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驢存量年遞減3.5%,驢皮資源亟待保護,阿膠行業老大東阿阿膠將如何大顯身手、有所作為?
文 本刊記者 廖衛華 姜東良
2010年12月22日,農歷冬至子時,在古樸典雅的《和一》音樂聲中,秦玉峰帶領9名老膠工來到山東東阿縣廣場西側的阿膠亭內,用木桶從阿井中取水,手捧火炬走至煉膠鍋處點燃鍋下桑木柴,由此啟動了阿膠極品“九朝貢膠”的煉制。
秦玉峰有兩個“title”,上市公司東阿阿膠集團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當天下午,在“開井、取水、點火”儀式之前,東阿阿膠已與同仁堂、方回春堂等全國9家著名老字號藥店共同舉辦了簽約儀式暨2011年九朝貢膠訂貨會。年產僅60公斤,具有獨特“稀缺性”的九朝貢膠以每斤19800元的“高價”被9家老字號藥店當場訂走了50公斤。
然而,隆重的儀式無法掩蓋秦玉峰內心的急切。面對驢皮供應困局,他渴望按照醞釀已久的計劃,積極采取更多的行動。
我國驢存量每年下降3.5%
近年來,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養生保健的訴求越來越強烈,而高端保健養生品市場一直供不應求。作為掌握全國90%驢皮資源的行業龍頭企業,東阿阿膠靠著前端的原料優勢與終端的產品優勢,成就了阿膠行業的支配地位。官方資料顯示,東阿阿膠的阿膠年產量、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75%和95%以上。不過,原料始終是東阿阿膠無法繞過去的關口。
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驢存欄量逐年減少。據國家1991年—2007年農業統計年鑒顯示,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1100萬頭,下滑到730萬頭,而且以每年3.5%的速度下降,預計到2030年我國的驢數量將不足200萬頭,如不加以保護,優良種驢將消失,品種資源出現嚴重退化。
秦玉峰透露,目前整張驢皮每噸價格已升至5萬元以上,進口驢皮達到8萬元以上。
而九朝貢膠必須要用上等的烏頭驢,必須取用阿膠亭內的阿膠水煉制,整個中國目前掌握這個煉制工藝的只有9個人,必須全手工,光化皮一個環節就需要9天9夜,而普通的阿膠通過機器來操作,只需要10個小時就能完成。
如何破解原料困局,成為擺在阿膠行業面前的首要問題。
在中國冬至阿膠膏滋節開幕式現場,世界著名環境科學專家、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曲格平將珍藏多年的我國著名藝術家黃胄的群驢圖捐贈給中國阿膠博物館。曲格平表示,與群驢圖同樣彌足珍貴的是日益萎縮、甚至頻臨滅種的五大國家級優良品種驢資源,加強驢資源保護不僅是保證國藥阿膠世代相傳的需要,更是促進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惠農之舉。
在新疆、甘肅建產業基地
事實上,為驢皮原料發愁的不只秦玉峰一個人,一些生產驢皮膠的企業也在到處找驢,而東阿阿膠的策略是建設原料基地。
2010年9月,東阿阿膠和新疆自治區畜科院和新疆農業大學三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全面系統規劃新疆驢產業發展。
為了促進農民的養驢熱情,“我們目前正在研究驢奶、驢血的深加工項目,通過這些副業,農民養驢每年能增加1000-2000元。”即便如此,秦玉峰對于毛驢養殖量的前景并不樂觀。
“因為毛驢養殖的周期比較長,我們現在的底線就是能努力維持現有的驢皮供應水平,“十二五”每年能保住1500噸-1800噸的阿膠產量。”
據了解,驢存欄量逐年下降,嚴重威脅東阿阿膠主要原料——驢皮的供應。秦玉峰透露,他們這幾年始終在“以肉謀皮”戰略指導下,尋求以市場為導向的與農民、政府、當地企業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的運作新模式。
去年12月23日,東阿阿膠在已建的13個原料基地的基礎上,又與甘肅省慶陽市政府簽訂了50萬頭商品驢產業基地項目合作協議。計劃于2011年前,建成集活驢屠宰、驢肉分割加工、驢皮驢骨精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到2014年,該市驢飼養量達到50萬頭,年出欄商品驢16萬頭。
同時,由于驢皮供應緊張,阿膠原料價格不斷上揚。東阿阿膠已經四次提價,10月11日,被稱為“藥中茅臺”的東阿阿膠出廠價再次上提10%。各券商機構對東阿阿膠的提價早有預期,國泰君安的行業分析師易鏡明統計,其阿膠塊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的三年間提價幅度為126%,他預計未來三年還會有這樣的翻番行情,有達到1000元/公斤的可能性。
一份第三方研究機構發布的檢測報告顯示,與海參、鮑魚等高端補品相比,阿膠的滋補成分綜合排名第一,不過,其市場價卻遠低于干海參(每公斤3000元),以及干鹿茸(每公斤4000元)。此外,1克重的野山參能賣到上千元,1公斤蟲草更是高達40萬元,這顯示高端養生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不過,秦玉峰坦言,“東阿阿膠不會與蟲草比價格,東阿阿膠的漲價是上游原料提價傳導所至。”
國家重點中醫院有望開設“膏方門診”
在當天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冬至膏滋節暨東阿阿膠文化節開幕式上,中華中醫藥學會膏方標準化研究及人才培訓基地在東阿阿膠集團公司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藥學會的負責人為基地揭牌。
據秦玉峰介紹,該基地將依托東阿阿膠這家國內阿膠生產的龍頭企業,以促進中醫藥膏方在原料藥使用、生產制劑、準入資格三方面實現標準化為目標,建立規范的鏈條和標準,培養膏方專業人才,建立膏方專家團隊,制定膏方專業標準,致力于從健康產品生產者向健康方案提供者轉型。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表示,希望通過與全國名店、名院聯合,共同致力于推動膏方標準化,規范膏方養生市場,服務百姓健康。東阿阿膠宣布,未來將重點推動三方面標準化:原料藥使用標準化、生產制劑標準化、準入資格標準化。他同時呼吁,全國重點中醫院開設“膏方門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會上透露稱,膏方這一兼具營養滋補和預防治療綜合作用的方劑,符合國家醫改方案提出的“預防為主”的方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有關部門正積極調研在重點中醫院開設“膏方門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