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圈有三怪 送錢越來越難老板天天被人挖

2010-08-06 10:43:43      張妍婷

  有溫州人在“炒PE”,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何為“炒PE”?該業內人士解釋說,就是A以5倍價格入股成為某公司股東,然后私下以7倍價格賣給B,B可能再賣給C……最后等企業上市后,公司股東和實際收益人不是同個人,這個如果在過會前被查,那么這家公司一定過不了會。最后接棒的投資人就會損失慘重,而對于企業來說,喊冤也無用了。
數據顯示:2010年二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有45支基金完成募集,新增可投資中國大陸地區的資本量為191.63億美元,環比上季度增長了逾2倍,同比增長更高達5倍。

  “突如其來”的龐大資本量,讓PE、VC行業資深人士都心里犯慌,都知道錢多好辦事,太多卻不一定是好事。

  報上廣招賢士“老板”天天被人挖

  西湖邊綠蔭下,2棟獨立4層樓,浙江本土資格最老的股權投資管理公司——天堂硅谷的窩就在玉皇山路上。

  袁維鋼,浙江天堂硅谷股權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雖然上半年投資的企業里有3家IPO,但他卻很焦慮,因為缺人!

  近日,天堂硅谷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大大的廣告,招聘項目經理。這已經是天堂硅谷今年第二次在報紙上刊登招聘廣告,VC(風險投資)、PE(股權基金)在報紙上廣招賢士,之前似乎沒先例。“廣撒網,我們缺人,急。”袁維綱說。

  “今年要大轉型。”袁維綱說,一頭避開高峰,PE已幾乎進入瘋狂階段,因此轉向中早期項目,中早期項目未知數多,對投資經理的要求自然也更高。

  另一頭,天堂硅谷欲成立并購基金。“未來5年,并購基金市場很大。”

  所有這一切規劃都需要人才??蛇@個行業的人才原來就稀缺,現在更是一將難求,據了解,天堂硅谷已經和杭州、四川兩家準龍頭企業在洽談并購基金事宜,有錢沒人也白搭,怎能不急。

  “別說找人難了,我最近也被獵頭騷擾死,挖人挖到老板頭上了。”說起人才,A先生(因要求,不出現其名)哈哈笑出了聲。這位浙江風投界名人,一直低調神秘,管理著幾家創投公司,沒想到萬能的獵頭,還是找到他,想說服其另投明君。投資人不是誰能做的,A嘆這個行業現在“偽”投資人太多。

  不缺錢,就缺人!PE行業的一大怪圈。背后的始作俑者確是熱門的投資沖動。前陣子去溫州采訪,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最近打電話來要求組織看房的人少了,打電話來問哪里有PE項目的人多了,光溫州各類形式的本土風投或投資公司已有100多家。也就在一周前,天堂硅谷在蕭山機場出來第一塊廣告牌上做起了廣告,這家向來低調聞名的浙江最早的風險投資公司,已經忍不住舉牌了。

  送錢越來越難誰說“有錢就是大爺”

  聽一個浙江投資人講了2個故事,驚訝之余,感嘆,這個社會,有錢也不一定是大爺啊。

  故事一:溫州有家企業,低調得離譜,已經做到行業老大,卻很少為人所知,因為之前所有產品全部出口。是金子躲得再好,總會發光,于是被萬能的投資人無情地揪了出來,帶著萬般誠意想“送”錢進去,沒料對方不需要錢。

  咋辦?投資人得知他們想開辟國內市場,上門出點子,送建議。果然,企業有點小動心,對投資人也客氣多了。吃飯喝酒聊天,結果晴天霹靂,對方說不上市。

  咋辦?轉換思路,先說服其上市。如今,這家公司仍然堅持不上市,一個多月了,投資人仍然鍥而不舍。

  故事二:去年,投資人到四川看中了一個公司,去的時候已經有2家創投公司介入了,有人搶說明是好東西,一談就幾個月,而這期間,從3家創投競爭變成了10多家競爭,價格從6倍市盈率最后談到12倍。最后終于以13倍價格談妥,北京突然殺出一匹黑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用15倍的價格和對方公司簽了合同。投資人只能感嘆,強盜橫行的江湖,連煮熟的鴨子也會飛。

  送錢越來越難,PE行業的第二大怪圈。惡性競爭已經蔓延至投資行業。“PE如今已經瘋狂了,過去以5、6倍市盈率入股是普遍的價格,如今一個項目幾十家創投爭,價格一報一個高,為避風險,天堂硅谷投資有正規的一套流程要走,沒辦法跟那些一口報價的創投去拼。”袁維鋼說,這也是他們之所以想避開PE的原因之一,現在很多投資公司一頭熱,在袁維鋼看來,15倍以上的價格已經虛高,沒有投資價值,如果市場不好,很容易出現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即使企業上市了,投資公司也不一定贏利。

  “近來某些PE/VC以近20倍市盈率入股企業,這對沒有上市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高的估值,有一定的泡沫成分。”軟銀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宋安瀾,不久前在參加一風險投資論壇接受采訪時說,現在PE/VC這種“一哄而上”的現象不太正常,尤其是對一些臨近上市的中后期項目,PE/VC往往會“爭得頭破血流”。

  小店老板成私募合伙人

  去年,PE界發生了件大事,上海匯樂創投集團董事長、天津德厚資本執行合伙人黃浩涉嫌集資詐騙罪被公安局帶走。這是一家注冊為基金公司的PE,組成是:一名不足30歲的基金管理人和一群退休工人為主體的投資人。

  前不久,在寧波的張先生打電話咨詢在杭州證券公司工作的女兒,說隔壁開小店的老王去做“原始股東”了,炒股票老虧,要不要也去開個后門。搞了半天,張小姐才搞明白,原來是隔壁家老王做了LP(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者),將錢投進了一家投資公司,該公司號稱有一家非常優質的企業即將上市,投進去至少翻40倍。問父親準備投多少?張先生說:“10萬。”張小姐立即制止。

  注冊為股份制公司的創投企業,根據《公司法》及《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相關內容,股份制創投企業的投資者人數不應超過200人,單個投資者對創業投資企業的投資不得低于100萬元人民幣。

  小店老板、退休大爺都做LP,PE行業的第三大怪圈。“如果連掃地大媽都去炒股,那么股市泡沫就快破滅了。”這是前幾年,股票市場嘮叨得比較多的一句話。就連退休大爺都去做LP,那么創投市場是不是也充滿了泡沫?

  老陳15年前就出國做生意,去年賣掉了國外幾家飯館和倉庫回來了,民間資本發展高峰會他去了,聽了半天,心潮澎湃,收回來一沓名片,里面好多“武林高手”。“高級合伙人”在老陳的腦海里浮現的,就是股東,而且是占股不少的股東。其不知,其實所謂高級合伙人也只不過是投資經理。

  “我們的LP是有門檻的。”袁維鋼說,以高端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為主,首先必須有投資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其次,要跟共同投資理念,最后,必須實名投資,不歡迎湊份子。“這個行業只有規范,有好的團隊,才能走得遠。”.
[page]

  PE江湖志 樂不起來的匯樂

  5月10日,上海匯樂創投集團董事長、天津德厚資本執行合伙人黃浩涉嫌集資詐騙罪一案將在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調查將近一年,兩度被退回偵查的案件終于有了新進展。

  匯樂和德厚,均草創于1982年出生的黃浩之手,投資人為大量退休職工。其融資粗糙、投資輕率,充分暴露出草根PE界的混亂現狀。

  根據匯樂監事長、71歲的張敏回憶,2005年底她認識了一位叫李玉娥的股友。正是這位“李老師”將黃浩介紹給她,并提議由黃牽頭,大家出資成立一個投資公司,投資一些中小企業。張敏入股匯樂公司后,又介紹其表妹、媳婦等親戚參與,介紹人可以收取3%、5%甚至更高的提成。匯樂集團的股東就這樣以“滾雪球”的方式發展起來。

  公司成立一年半的時間內,以黃浩為首的投資者又先后設立了數家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匯樂集團共投資五個項目,自黃浩被警方帶走后,這些項目多數處于停滯狀態。

  一位自稱匯樂集團小股東的人發表博文稱:“五個項目的投資額總計約8000萬元,2006年成立的匯樂集團,雖尚未成功退出任何一個項目,卻曾在2007年和2008年度兩次分紅,每股紅利1毛。”

  2008年,正值大型產業基金概念方興未艾之際,黃浩注冊成立了德厚資本中國基金,設計規模達10億元。2008年6月11日,德厚資本在天津濱海新區掛牌成立。

  在業內人士看來,黃浩案恰恰反映了當前草根PE慣用的手法,即在天津注冊基金,在上海融資,從現在監管的屬地原則看,找上海的投資者融資,一旦出現問題一定是上海的監管機構出手,而PE注冊地的監管部門并不會直接感受到這種來自投資者的壓力。PE的這種跨地域發展必然對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形成越來越多的挑戰。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