?
樓文龍:北京的流動性管理比其他地方要好。為什么呢?因為北京的存款多,貸款少,存貸比低。因為北京是首都,又是總部經濟發達之地,各總部的錢都存在北京的大銀行。北京總部的融資能力、銀行業同業的融通能力比較強。當然也不排除個別的銀行,比如說存貸比雖沒有超過75%,或者沒有超過70%,但受到不良貸款原因的重大聲譽影響,或者在同業拆借當中,受到哪家銀行系統性的重大影響,及其他特殊的情況下會有些問題。
但是,北京的銀行業監管效果還是明顯的,在中國銀監會的領導下,今年采取了很多措施,一個是要控制銀行的經營擴張度,不能什么都投資,什么都增長,要量力而行,增長不是不好,但是一定要科學、合理。怎么看是否科學呢?第一,資本的杠桿倍數要符合國際慣例。第二,要有較合適的存貸比。第三,貸款要有較高的質量。這幾個是基本前提。在北京來講,除個別銀行外,其他各銀行在這些方面做得還是非常到位的。北京的一些小銀行,除了遵守銀監會的要求外,銀行自身的風險意識也在提高,銀行的擴張度不像以前了,現在叫理性的回歸。因為銀行知道,這批貸款客戶是好的,可以集中精力去貸,但是我的承受量究竟怎么樣,還需要審慎。
另外,還有一些監管指令性指標以及集中度等問題,我認為不能太集中了,太集中在某個企業,這個企業萬一市場的某個方面出了問題,銀行的流動性就受影響。所以,銀行對監管政策的理解還是比較認同的。在流動性方面,如果大的背景不發生特殊變化,在北京地區應該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未來一兩年這個問題要引起關注。
《當代金融家》:北京的外資銀行機構比較多,那么,中外資銀行的競爭情況是怎么樣的?
樓文龍:經過危機的考驗,更顯出了中國銀行業的競爭能力。那么,中國銀行業的競爭能力源自哪里呢?我認為,第一,風險管控與創新的程度比較匹配,中資銀行是按風險控制程度來考慮創新,不搞過度創新,在銀行的監管上,銀監會也好,中國人民銀行也好,政府也好,都堅持這一原則,這最關鍵。
第二,危機教育了銀行高管團隊在經營中的審慎思維。銀行原來多是擴張的觀點,那時考慮的是增設機構、擴大規模,現在銀行高管知道了,寧可機構少一點,也要守住風險控制這一基本的底線。
第三,操作與研究類人才,不管你是從國外回來的,還是國內培養的,這支隊伍現在中資銀行不亞于外資銀行。金融人才有的從外資銀行跳到中資銀行,有的從中資銀行跳到外資銀行,現在共融了,共融就意味著基礎素質一樣了,說明我們的人才跟上來了。
第四,政策與經濟環境,國內的經濟環境比美國、歐洲經濟帶等受到金融危機重創的國家和地區要好一點。因為銀行業有一個傳承與傳統度的問題,企業與銀行有長期的合作關系。外資銀行剛進來,摸不著頭腦,客戶的忠誠度還遠遠不夠。經濟危機之后,外資銀行擔憂國內企業受到影響,信貸收緊,顧慮比較多。這樣使中資銀行有更多的機會與企業建立良好關系。
第五,來自于我國與國際慣例的接軌,我國在監管審慎指標上與國際接軌,在資本充足率上,銀監會要求良好銀行要達到12%以上,巴塞爾協議要求達到8%,我國平均都在10%左右了。雖然內地與香港相比還有差距,但是我國的銀行業資本充足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與改革開放之前更不一樣了,銀監會成立前跟成立后也不一樣了,所以我覺得通過與國際慣例的接軌,國際審慎監管標準的實施,我國銀行業的競爭力有很大提高,在中外資銀行競爭方面,中資銀行的勢頭越來越好。
但是,在世界市場上,中資銀行的競爭力還是弱的,比如工商銀行,市值排全球第一,但是機構網點布局,和花旗、匯豐這些傳統的老牌銀行還有距離,在零售業務,管理條線方面,我國的銀行也還有差距,我國的銀行在國外經營得很好的也不是太多??傊?,從目前狀況看,從國內比較,中資銀行有優勢,從國際比較,我國銀行業的競爭力還很不足。
《當代金融家》:以中關村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是北京經濟的另一大特色,那么,北京銀行業如何支持科技創新?
樓文龍:今年以來,北京銀監局推動銀行業機構,以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契機,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已取得初步進展。
一是從政策上,支持一些銀行機構到中關村、到小區聚集的地方設專營機構,充分調動北京銀行業機構支持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銀監局制定下發了《關于促進轄內銀行業機構大力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轄內中資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部分市場準入政策的調整意見(試行)》,對符合條件的轄內中資商業銀行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含海淀園等“一區十園”)新設中小企業服務專營支行實行“綠色通道”審批;支持轄內中資商業銀行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立服務中小企業的信貸中心、專營機構、事業部等信貸服務機構,并支持科技專家或科技型管理人才在上述機構擔任相應的高管職務。對此,中資銀行反應積極?,F在北京銀行、華夏銀行、交行北京分行,都在中關村設立了科技性中小企業特色支行。
二是從創新上,鼓勵轄內銀行業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對業務流程和擔保方面進行適當調整和改造,將科技金融服務的新模式、新流程、新業務、新產品在中關村科技示范區先行先試。有關政策措施,市場反應良好。如,在北京銀監局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聯合出臺《關于擴大中關村信用貸款試點的意見》后的1個月時間,據不完全統計,已有9家銀行為61家企業發放了89筆信用貸款,授信審批額度17.3億元,實際發放7.8億元。
三是從力度上,引導轄內銀行業機構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信貸支持。截至7月末,北京轄內中資銀行機構向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高科技行業的貸款余額近1000億元。同時,鼓勵商業銀行探索利用銀信合作平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如,針對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末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導致財務狀況惡化問題,北京銀行學習借鑒泰隆銀行、臺州銀行等兄弟銀行的經驗,摸清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后,認為企業基本面良好,困難是暫時的,而及時給予該企業貸款300萬元,使其順利突破了初創期融資“瓶頸”。截至7月末,北京轄內中資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余額超過5500億元,同比增長將近25%。
《當代金融家》: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國家提出了“保增長”的總要求,那么,北京銀行業在“?!笔锥冀洕鲩L方面有哪些舉措?
樓文龍: 第一,立足國家產業政策,運用信貸杠桿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北京銀行業機構重點支持國家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為經濟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如,北京銀行業機構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有效支持了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項目。截至7月末,北京轄內中資銀行業機構對15個國家宏觀調控鼓勵類行業的貸款余額超過1.6萬億,占中資銀行全部貸款余額的比重超過60%,同比增加4000多億元;其中政府重大工程項目新投放貸款超過2200億元,同比增加1000多億元。
第二,支持骨干企業實施并購重組。這是應對經濟危機的一個好辦法,也是一個潮流。中國要保增長、保就業、保勞動民生,如果倒閉一個大企業問題就大了。上半年為支持并購重組,北京的銀行業放貸250億元,同比增長50億元左右,另外,企業技術改造也放貸320億元。如,國開行企業局給亞洲最大的風電運營商某集團提供了大額信貸資金,支持其進一步提高專業化程度。
第三,助推北京市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環境,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優勢。如,為配合北京市政府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支持首都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北京轄內各銀行業機構今年前7個月新發放土地儲備貸款約950億元,同比增長28.9倍。再如,截至7月末,北京轄內中資銀行機構投向水利、環境、電力和交通業的貸款余額高達7100多億元。其中,向北京市交通、生態環境、現代產業等領域的35個重點建設項目,累計新發放貸款近1100億元。
第四,引領北京銀行業機構科學把握“有保有壓”政策。如,上半年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嚴格執行貸款“三查”,退出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項目和企業貸款20多億元。同時,督促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發揮對經濟增長點的支持作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