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經濟蕭條期內,風險投資的資助很可能會不斷減少,這種事情在經濟蕭條期內本來就司空見慣。但是這次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初創公司的數量不會減少。這對風險投資來說是個威脅。
上一輪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風險投資的資助不斷減少,初創公司隨后也彈盡糧絕。2003成立的初創公司并不多。但是初創公司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和十年前相比,卻有所不同了?,F在,風險投資和初創公司可以選擇分道揚鑣。并且,如果他們分道揚鑣,一旦經濟轉好之后,他們或許再不會重歸于好了。
初創公司不再那么嚴重依賴風險投資了,因為創業者現在明白:成立一家初創公司的成本越來越低了。主要原因有四點:摩爾定律讓軟件越來越便宜;開源讓軟件越來越便宜;互聯網讓營銷和傳播變為免費;更加強大的編程語言讓開發團隊越來越小。這些變化已經讓創建一家初創公司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很多初創公司(大多數由Y Combinator資助的公司)的最大支出就是創業者的生活費用。我們有些初創公司在成立時就實現了盈利,每個月有3000美元的收入。
就收入而言,3000美元的月收入微不足道。那為什么要在乎這3000美元的月收入呢?因為,盡管從收入角度講微不足道,但是這些錢可以徹底改變一家初創公司的融資環境。
有些初創公司的創業者經常盤算他們的“跑道”還有多長,銀行的錢還能花多久,等錢花光之后,他們要么實現盈利,要么繼續融資,要么倒閉。你一旦突破盈利點,不管盈利多么微乎其微,你的跑道將無限延長。這是一個質變,就好比是把星星變成一條線,當公司加速成長時,這條線就會延伸至無限遠。你一旦實現盈利,就不再需要投資者的錢了。因為互聯網初創公司的啟動成本已經非常低了,盈利點可以很容易突破。這也就意味著很多互聯網初創公司不再需要風險投資級別的資金了。對很多初創公司而言,用風險投資的術語來說,就是風險投資的資助已經從一個“必不可缺”變成“有了更好”了。
這種變化來得悄無聲息,并且迄今為止人們基本上忽略了改變化帶來的影響。正是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的低谷期內,初創公司的啟動成本開始變得非常低,但是因為當時初創公司已經不那么受追捧了,所以很少有人發現這種變化。在2005年前后,初創公司再次受到追捧,風險投資又開始提供資助。盡管創業者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風險投資的錢了,但是他們對送上門的投資欣然接受。部分原因在于風險投資資助初創公司是一種傳統,另外也在于初創公司和寵物一樣,當有人喂食時總是習慣性張嘴。只要有風險投資提供資助,創業者就不愿意試探對風險投資依賴的底線。有一些公司由于特殊原因無意中突破了這種限制,最著名的要算37signals ,因為他們從其他行業進入初創公司的領域:他們最開始成立了一家咨詢公司,所以在開發出產品之前就有收入。
風險投資和創業者就好像是兩個零件,過去它們總是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大約在2000年,螺栓被移走了。只不過因為過去這兩個零件一直受同種力量的作用,所以它們看上去仍然連在一起,其實只不過是一個零件依賴于另一個零件。一場深刻的影響將讓它們徹底分離,那就是當前的經濟蕭條。
因為Y Combinator一直處在前沿位置,所以我們將最先看到創業者和風險投資的分離,實際上我們看到這樣的事情正在發生。比如,盡管股市崩潰看上去讓投資者更加謹慎,但是似乎對打算創業的人沒有任何影響。我們每隔半年接收一次融資申請。最近一輪融資申請于10月17日結束,當時經濟已經很低迷了,但是即便這樣申請人數還是破了紀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如果經濟持續低迷的話,一年之后情況或許會有所不同,但是迄今為止,人們的創業熱情絲毫未減。這和2001年的情況有所不同。當時很多打算創業的人都認為初創公司已經過時了,還是繼續讀研比較好。這次沒有出現打退堂鼓的情況,部分原因在于:即便在經濟低迷期,建立一家月收入3000美元的公司也并非難事。如果投資者不提供資助了怎么辦?無所謂。
我們現在給一些初創公司提供資助,從他們的態度中也可以看出創業者和投資者之間的分離。不管你信不信,我最近和一個初創公司談話,他們的融資在最后一刻因為一些瑣碎的問題談崩了。當時無法確定創業者是否正確填寫了83(B)表格,投資者認為自己占上風。但是這家公司顯然會成功:他們的網站流量和收益曲線看上去就像是正在起飛的飛機一樣。所以我問他們要不要給他們介紹其他幾個投資者。讓我吃驚的是他們拒絕了,他們說他們已經和投資者談判談了四個月了,現在不用談判,他們反而更加高興。他們本打算用投資者的錢聘請一位朋友,但是現在不得不推遲了。但是他們覺得有足夠的錢實現盈利。為了確保實現盈利,他們搬到了一個更便宜的公寓里。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我相信他們做得沒錯。
我最近接觸的幾家YC贊助的公司表現出一種“不值得跟投資者費勁”的情緒。至少我們最近(夏天)一輪贊助的一家公司甚至連天使投資都沒接受,更不用說風險投資了。Ticketstumbler 憑借Y Combinator 15000美元的投資就實現了盈利,并且他們希望不想要更多的Y Combinator投資了。這讓我們都感到吃驚。雖然YC認為成立初創公司的成本很低,但我們從來沒想過創業者僅僅依靠YC的資助就可以成功。
如果創業者覺得不值得和風險投資費勁的話,這對風險投資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過幾年經濟復蘇之后,風險投資會再次尋找投資,他們或許會發現創業者早已繼續前行了。
像風險投資圈子一樣,創業者也有自己的圈子。他們彼此認識,技術交流十分頻繁。如果一個創業者發現一種新的編程語言或者一個主機提供商不錯,那么半年之后他們都會蜂擁而至。對于融資來說也是如此。當前這一代創業者想從風險投資那里融資,尤其是紅杉(Sequoia)資本,因為Google的Larry 和 Sergey就是從風險投資那里融資的,特別是紅杉資本。想象一下,如果下一個熱門公司根本不需要風險投資的話,這對風險投資公司意味著什么?
風險投資家認為他們在進行一場零和博弈。實際上,連零和博弈都不如。如果你輸給了基準(Benchmark)基金,損失交易的只是你一家公司,風險投資作為一個行業仍然是盈利的。但如果沒有風險投資贏得交易,失敗的將是整個風險投資行業。
這場經濟蕭條或許不同于互聯網泡沫那次。但是,創業者可能會繼續成立初創公司,如果他們這么做了,風險投資公司將不得不提供資助,否則風險投資將變得無關緊要。
感謝Sam Altman, Trevor Blackwell, David Hornik, Jessica Livingston,Robert Morris,以及 Fred Wilson 閱讀本文草本。
作者簡介:保羅·格拉漢姆(Paul Graham),Viaweb創始人(后被Yahoo收購)、Y Combinator投資公司創始人,互聯網創業導師。網絡技術將如何影響這個世界的未來,沒有人說得比他更深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