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思變

2010-12-31 17:32:03      挖貝網

  企業和職工的積極參與是推動企業年金發展的動力之源。滿足企業和職工的需求是進一步完善企業年金制度的基本方向

  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號令)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23號令)出臺,規范了企業年金制度,進一步推動了企業年金市場長足發展。截止2009年底,全國企業年金基金積累2533億元,其中1975億元已經交由具備資格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投資運營,參保企業為3.35萬戶。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走進企業年金,這些參保企業和職工對企業年金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企業年金管理的養老保險公司,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客戶活動、客戶拜訪、問卷調研等方式與客戶間搭建了起了順暢的交流溝通平臺。在與客戶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參保企業通過幾年參加企業年金的實踐經驗,對年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不僅對于企業年金在企業薪酬福利和人力資源規劃等方面的作用運用得越來越熟練,對于年金作為補充養老在提高退休收入水平方面的作用發揮也有了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在肯定企業年金達成國家、企業和個人3方共擔責任、共贏的同時,企業也根據自身在操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體會對創新完善企業年金制度提出了建議,在此擷取其中一些比較典型的觀點,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企業年金的完善和發展。

  期盼企業年金繳費制度更加靈活

  目前企業年金在繳費方面有嚴格的比例限制。20號令規定,企業年金方案適用于企業試用期滿的職工,并且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十二分之一,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合計一般不超過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六分之一。此外一些地方(如上海,深圳,重慶等)還出臺了限制企業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的最高額度與平均額度之間差距(即高平差)的地方規定。

  不少企業反映,在建立企業年金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現實問題,需要突破即有的限制規定,未來能否在繳費制度設計上更具彈性,以增加企業年金的制度吸引力。比如常見的“中人”補償問題。企業反映,為了順利新建企業年金制度,需要對在建立年金之前已參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職工(即“中人”)做出一定補償,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這部分補償繳費往往超過了制度規定的繳費上限,其合規性存在質疑。還有的企業反映,企業年金是職工工資延期支付的一種分配形式,但由于其繳費受到比例限制、高平差等限制,與企業即有的薪酬分配機制不相稱,難以體現出薪酬分配向高績效人才、競爭性人才傾斜的導向,“金手拷”的價值發揮不充分。不少競爭性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建議,能否比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對于享受稅收政策優惠的部分限制繳費比例,對于不享受稅收政策優惠的部分放開繳費限制,使企業年金制度在符合國家養老保障政策方面的公平性、普惠性導向的同時,也更能反映和貼近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自愿性要求。

  許多企業人事提出,目前企業年金的方案需經過集體協商機制討論后報當地人社局批準備案后方能實施。在此基礎上有條件地增加年金的彈性,能夠更好地體現企業和職工對年金分配的意愿,有助于調動企業和職工參與年金制度的積極性,拓寬企業年金的發展空間。

  呼吁放寬領取條件 增加重疾為領取條件

  根據現有企業年金的相關規定,企業年金的領取條件具體有三條:一是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二是退休前身故;三是出國(境)定居。

  嚴格的領取條件在運作過程中遭遇了一些現實瓶頸。例如,一些企業人事部門反映,企業曾出現過個別職工在職期間發生了重大疾病,由于無法負擔支付高額的治療費用而不得不放棄治療的特殊情況。但同時該職工的企業年金賬戶中的積累資金卻因受領取條件限制無法提取使用。對此職工及家屬感到疑惑,認為在重疾發生時,歸于職工權屬的積累資產應首要保障職工的生命權,其次才是考慮養老問題。對此企業人事部門也表示理解,但具體操作時卻又缺乏相應的依據。因此企業呼吁在企業年金制度修訂過程中,應考慮適當放寬企業年金的領取條件,增加重大疾病等的領取條件,使得企業年金制度與職工現實需求更加吻合,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允許事業單位參加企業年金

  目前企業年金僅是面對企業的補充養老,而事業單位還不能作為企業年金的參與主體。而實踐中,不少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表示,希望能用財政補貼外的資金建立補充養老,既能培養單位職工的個人養老金積累意識,提高退休后的待遇水平,又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反映,在目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在推進的時刻,部分員工面臨退休在即問題,擔心養老待遇落差成了不少老員工的心頭隱患。

  為此事業單位提出,允許差額撥款、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在經營狀況許可的前提下先行建立年金計劃,不僅可以在目前形勢下緩解員工焦慮情緒,維護單位正常工作秩序,也可為將來改革的平穩推進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期盼增加企業年金個人繳費渠道

  許多企業反映,根據企業年金的相關辦法規定,企業年金個人繳費比例由職代會集體協商通過,并由企業代扣代繳,難以滿足職工在企業年金個人繳費方面的個性化需要。

  通過走訪企業,許多企業員工對企業年金的穩定投資回報、較低的管理費率感到十分滿意和放心,想要將其作為與基金、投連險類似的投資產品,對于企業年金的個人繳費產生需求;有的職工希望能夠在職代會或集體協商形成的企業年金方案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個人繳費比例,自行為自己的個人賬戶繳費而不是通過企業代扣代繳;有的員工面臨著企業不愿建立年金計劃或職工集體協商很難達成一致而難以建立企業年金的情況,這部分員工愿意以個人工資的一定比例自行參加并交納企業年金;還有的員工,因工作調動等原因來到了未建企業年金的公司,為此希望能為其原有的企業年金個人賬戶繼續繳費。

  針對這些企業員工的帶有共性的需求,企業建議對于企業年金的個人繳費賬戶開放多渠道的員工繳費形式。

  期待加大個人繳費的稅優力度

  目前關于企業年金的稅優政策,在企業繳費方面,企業繳費的5%可以在稅前列支;在個人繳費方面,個人繳費屬于個人稅后工薪的繳費;企業繳費計入個人賬戶部分單獨視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不扣除任何費用計征個人所得稅,并由企業在繳費時代扣代繳。

  盡管個人對于企業年金個人繳費存在潛在的需求,但由于目前已經明確的稅收優惠政策與企業和個人所期望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這部分需求的釋放。許多企業反映,在職代會、集體協商會議上,職工紛紛表達了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出臺更加積極的支持職工在職期間為未來養老進行積累的扶持政策。根據長江養老今年7月舉辦的“夏日傾情”客戶活動期間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80%以上的受訪企業認為,稅收優惠能夠激勵員工個人增加企業年金繳費。

  企業反映,企業和職工的參與是企業年金發展的基石。對個人繳費給予稅優政策能夠更好地調動個人繳費積極性,將企業年金與一般的企業福利區別開來,并有助于引導員工正確認識企業年金的補充養老作用,也有助于提高企業繼續做大企業年金規模的意愿。具體而言,可以給予個人繳費一定比例的稅前列支,或者也可以對個人繳費實施延遲納稅。

  結語

  企業和職工的積極參與是推動企業年金發展的動力之源。滿足企業和職工的需求是進一步完善企業年金制度的基本方向。據監管機構透露,企業年金的兩個“基本法”20號令和23號令正在修訂過程中。值此之際,吸收廣大企業和職工在參與年金的實踐活動中得出的反映建議,將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創新企業年金產品、增加年金制度彈性等問題納入兩個部令中,有利于調動企業和職工參與企業年金的積極性,從而釋放企業年金的市場需求,助力于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通過多方參與共同努力,推動企業年金市場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共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和諧社會。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