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信徒為何迷信李一

2010-10-12 22:54:22      張玲玲

  實習生 陸一帥 本刊記者 張玲玲

  李一,原名李軍,重慶縉云山紹龍觀主持。據報道,李一有信徒三萬,其中不乏商界、演藝界名流,由此引起廣泛關注。7月22日,方舟子率先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質疑其造假。在媒體和公眾重重圍堵之下,李一于8月29日正式請辭中國道協副會長一職。

  李一為何能吸引如此眾多的名人信徒?“神醫”張悟本、“神仙”李一等從神壇紛紛墜落,是否證明了我們脆弱不堪的信仰體系?

  |拷問1|

  名人為何趨之若鶩

  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我只是借一個場所,借一個方法論,借假修真,強迫自己離開平常的辦公室,到另外一個領域思考。每次都是他講他的,我想我的。也不是從李一那兒學習什么,只是為我所用,凡是我覺得不靠譜的,就不聽,只聽那些對我有用的。我從來沒覺得他是個神人,我只是覺得他記憶怎么那么好,過目不忘,天文也懂,地理也了解,唐詩宋詞張嘴就來。這些方面我比不過他。但就此而已,沒把他當神看。

  岑其(畫家)

  越是高級知識分子越是相信體制外東西的存在。西方科學家有許多都信仰上帝。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西方,這種現象和教育背景有關。而在中國,這和教育沒關系,部分高級知識分子喜歡追尋小眾的理想,“仙門”思想能使他們產生本質上的優越感,所以縉云山成為了眾人各自標榜的去處。

  |拷問2|

  向宗教學管理

  沈美強(杭州和瑞醫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雖然“李一事件”中有很多不可取之處,但是我認為從企業管理角度出發,道文化中的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一家企業中股東與管理層的關系、管理層與員工的關系如何去達到相對自然和諧的狀態,這就需要用到道家的思想。我們浙商群體用自己的勤奮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因為自身內部矛盾重重導致失敗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我想遇到內部矛盾,運用道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去解決也未嘗不可。

  馬錫毫(浙江大江南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我并不認同所謂用道學思想去管理企業是可行之法,這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做企業就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像我創辦自己的企業,一路走來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并沒有用到那么“高深”的道家思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企業家不要多說,只要多做就好。

  |拷問3|

  忽悠者生存還是信仰迷失

  吳丹紅(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從張悟本到李一,從唐駿到禹晉永,從王亞麗到董思陽,為何“忽悠者生存”?因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造假的成本是那么低,在關系、人脈、利益錯綜復雜的網絡下,這已經成了一種集團化作業。其實,當務之急不是反“三俗”,而是要反忽悠者這個“大爺”。

  方舟子(打假名人)

  李一的出現我不認為這是精神危機或者這個時代缺乏信仰。他的出現并不是現在才有的,自古以來就有各朝各代皇帝煉丹、求仙,所以就有很多類似李一的人出現。如果說我們這個時代有什么特色的話,也就是有錢人多了,以前并沒有那么多的有錢人。當你錢多了,并不等于你理性,不等于科學素養的增強。所以我覺得關鍵還是怎樣提高整個國民的科學素養,讓科學理性變成社會主流。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