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綦天哲 本報記者 潘高峰
“昨天老師把團員證還給了我,還對我說:"在新的學校里要爭取當個團干部,當不上不要來見我了",我說謝謝老師的鼓勵。”小金激動地拉著閘北區青少年事務社工徐慧珍的手,高興地說。
徐慧珍心里也十分欣慰:一個曾經成績優異且擔任班干部的女孩,不慎走了歪路,后來竟協同他人搶劫,經過各方一年多的悉心教導,她如今又開始了新的人生之路。
小金的故事,只是本市每年100多例幫助社區“問題青少年”案例中的一例。2003年起,針對上海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嚴重,且呈現低齡化、智能化、團伙化、暴力化趨勢,上海組建成立了500人的青少年社工隊——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在構建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工作體系中發揮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順勢引導,網癮青年脫癮
網絡游戲的魔力,令不少青少年沉溺在虛擬世界中不能自拔。網絡脫癮,也成為青少年工作最難破解的難題。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成立了“創e工坊”,探索青少年“網絡脫癮N選擇”工作法,這種方法不排斥網絡,結合青少年特點,幫助他們在互聯網上就業、創業,同時遠離網絡游戲。
王鏗10年前被父母遺棄,與外婆相依為命,使他的性格十分內向,現實的不快只能通過網游來傾訴。大專畢業后他待業在家,從此更加沉湎于網絡游戲。魔獸、夢幻西游、卡丁車……什么熱玩什么。“除了玩網游我不知道還能做什么。”
加入“創e工坊”后,他通過做網絡中介給網友發布就業信息、幫網絡游戲玩家代練,逐漸脫掉了網癮,之后又參加了絲網花培訓。原來的游戲天地變成了創業平臺,他在網上首開絲網花成品銷售店,如今已成為3家絲網花實體小店的老板,月收入過萬元。
還有一位同樣沉迷于網絡游戲的青少年,在社工的引導下,將自己的游戲心得以博客形式寫出,得到了很高的點擊率,不久,一家企業愿出資在他的博客上投放一年廣告。
“深宵夜展隊”拉回“夜游神”
為了讓那些喜歡夜晚出去游玩的青少年遠離犯罪與毒品,事務中心借鑒香港社區工作經驗,成立了“深宵夜展隊”,派出社工在青少年夜晚聚集地進行宣傳,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場所進行籃球、游戲等活動,同時宣傳心理、生理健康知識,讓這些青少年既避免進入那些不良場所,又可以對他們進行教育。
這一項目一經實施,立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青少年之間口碑相傳,參加人數越來越多。據事務中心劉慶元總干事介紹,幾乎每次活動都是座無虛席。
陽光事務中心還創建了“歷奇基地”,通過在公園里舉行攀巖、過障礙物等比賽活動,鍛煉青少年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培養他們團隊協作精神。關心貧困家庭孩子的“冬日陽光”項目,則讓貧困家庭青少年照顧孤寡老人,做社區義工,參與到社會工作中來,與其他青少年一起游戲,學電腦,學英語,感受自己的存在價值,增強他們的社會歸屬感。
[page]
“親子平行小組”拉近與父母距離
“爸爸媽媽,真的好想和你們說話。”淚流滿面的小董緊緊地抱住了爸爸媽媽,一家人在經歷了1000多天的沉默后終于打破僵局,互訴衷腸。
這是事務中心“親子平行小組”活動中的一幕。這次活動中,父母與子女分成兩個平行小組,由社工分別進行溝通,了解存在的問題。參加小組2個月后,通過社工與雙方的溝通,小董的父母明白了孩子也需要自由的空間,而小董也學會體諒、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類似這樣的活動在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有很多。據統計,參與“陽光下展翅”項目青少年的就業率,本市戶籍的達到75%,外來戶籍的達到100%。
截至去年,上海青少年違法犯罪率下降絕對值為38.1%。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