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炎中
滔滔黃河,孕育了華夏五千年文明,也孕育了中國早期的商人、商業和商文化。商祖王亥駕著牛車服賈遠方,宋朝的中原發展成為舉國矚目的經濟中心。歷史上豫商先驅們的足跡永遠印在這片厚實的土地上,任憑世事變遷,星移斗轉,仍依然閃爍著歷史的光芒。我們追隨著這條歷史的幽徑,去探尋當年豫商先人們的足跡。
豫商的名字在今天似乎沒有浙商、粵商這樣聲名顯赫。在這背后,是上下5000年的深厚積淀。3600年前,當華夏九州中大多數區域還處于蠻荒時期之時,河南已經有了早于西方1000多年的農耕文明,發達的農業也催生了一個個富可敵國的商業都會。
當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河南,我們發現,這塊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沖刷沉淀的肥沃土地,正是中國商人的第一故鄉,是中國商業的發祥地。
第一個商人部落
商人部落是黃帝后裔。其始祖契是五帝之中帝嚳的兒子,生活在伊洛平原的帝嚳為黃帝曾孫,而簡狄便為帝嚳的第二個妃子。后契因輔禹治水有功,命為司徒,“封于商,賜姓子氏”。商族部落從此開始興起。洛陽著名文史專家徐金星先生說:“天下之商,出自中原,商人之謂源自河洛地區的商部落!商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部落?!?/p>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民服說道,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原地區的商業和商人活動,也是源遠流長,為世人公認。張民服講,根據歷史記載,商族首領王亥應當是史書中有明確記載的最早的豫商,也被稱作“中國商人的始祖”。
王亥大約生活在夏朝的中期。早先,商人是游牧部落,后因使用了馬匹等生產工具,使生產力水平大為提高,引起了生產活動方式的改變,原先慣有的游牧生活方式被定居農耕的生活方式所取代,商人力量也得到顯著增強,并抓住機會擴張勢力。
史載,王亥馴服了牛,為當時農業生產的發展立下大功,牛馬作為運載工具為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王亥帶領族人經營畜牧業,隨著農業與畜牧業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商業的產生。隨著商部落經濟實力的增強與剩余農產品及畜牧產品數量的增加,王亥便開始了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即開始從事商業貿易活動。
豫商文化的發展
張民服說,豫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國等時期。
自王亥后,中原地區的商業活動一直沒有間斷,在不同歷史時期也出現一些著名豫商。如:春秋戰國是我國商品經濟十分繁盛的一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快速發展為商業貿易提供了充足商品,交易量越來越大。同時,金屬貨幣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因此,中原地區的商人紛紛來往于各個城市之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在經濟方面,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又修建通往全國各地的道路,這些都有利于商業的發展。到西漢時期,雖然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但致富的途徑是“農不如工,工不如商”。河南交通便利,在全國仍屬于商業發達地區。
東漢時期,當時的都城洛陽居于南北要道的宛,是漢代的大商業城市,此時腰纏萬貫的大商人相繼出現。南陽孔氏“人鼓鑄,規陂池,畝嚼王侯”;洛陽史氏靠長途販運起家,司馬遷說他財產有7000萬錢;班固說他有一億;洛陽人卜氏,靠販羊成巨富,河南官府沒有錢賑濟歸順的百姓,卜氏一次就出20萬錢交給河南太守,還請求拿出家產的一半支援國家抗擊匈奴。
唐代,河南商業發展更甚于隋,東京汴梁據運河之優勢,城內居民近百萬,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不過,真正讓古代豫商步入強盛的卻是處于封建社會發展頂峰的北宋,以“開土封疆”而得名的宋都開封。公元10世紀是當時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商業最發達的國際大都會,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中世紀河南繁榮的都市經濟作了真實寫照。
“家和萬事興”、“傳家有道還是讀書” ……中國封建社會巨賈之一的河南鞏縣巨商“康百萬”家族連創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的商業輝煌,“康氏家訓”看似“中庸”,卻蘊涵著無窮的哲理,無論是用在經商還是做人方面都值得借鑒??控滬}起家的“康百萬”家族興盛12代、綿延400多年、縱橫千里。其中鼎盛時期的康家第14代“活財神”——康應魁,他在前人的基礎上,以家臨洛水、黃河之利,靠漕運在山東、河南、陜西、江浙一帶經商富甲三省,擁有土地達18萬畝,日進千金,家資巨萬。從康氏家族不提倡納妾、重視兒童文化啟蒙、尊師重教等細微之處,人們還是觸摸到了400多年前具有“超前意識”、引領豫商康氏家族興旺發達的豫商文化健康元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