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富民之路。站在“十二五”的起跑線上,讓一切創新創業的源泉在江城這片熱土上充分涌流、競相迸發,讓百姓生活得更加富足,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目標之一。
引領全民創業
< src="http://www.anhuinews.com/js/advertise_in_news/adv_6000000" type="text/java">>2009年5月,蕪湖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85個創建創業型城市試點之一,制定了《蕪湖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實施方案》,把創業富民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來抓,為具體創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攜手聯動,合力助推創業,是蕪湖市創建創業型城市的最大優勢。在創業富民發展戰略的指引下,蕪湖市成立了領導小組,出臺了“1+5”創業富民政策體系(一個主文件,五個配套政策),形成共同參與、職責明確、全面合作的工作機制。
在“1+5”創業富民政策體系中,營造寬松環境成了最讓創業者稱道的亮點。政策明確放寬了創業場所限制,對創辦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咨詢服務類企業,創業者家庭住所、租賃用房等均可視為創業經營場所;對創辦個體、私營企業的失業人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持續提供失業保險金和生活保障;給予遭遇突發事件的創業者臨時生活救助,鼓勵法人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給予其稅收和社會保障支持……對創業者來說,準入條件更寬了,門檻更低了,負擔更輕了,享受的服務卻更周到細致了。
政策扶持創業
創業扶持政策中,蕪湖市在啟動創業資金和稅費優惠等方面做足了“文章”。今年,又首次設立創業專項扶持資金,市級財政每年按不少于3000萬元、縣區(開發區)財政每年按不少于10元/人(以區域內上年戶籍人口為基數)的標準設立。創業專項扶持資金以貼息、補貼、獎勵、風險補償等方式,用于購買創業成果、創業項目開發、開展創業培訓、組織創業實訓、加快創業基地建設等。并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各縣區(開發區)將成立注冊資本金1億元以上的政府投資或控股擔保公司,每年完成不少于3億元的擔保貸款。同時,在創業貸款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扶持范圍和額度,對已辦理小額擔保貸款并按規定還本付息、且創辦的經濟實體成長性較好的個人、合伙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分別可申請8萬、50萬和400萬元的二次貸款和一定比例的財政貼息。
蕪湖市要求各縣區成立注冊資本金不少于2000萬元的風險投資公司,市、縣區兩級按1:1配套注資。對于企業的銷售收入和稅收在3年內年均增速不低于20%(最低一年不低于10%),政府可按該企業每股凈資產增資擴股,或與社會風險投資機構以1:1比例同進同出,增資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元。稅費政策進一步優惠,進一步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對城鄉新創業人員,3年內免交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進一步提高稅收優惠額度,對于高校畢業生、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3年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全額獎勵。
寬松的政策環境、強有力的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和稅費減免政策,蕪湖市在對創業者的扶持過程中,把政策和項目實現了完美對接,給創業者樹立了百折不撓干事業的信心。
服務推動創業
蕪湖市還健全完善創業指導和服務體系,打造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基層服務、金融系統拓展等“綠地毯”“一條龍”服務。先后建立了市、縣區各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各類創業主體提供政策、場地、融資、培訓、項目、咨詢、維權等服務,加強創業指導和服務,形成科學的創業富民服務體系。將創業培訓對象向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傾斜,幫助他們了解就業形勢和創業環境,熟悉有關政策法規,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必備知識,提高其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2010年,創業培訓3600人。創業者可以不用跑遠路就在街道社區的中介服務平臺享受創業融資,貸款貼息等服務。
記者從市有關部門了解到,2010年,全市累計新增創業企業1.35萬戶,個體工商戶5.49萬戶,新建創業孵化基地4萬平方米,創業帶動就業率達到1:5,創業環境滿意度達98%,全年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2億元,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億元。建立各類創業園區48個,其中,農民工創業園13個,大學生創業園2個。
加入創業吧(http://u.cyzone.cn/),馬上與十余萬創業者在線實時交流:把握創業機會、探索商業模式、尋找創業伙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