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間投資路:創投基金能否成為吸金大戶

2010-07-13 14:43:30      挖貝網

  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從一度的“過熱”轉而進入去泡沫化;和房價一樣,一跌再跌的股市也失去了高投資高回報的想象空間。

  原本民間投資最為活躍的兩大陣地紛紛調整之際,一些新興投資領域倒是風起云涌,包括創投領域、股權投資等鼓勵政策頻出,同時“新36條”的公布也為民資指引了一個方向。

  但是,新興產業的技術門檻、投資風險,以及創投領域隨創業板高市盈率加大的泡沫化風險,還是讓多數的民資“望而卻步”。

  下半年, 民間投資路在何方?手握著閑散資金的溫州投資人溫邦彥有疑問;因為無法涉足電信、石油等壟斷行業而將資金“滯留”在房地產領域的雅戈爾也有這個疑惑。

  1 創投基金能否成為“吸金”大戶?

  案例

  聽說溫州市政府推出了溫州人股權投資基金的方案,溫商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溫邦彥匆匆趕回家鄉,“如果這個基金是需要找專業的投資公司合作,我們自然希望能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溫邦彥說。

  在溫邦彥看來,政府引導基金的模式,集合溫州分散在全國甚至是全球各地的民間資金,將溫州建成一個中國的民間金融中心,讓溫州成為民間資金的輸出地,這是溫州民間眼下能夠找到的一個最理想的出路。

  創投基金,能否替代樓市、股市,成為今后民間資金的“吸金”大戶?

  專家觀點

  今年上半年,針對溫州民資連續出現的三大動作,都將民資的出路鎖定在創投上:除了剛剛公布的設立溫州人股權投資基金,另外還相繼成立了溫州市股權運營中心和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兩大投資平臺。

  溫州市金融辦相關人士指出,溫州人股權投資基金將引導資金主要從事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企業兼并重組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等實業投資,資金規模30億元。

  在溫州之外,浙江省本級以及杭州、紹興、衢州等地都已經設立了創業引導基金。

  5月份,浙江省出臺的《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到2012年力爭股權投資管理機構管理的社會資金規模達500億元以上的目標。

  對這種政府出面成立創投基金引導民間投資的模式,浙江省工商聯研究室主任周冠鑫寄予厚望。他分析,這是將民間資金從“游兵散將”集合成金融資本的有效途徑,也是浙江地方金融的一大創新。

  “我認為將來的企業融資渠道,除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地方金融機構應該是多元化的,除了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以及擔保公司等也是企業的一種融資渠道。”周冠鑫認為,當分散的游資集聚成金融資本,轉而能夠為產業資本提供有力的支持。

  但是,當30億的溫州人股權投資基金對應的是6000億元的溫州民資,創投業的集聚作用能多大程度上撬動民間資本,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這些設想能否成行,很大因素上還取決于實施細則;我們最關心的是,這些資金交給誰來打理、主要投向哪些領域。”溫邦彥說,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果最終“溫商創投”沒有成為GP(基金管理者),僅僅作為LP(出資人)參與,他們是不會有興趣的,而這也代表了多數溫州本土創投機構的想法。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記者,雖然炒房資金正在退出,但是一些在二三線城市開發房地產的溫州資金,其實是不退反進的,溫州民資,恐怕很難擺脫長期以來形成的偏好“實物投資”特性。

  2 “新36條”能為民資打開多大空間?

  案例

  今年“新36條”出臺之前,寧波鄞州區工商聯組織的一次調查中,雅戈爾負責人發出了這樣感嘆:由于企業大量資金難以涉足電信、石油等壟斷行業,不得不把資金集中投向房地產市場,在客觀上推動了房價的高漲。

  寧波申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則反映,民間資本即使能與國有資本進入同一個領域,也無法與國有資本享受同等待遇。

  浙江省工商聯針對近80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已經進入到壟斷行業、基礎設施領域及公用事業領域的企業還不到10%,行業壟斷的后果是民間資本只能在充分競爭領域內打轉轉,民間投資受到很大的限制。

  此后不久,國家正式出臺“新36條”,進一步明確了民營資本能夠進入石油、金融等壟斷性行業。

  現在,浙江關于落實“新36條”的相關細則也正在制定中。

  一系列的政策開放舉措,能否解開雅戈爾等企業遭遇的困局?“新36條”或者能為四處碰壁的浙江民資打開一扇新投資機遇的大門?
[page]

  專家觀點

  提起“新36條”,多數專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對這個新政能真正給民間資金帶來多大的投資空間,他們尚處觀望期。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分析,“新36條”肯定是為民資提供了一個新的投資方向,但只是方向之一,民資恐怕仍然很難大規模進入壟斷行業,壟斷行業也很難成為下半年民資的主流方向。

  周冠鑫分析,雖然“新36條”已經明確提到鼓勵一些壟斷行業對民資開放,但是種種現實的困境卻是一道“無形的枷鎖”,比如規模門檻、回報周期問題等。

  “往往單個行業的項目規模都比較大,單家民營企業要參與恐怕非常困難;而像地鐵等基礎設施類的建設項目,本身回報周期長,民資也缺乏這樣的耐力。”他提醒。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新36條”對民資而言就毫無機會。

  周冠鑫分析,民企要參與壟斷行業的并購,一種有效的途徑是通過產業基金或者股權投資基金的模式,集合起來參與,但是這還需要政府出面引導。雖然民資進入地鐵等基礎設施領域并不現實,但是可以借鑒新加坡的商業模式:即政府在建設地鐵的同時,將地鐵沿線的商業開發機會留給民資,雙方資金可以結合形成互惠。

  3 民間投資能否接棒“國家隊”?

  案例

  回憶上半年的投資,溫州老板史冰歐覺得,自己最成功的投資是買入實物黃金,房地產投資則是他最大的痛楚。

  史冰歐最早從創辦實業起家,他經營的浙江牛三角鞋業有限公司,年產值達到2億元;但是在企業走穩之后,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史冰歐已經不想繼續擴大實業的投資了,轉而將手上多余的資金轉向其他的投資項目。

  房地產在二季度突然逆轉的走勢令他始料未及,宏觀政策調整的擔憂,再加上歐債危機的影響,他對投資的下一個領域變得迷惘,最終采取了觀望。

  史冰歐的心態具有普遍性,來自浙江省工商聯研究室的一份調查顯示,一月份有25.7%的民營企業近期沒有投資意愿,有14.3%的民營企業雖然有投資意愿,但選擇觀望。

  “觀望氣氛濃郁”的民間投資,能夠取代國家投資,成為下一輪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嗎?

  專家觀點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總經濟師朱李鳴分析,浙江的民間投資存在“離浙江化、離實體化”的問題,而且上半年的數據顯示,制造業整體的增速并不明顯,民間投資的信心處在很脆弱的狀態,投資增長下半年很難持續。

  而民資投資缺乏信心,恰恰成為制約下半年經濟增長的一大隱憂。

  數據顯示,去年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政府預算內資金增長86.2%,房地產開發投資僅增長5.8%;而今年同期分別為10.1%和38.2%。

  去年國家啟動的“四萬億”使國有投資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但今年上半年投資驅動力已發生變化。這種情形下,如果民間投資還沒有得到有效的啟動和跟進,下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就會加大。經濟學家也指出,能否真正有效全面激活浙江省民間投資,關乎全省經濟的真正復蘇和持續穩定增長。

  對民間資金投資意愿不強的狀況,浙江省統計局綜合處處長王美福指出,背后的現實并不是企業不愿意轉型,也不是沒錢可投,而是他們不知道往哪里轉型、不知道錢該往哪里投。

  金雪軍分析,政府正是因為認識到重拾民間投資信心的重要性,同時看到了股市、樓市投資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最終不利于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在采取系列措施,包括“新36條”出臺,增加上市公司的擴容速度以及大力發展股權投資等,都是一種引導民間投資投向實業的嘗試。

  正在被引導投向實體經濟的浙江民間資本,結合浙江經濟的發展特點,重點可以關注哪些領域?金雪軍指出,一個是新型制造業,另一個是金融服務業。

  不少專家指出,當前的民間投資還沒有非常清晰的投資方向。不過,專家們基本達成共識的是――整體上,上半年民間投資呈現出的一個共同的趨勢,民間資金必須改變原來“小而散”的局面,轉而聚合起來進行規?;顿Y,“炒”時代正在慢慢過去。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