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中國農業銀行這么大規模的公開募股(以下簡稱IPO),保險公司應當都會參與,不應僅僅是中國人壽。”某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稱,保險資金如此龐大的規模和負債久期,如果有類似國有商業銀行這樣的IPO配售機會,尤其是戰略合作對象,應當不會放過。
經過數年準備,一直吸引公眾目光的中國農業銀行IPO即將啟程。6月9日,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將審議中國農業銀行的首發申請。業內人士評價稱,這意味著自2003年開始的中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進入了“收官”階段,但在A股市場目前極度低迷的情形下,中國農業銀行此時啟動IPO,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根據6月4日晚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的中國農業銀行A股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國農業銀行擬通過“A+H”發行上市,計劃發行不超過222.35億股A股股票,占A股和H股發行完成后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7.00%,若全額行使A股發行和H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則發行不超過255.71億股,占A股和H股發行完成后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7.87%。
市場人士由此推算,此次中國農業銀行募集資金規模大約會在300億美元左右(約2000億元人民幣),有可能超過中石油成為A股市場最大的IPO,這將會成為年內全球最大的新股上市案例。
正是這一IPO計劃的臨近,日前有消息傳出,此次中國農業銀行的A股發行,中國人壽將以戰略配售投資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同時中國人壽將密切關注中國農業銀行H股發行價,不排除申購H股。但截至發稿前,記者尚未從中國人壽獲得證實。
業內人士稱,按照國際慣例,戰略配售投資者是在股票公開發行后持股,本質上類似于股票上市之后的定向增發;或者在IPO過程中,發行人即將一定比例的股票以偏低價格轉讓給相應的機構投資者,但鎖定期也相對較長。
“但戰略投資中國農業銀行,并不意味著一定是看好目前的資本市場,這與資本市場的近期表現和短期內的預期,沒有直接關系。”多位采訪對象對記者稱,中國人壽、中國農業銀行業已建立的戰略合作基礎和合作前景,以及中國人壽對于發行方的深入了解,都是中國人壽或將戰略投資中國農業銀行的原因所在,且保險資金以戰略配售投資者的身份參與商業銀行的IPO,已有先例,如中國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IPO過程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即積極參與戰略配置。
的確,中國人壽與中國農業銀行,早已締結了戰略合作關系。正如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在此前召開的年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和中國人壽真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只有兩家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理由在于,雙方的互補性非常強。
“尤其中國農業銀行,網點布局和中國人壽類似,雙方可以做到互動、互利、互補和互為。”楊超當時表示,對中國農業銀行的參股上市,雙方都有合作意向,并且在積極推進中,什么時候成行,取決于中國中國農業銀行的上市進程和有關政策的落實,“期待能有進一步的合作”。
當然,中國人壽與其他商業銀行也同樣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局限于保險產品的代理業務,還包括以財務投資者身份進行的股權投資。
據相關消息稱,不論是中國農業銀行的A股戰略配售投資者,還是H股的基石投資者,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大型央企和境內外主權投資基金等十多家投資方,都加入了候選名單。
對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楊超曾經強調,中國人壽將把握三項原則:一是堅持所有的投資行為都要依法合規;二是根據公司戰略定位來配置資產,尤其要根據壽險的負債特點進行合理匹配,有的作戰略投資,有的只作財務投資;三是堅持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的有效結合,堅持投資是為公司主業即保險業務服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