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朝陽來形容養老產業,已經有些過時了。中國日漸火熱的養老業,已經有了“由春入夏”的準備。12月27日,國內養老龍頭企業親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與萬科簽約,以管理入股,負責萬科地產項目中的養老公寓的運營。而兩天前,也就是12月25日,風投基金摯信資本與親和源簽訂合作協議,摯信資本投資1億元入股親和源。
對養老產業而言,這是兩個標志性事件。前者說明養老業已經脫離了傳統地產的窠臼,作為獨立的產業模式,其輸出標準已現雛形;而風投入資,則證明這一產業模式是能夠盈利的,養老業資本營運時代已經開啟。
定位:賣房子不如賣服務?
養老業到底靠什么賺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關系到養老業的根本。長期以來,養老業都是以房地產的附庸出現,要么在一個大項目中劃出一塊建老年公寓,要么干脆是個噱頭,向政府套取廉價土地或優惠政策。
據親和源董事長奚志勇介紹,從國內外的情況看,養老業的核心方向有三個:養老地產、老年養護、養老服務。養老地產中國最為普遍,而國外的老年養護最為發達。
很明顯,這兩個方向都不通。據業內人士分析,首先,養老地產的利潤并不比普通地產高,而政府相關的補貼也不足以吸引資本進入養老地產。這也是房地產商一直拿養老業“掛羊頭,賣狗肉”的原因。而老年養護需要成熟的醫療保險系統支持,而且醫療投入更大,牽涉到更為復雜的利益關系,讓人望而卻步。
奚志勇認為,養老不能附屬地產,養護也不是養老的全部。“因為無論是養老地產還是老年護理,都忽視了老年人作為一個健康人對生活的追求。”奚志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親和源的方向是走養老服務這一塊。事實證明,我們創新的商業模式是盈利的。”
雖然摯信資本合伙人李曙君一再否認,并非是看中親和源的盈利能力,但奚志勇一句實話倒是漏了些風:“我們不盈利,風投能進來嗎?”奚志勇還透露,摯信資本并非親和源最后的一個風投。
據悉,目前親和源的會員卡有A、B兩種,其中A卡是永久卡,入會費約需75萬元左右,但年費不定,最高7萬元。而B卡是終身卡,入會費不定,依照大、中、小戶型而定,最高85萬元,但年費是一定的,約在3萬元左右。據親和源市場部經理王波介紹,目前持有親和源A、B卡的會員基本是一半一半,現在已入住的會員有300多戶,共賣出會員卡800多張。
相關報道:
風投1億元入股親和源 養老產業入資本運作時代
[page]
未來:靠岸不如出海?
風投進入親和源,在很大程度上,是資本市場對親和源商業模式的肯定。當奚志勇與李曙君坐在一起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有一個細節讓記者印象深刻。在談到今后的發展時,奚志勇拍了拍李曙君肩膀,意味深長地說:“親和源終于靠岸了。”
理解這一句話有一個背景。奚志勇最初也是個普通的房地產商人,從當初孤注一擲投資6億元建設親和源,打造國內養老產業標桿,到現在已經5年了,今年才略有盈余。如果一直虧本經營,奚志勇再大的社會理想,“代天下兒女盡孝”的口號喊得再響也沒用??磥磙芍居碌囊痪?ldquo;靠岸”,充滿了對風投來晚了的“幽怨”。
其實,親和源已經不需要靠風投的“岸”了。記者粗略算了一下,僅年費收入這一塊,今年親和源就有1500萬元收入,如果800會員都入住,年費收入可達到4000萬元。親和源上海的會卡有1500張,如果都賣出,年費將達到7500萬元。
因為商業模式成功,親和源開始雄心勃勃布局全國。據王波透露,今后的親和源的方向主要是兩個:一是產業復制,大約需要50億元投入;二是管理輸出,親和源可以說是惟一純粹通過養老服務盈利的企業,而不是一般的買賣養老地產,這方面的管理經驗是寶貴的。
奚志勇對記者表示:“與萬科的合作只是一個開始,今后的五年,將是養老產業爆炸式發展的五年。”據親和源有關人士透露,親和源已經開始為IPO做先期的財務準備??磥磙芍居碌?ldquo;靠岸”之語并無“收手”之意,而是在醞釀更大的“出海”計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