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遭遇迪拜金融危機、山西煤炭資源整合以及投資樓市失利等打擊之后,6000億溫州民資何去何從,一直備受關注。昨天上午,被外界稱為“溫交所”的浙江省首家股權營運中心——“溫州市股權營運中心”正式在溫州掛牌。一貫以投資實業為主的溫州人開始試水股權投資。
作為溫州三大民資運營平臺之一,溫州股權營運中心將率先在龐大的溫州民間資本與非上市公司之間,搭建起投資融資新平臺。
溫州股權營運中心掛牌運營后,意味著溫州民間資本將有一個全新的投資渠道,同時也為需要資金的企業“輸血”,幫助企業做大做強。這一舉措讓溫州不少手握高新技術,卻苦于研發資金不足的成長型企業看到了新希望。
溫州跳跳魚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恩考說:“把這個做起來,溫州可以像香港交易所一樣,先在溫州上市,再去國外上市,這個對于我們企業是很有意義的,我們企業遇到融資啊,去借錢啊,本來還要利息的,這個又不用利息,還能把自己的知名度打上去。對品牌都有好處。”
相關人士認為,政府利用資源搭建平臺,促進本地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投資者創造一個投資渠道。溫州股權運營中心負責人鄭濱表示,“我們的中心意思是這樣,把民資投入到健康的產業,然后促進產業的發展,促進企業的資本優化。民資去向對經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一部分民資進入到健康的產業,向上發展的產業,是個雙贏的局面。”
據介紹,浙江省于今年1月成為全國未上市公司股份轉讓試點省,省內其他地市將先后掛靠在浙江產權交易所運行,溫州股權營運中心被列為浙江省開展試點工作的唯一一個特設機構。浙江省產權交易所董事長顏春友認為,溫州民間資本很充裕,但是缺少一個投向實體經濟的通道,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資本市場平臺,加速溫州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顏春友說:“這樣的組合 對我們溫州的民營企業來說,有助于解決它的家族制的地緣、親緣關系,和這種狹隘的、素質方面受到限制的條件,那整個企業的條件改變了,是一個現代企業制度、面向社會的制度。”
有業內人士指出,正確引導民資,不但能有效防范金融風險,而且能夠增加中小企業融資量。政府還需要加快推出更多適合民間資本投資的項目,讓廣大投資者多一個選擇。將于6月底開張的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以及正在組建的溫商對外投資聯盟,都將吸引民間資本實現股權投資、項目投資和重點工程投資。
溫州股權營運中心負責人表示,具體交易細則尚在審核中,但原則上參照浙江省產權交易所相關規則執行。而從浙江省產權交易所獲悉的情況看,投資者進場條件設立比較寬松,省內外公民個人和企業法人、具有經營業務的事業法人均可進場投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