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dle and small banks’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文/ 丁山丁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室主任曾剛作客第十一期“金融家大講堂”時,詳細闡述了中小商業銀行的定位與戰略及公司治理問題。
曾剛認為,從世界范圍看,2011年至2012年全球滯脹的概率較大。由于財政注入、量化寬松和低利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貨幣超額供給,造成了全球流動性泛濫,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同時,發達國家國內消費能力下降,進口占比降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進口成本也在上升,造成全球化物價紅利減弱?;A原材料、大宗商品等資產價格上漲,本輪超額的貨幣可能會繼續推高資產與大宗商品價格。消費拉動作用減弱,儲蓄率上升、消費貸款效應減弱。經濟停滯風險同樣巨大,消費拉動作用減弱,投資拉動勢能不足,進出口結構都影響經濟停滯。
國內經濟環境更是不容樂觀,中國一樣存在滯脹風險。2010年,在成品油調價機制的示范效應下,電力、天然氣、水等重要資源品的管制價格可能都將逐步上調,釋放一定的通脹壓力。在全球成本推進型通脹反彈的大背景下,外部通脹壓力的輸入可能與國內資源品價格的重估進程相疊加,共同推動國內通脹反彈,而公共品的大幅漲價將推升未來的物價水平。同時,投資拉動效應正在遞減。就業率、收入增長、社會保障體系以及消費信貸體系都難以較快改變。
政策和監管環境上面,積極的財政政策仍有空間,但邊際效應正在遞減,如果增加財政赤字,增發國債,增加投資,一是能帶來產出的、能產生自我償還現金流的成熟商業項目少;二是大多屬于基建等資本密集型項目,屬于勞動密集型的服務項目少?!皽p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綜合作用導致實際減稅效果有限。
另一方面,緊縮的貨幣政策有空間,2009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確保信貸平穩增長的基調。而從實際運行的情況看,要實現信貸的均衡投放,直接的信貸控制成為貨幣政策操作的必然選擇。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銀監會已開始著手提高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從最初的8%提高到10%、11%左右。此外,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指引》,對核心資本、附屬資本的認定標準及發行額度進行了要求。這些會對銀行業的貸款發放能力造成極大的限制。
在上述背景下,中小銀行的定位與戰略應該更加實際,應重點發展與銀行服務能力相匹配的基礎客戶群——中小企業;同時仍把基礎金融服務作為主要的著力方向,探索與客戶需求相適應的產品創新;進行精細化管理,建立規范的經營管理框架;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客戶關系管理體系。只有這樣,中小銀行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銀行公司治理中有幾個核心問題需要注意,一是組織架構及相關制度的運行機制建設;二是股權結構;三是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四是激勵、考核體制;五是信息披露。當銀行把公司治理問題解決好之后,可以建立業績考核和激勵機制,促進銀行良性發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