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熱潮中,上演急速發展的不僅是新能源企業,還有智能建筑電氣企業。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豪科技)證明了這一點。泰豪科技的股票從2008年11月28日最低點時的3.51元暴漲至當前股價(截至2010年8月30日收市)的13.24元,4月份還曾出現過超過20元的高價,漲幅高達200%之多。
受到市場和資本追逐,得益于低碳語境下的產業前景。
光大證券分析,目前中國僅有10%的新建建筑為智能建筑,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高端化和節能需求的提升,這一比例有望在2012年提升至30%。
而這正是泰豪科技的優勢。泰豪科技是集信息產業,智能樓宇,電機制造,光機電一體化等節能系統于一身的節能建筑服務提供商,于2002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國智能建筑領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被資本追逐的同時,泰豪科技也在“玩資本”,即組建創投“分羹”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行業的價值鏈條。
節能新市場:光電建筑
泰豪集團董事長黃代放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泰豪科技在節能建筑方面最核心的競爭力是其建筑電氣集成優化技術。
2009年,泰豪在智能建筑產業實現收入14.4億元,同比增長9.2%。在建筑智能化、光伏建筑一體化、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等三方面同步發展,智能建筑占據其營業收入的60%以上。
取得高速增長,依賴于其技術優勢。
在建筑節能領域,泰豪科技研發出泰豪IBMS建筑電氣集成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集成了樓宇自控系統,冷熱源變頻控制系統,照明節能控制系統、智能供配電系統以及多回路能耗計量系統等最優化的建筑節能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此集成系統已經在人民大會堂、國家會議中心、國家博物館、世博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得以實施。“根據建設部發布的智能建筑工程量統計,泰豪科技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連續四年位居行業前三。”黃代放說。
低碳不僅是節能,還需要兼顧開源,泰豪科技希望給“建筑”業主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因此,豪泰科技在原有建筑電氣節能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同時研發光電建筑一體化技術,以實現“節流”與“開源”并舉的建筑電氣整體節能方案。為此,泰豪科技已經跟河北新奧集團在光伏能源領域展開合作。
根據光大證券分析師王海生的預測,2011年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市場容量將達240億元人民幣,并在此后3年保持3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BIPV系統是智能建筑的子系統,需結合傳統智能建筑系統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而泰豪科技在這方面優勢明顯。
“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迅速,特別是太陽能光伏行業。太陽能光伏電池已發展比較成熟,光熱建筑也得到很好的推廣,但是光電建筑一體化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黃代放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也是泰豪科技聯手新奧集團進軍光電一體化領域的驅動因素之一。
據統計,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源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建筑節能行業也成為眾多投資機構重點關注的領域,國家也在這個領域給予了很多傾斜政策。
“未來建筑的大部分用能都應該來自新能源,而不是傳統能源。”黃代放稱。
事實上,針對此泰豪科技已開始了技術準備。
據本報記者了解,針對太陽能電源的應用,泰豪科技研發出光伏電站的“運營管家”系統。該系統針對太陽能發電質量,光伏轉化效率,以及太陽能光伏電站故障診斷和光伏發電數據管理,提供數據保障。通過對采集數據的分析,可以清晰了解光伏電站的發電情況及運行情況。
“通過太陽能光伏電站監控系統,可以利用群控技術有效控制若干逆變器的投入與切斷,達到促進建筑節能的效果。”黃代放表示,屋頂式光伏電站,在用電負荷低的情況下,太陽能發電系統產生的多余電能如果不加控制,對于發電能量將是一種浪費。
除此,泰豪科技還想繼續保持在合同能源管理上的競爭優勢。
“我們提出T-EMC模式,與EMC模式不同,T-EMC模式是從新建項目規劃之初即進行節能優化設計,幾乎不存在任何改造障礙,即可使工程在建設時能源利用方案達到最優、節能效益最大。”黃代放稱。
目前,泰豪科技在新建建筑、舊有建筑節能改造、道路照明、空調節能改造等方面均有采用EMC模式的案例。
“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還有很多實施細則在政策上并不明確,EMC模式還需要配套有更詳細的實施細則,才能真正有效促進節能行業發展。”黃代放表示。
[page]
資本市場“斬獲”
對于2002年即登陸資本市場的泰豪科技來說,除不斷地在節能技術方面尋求突破外,黃代放對于金融資本的熱情也毫不掩飾。
“技術+資本的發展模式可以更快的升級整個產業體系。”黃代放對本報記者表示。
泰豪科技除在智能節能建筑,發電機及電源智能化,計算機及應用軟件技術研發,國防裝備信息產業化等四大領域外,還不失時機的于2004年進入了動漫產業,于2009年進入了新能源產業。
在與同方股份合作的基礎上,加上清華大學的支持,泰豪動漫學院在動漫教育,動漫產品等方面很快取得不錯的進展。而在節能建筑基礎上,進軍光伏發電領域,則被認為是泰豪科技的新能源業務延伸。
2010年8月10日,江西贛鋒鋰業在中小板的上市再次使黃代放的資本戰略浮出水面。該公司當日中小板發行價為20.70元/股,發行市盈率達69.42倍。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2007年6月18日,中比基金、南昌創投聯合投資贛鋒鋰業2650萬元。
其中,中比基金以2000萬元收購750萬股股份,占其發行前總股本的10%,發行后總股本7.5%,南昌創投以650萬元收購其243.75萬股股份,占其發行前總股本的3.25%,發行后總股本2.4375%。
如今,贛鋒鋰業股價已由20.70元的發行價上漲至8月30日收盤時的69.25元,南昌創投持有的243.75萬股股份已經價值近1.4億元,投資回報率達21倍多。
而南昌創投成立于2005年12月26日,南昌市政府資金作引導,聯合泰豪科技、南昌新藍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泰豪集團有限公司、南昌市科技投資經營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成立,注冊資本1.1億元,泰豪科技和泰豪集團分別持有27.27%的股份。應該說,南昌創投是泰豪科技走上風險投資等金融資本之路的主要出口。
從投資路徑看,南昌創投的投資領域也主要集中于泰豪科技擅長的領域,如電子及信息網絡技術、光機電一體化、醫學及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及新能源技術、環保新技術、農業高新科技技術等。
除了贛鋒鋰業之外,已經上市的華伍股份,章源鎢業等項目也是南昌創投的得意之作。此外,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也是南昌創投參股項目。
作為一家南昌當地創投公司,其在短短5年時間里已經有三家所投公司上市,且投資回報率均非常高,足見黃代放及其投資團隊對能源產業投資機會的把握能力。
黃代放告訴本報記者,南昌創投設立的初衷一是推動創業投資發展,二是整合產業資源,投資重點均為和泰豪科技有一定產業關聯度的高新技術企業,同樣離不開低碳、環保這個主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