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當前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因素分析

2009-11-12 19:59:45      范淑蓮 劉志平

  Analysis of which factors restrict non-cash

  payments in rural area presently

  文/范淑蓮 劉志平

  近年來,在人民銀行及相關部門的共同推動下,非現金支付在農村地區已“生根發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并顯示出了勃勃生機,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了比較快捷、安全、靈活的支付清算服務。但農村地區的非現金支付發展比較緩慢,非現金支付服務還處于較低水平,還未形成功能完善、工具健全、結算高效的非現金支付服務網絡,急待“茁壯成長”。

  制約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服務的因素分析

  1.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服務機構少,服務網點少,服務機具少。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服務機構是清一色的銀行類金融機構,且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機構占到農村非現金支付服務機構總數的70%以上。二是近幾年隨著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策略的轉變及改革步伐的加快,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從農村地區“撤軍瘦身”,服務網點逐步淡出農村;農村信用社也出于風險及安全考慮,撤并了大量的信用分社及信用服務站。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日見“稀少”,特別是鄉(鎮)、村兩級區域內非現金支付服務網點更是“稀缺”,甚至出現了服務的“盲區”。三是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自動服務機具配備不到位,諸如ATM自動存取款機、自助終端、POS機等電子服務產品在農村嚴重缺失,在很多農村很難尋覓到POS機的“芳蹤”。

  2.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資金清算系統“腿短”,銀行卡運行范圍較“窄”。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村資金清算系統主要以農村信用社資金清算系統為支撐,而農村信用社資金清算系統主要依托大小額支付系統、綜合業務系統,一方面各省農信社屬于各省政府管轄,其綜合業務核心系統平臺由各自招標研發單位進行開發,農信社電子建設全國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各自為政,軟件版本繁雜多樣,給跨省聯網帶來困難,嚴重影響了農信社支付結算電子化建設的進程;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營業網點大小額支付系統和同城清算系統在鄉鎮覆蓋面為零,即便是同處一個縣的鄉鎮跨系統轉賬也延長了資金在途時間。二是作為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工具主流的銀行卡主要是郵政儲蓄機構的綠卡和農村信用社發行的卡,都基本上屬于借記卡,推出時間較短,發卡量較少,且附加功能較少,一方面銀行卡之間不能完全實現跨行轉賬,只能在柜面辦理,以存取現金為主;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發行的卡未能實現全國“一卡通”,對于在外務工的農民工資金流動帶來了不便。

  3.農民在觀念上容易對非現金支付“疏遠”。農村地區一般比較落后,農民思想比較傳統,“現金為王、持幣過冬”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現金以其看得見、摸得著、瞬間完成結算的優勢備受歡迎,農民資金結算方式仍然偏好現金支付。而對于非現金支付服務反應遲緩,認為非現金支付看不見、摸不著,心里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因此不很愿意接受非現金支付服務。

  4.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服務效率、質量還“不夠滿意”。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服務對象分布范圍廣而散,農民經營行為具有即時性、就地交易、結算金額小、“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以及交易范圍廣、交易對象流動性強、季節性強等特點,非現金支付結算服務難以全面覆蓋。二是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服務跨行、跨地區清算能力較差,全國統一資金清算平臺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且大部分銀行營業網點無法進行同城跨系統清算,直接影響了非現金支付服務的推廣。

  5.非現金交易顯性成本偏高,部分收費制度也成為非現金支付服務推廣的“障礙”。主要表現為:一是非現金支付服務顯性成本主要表現為結算手續費,現金支付成本不明顯。如:辦理一筆銀行本票直接表現為客戶支付1元手續費,而現金支付經常無明顯的經濟成本。二是各金融機構對非現金支付結算普遍實行收費制度,如轉賬手續費、跨行交易手續費、結算賬戶銀行卡年費等,對農村地區使用者來說,結算業務量較小,相對而言結算手續費偏高,為節省費用,更愿意使用現金交易,既直觀又簡便,而不愿使用其他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

  推進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服務的建議措施

  1.從服務體系上,積極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一是積極引導和扶持現有農村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農村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強化農村金融服務意識,延伸服務觸角,全力做好農村非現金支付服務工作。農村信用社應合理布局城鄉網點,在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增設信用服務站,真正成為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郵政儲蓄銀行應加快體制改革,使更廣大的農村郵政儲蓄機構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銀行,能夠辦理各種支付結算業務,擴大郵政儲蓄銀行涉農業務范圍。農業銀行應進一步借助“惠農卡”的平臺,深挖綜合功能,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范圍和水平。農業發展銀行應乘體制改革的東風,增強農村資金清算功能,打造農村非現金支付服務陣營,成為農村非現金支付服務的排頭兵。二是適度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引導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組、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布點,進一步優化農村金融服務,從而和現有農村金融機構良性競爭,形成農村金融服務的互補共贏的局面。

  2.從硬件建設上,加大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一是積極引導農村金融機構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扶持農村金融機構直接加入支付系統,使支付清算網絡真正延伸到鄉鎮,推動小額支付系統通存通兌等各項業務的開展,提高支付系統利用效率。同時支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采用多種方式低成本接入支付系統,逐步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支付結算網絡,暢通農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農村地區資金清算效率。尤其是農村信用社應盡快改變“各自為政”的格局,全部加入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同時積極和銀聯公司聯系協商,發行具有自身特色的銀行卡,實現全國“一卡通”。并逐步豐富銀行卡的功能,提高銀行卡的使用效率和自身效益。二是進一步鼓勵和督促銀行機構加大對農村投放ATM機和POS機終端設備,爭取達到每個鄉鎮都擁有ATM機,每個超市商場都擁有POS機,以提高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均ATM機占有量。三是積極改進當前農村地區票據的傳遞方式,探討借助于影像傳輸技術,使農村金融機構直接參加縣域的同城票據交換,縮短資金匯劃在途時間。在農村金融機構加入小額支付系統的前提下,鼓勵其加入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實現支票真正的全國通用。

  3.從服務項目上,逐步豐富適合農村需要的非現金支付工具產品。一是適度簡化農村地區客戶賬戶開立手續,制定適合農村地區的賬戶使用管理辦法,方便農村地區的賬戶使用。二是穩步發展農村地區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等票據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辦理簽發和受理銀行匯票業務,穩步發展信用社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試辦商業匯票業務。允許一些經營狀況好的農村信用社辦理貼現,人民銀行為其辦理再貼現業務,以提高辦理票據業務的能力,提高結算的票據含量和使用率,拓寬結算渠道。三是針對農村地區電話比較普及并且使用方便以及部分農戶已開通計算機網絡的特點,逐步推廣應用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新型支付工具,提高農村的支付服務水平。四是探索建立適用于不同需求群體、不同地區的支付工具研發機制,推動支付工具多元化以及綜合性金融產品和個性化金融服務。五是積極制定農村非現金支付服務細則,進一步對各類農村非現金支付服務進行規范。

  4.從宣傳引導上,培養農村居民和企業的非現金支付習慣。一是加大農村地區支付知識宣傳普及力度,提高認知度。不僅要告訴農民有哪些支付結算品種,更主要的是要告訴他們哪些產品適合他們,與現金相比有哪些好處,如何使用。并在營業網點增設咨詢臺,隨時解答客戶的咨詢和問題,幫助他們了解和使用各種支付結算工具,逐步改變農村居民現金支付習慣。二是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對普通農戶和農民工,引導使用不同的支付結算方式,對結算量較大的種養殖專業戶,以支票轉賬和票據結算為主提供服務。

  5.從服務收費上,降低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成本。一是降低非現金支付服務的收費標準是提高非現金支付工具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水平的有效手段,低廉甚至是免費的非現金支付服務收費價格能夠大幅度提升非現金支付服務對農民的吸引力。人民銀行可以考慮對農村地區的電子匯劃費用進行減免,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全部加入支付系統,并確保其不將接入費用轉嫁給客戶。積極引導銀聯公司與各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共同研究制定農村地區銀行卡利益分配機制,降低特約商戶的手續費標準,通過利益激勵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在農村超市、集市布放ATM、POS等機具,提高特約商戶數量,為農民刷卡提供便利條件。二是政府財政可根據農村金融機構非現金支付服務的不同業務品種、不同業務量給予一定的費用補貼,并免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非現金支付服務收費收入稅費,從而調動農村金融機構推廣運用非現金支付服務的積極性。

  (范淑蓮為中國人民銀行臨汾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劉志平為中國人民銀行安澤縣支行副行長)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