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先 益
產業的磁力將改變資本的天平。投行、券商、機構投資者都從政策中尋找佳音
上海正在成為改變世界的杠桿。
從全球范圍看,雖然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IPO )的企業數量也仍然低于以往高峰時期的水平,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最新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0年IPO籌資額回升,其中中國企業IPO活動獨占鰲頭,再一次勇冠全球。
2011年A股市場是不是還能保持這么強勁的吸金能力?
從歷史數據來看,2000年以來作為中國主板市場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值總額增長了整整10倍,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證券市場,平均每年復合增長26%。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這個冠軍頭銜也不會易主,因為上交所還有一個殺手锏——可能在2011年推出的A股市場國際板。
所謂的國際板是供海外注冊成立的公司在中國境內發行證券并上市交易的場所。目前包括中移動、新浪、阿里巴巴等企業都表示希望通過國際板回歸,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于23家跨國企業有興趣要在國際板上市。其中不乏匯豐銀行,淡水河谷等巨頭,這些企業在中國內地都有龐大的市場,他們希望通過在中國上市,擴大品牌效應,同時也借助中國A股市場極好的流動性,募集發展中國市場的資金,并對沖匯率風險。
在風景一片獨好的大勢下,有哪些企業不太招資本市場待見呢?A股資本市場又對哪些企業青睞有加?
房地產盛極而衰。隨著國家有關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不斷緊縮,曾被眾多房地產企業趨之若鶩的上市融資渠道也隨之收緊。日前,證監會正式披露,為了堅決貫徹執行《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精神,證監會已暫緩受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再融資申請,并對已受理的房地產類申請征求國土資源部的意見。上述決定披露的同時,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房地產業務的并購重組、上市融資政策。不管新政策這只“靴子”究竟何時落地,可以肯定的是,監管層正在對房地產企業扎緊錢袋子。房地產企業不能再指望A股市場做自己的提款機了。
和其同病相憐的還有國務院要求淘汰的落后產能焦炭、建材等產能過剩行業。例如,供過于求的水泥產業,在金融信貸趨緊之后,2011年上市融資也成了黃粱一夢。
新興產業卻備受青睞。這是因為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此時培養新興產業不但能促進產業的升級與復興,更能舒緩資源、環境對發展的約束,使經濟發展邁上新的臺階。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組成部分,將為投資者帶來寶貴的投資機會。所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和數十個子行業。
從A股市場目前的市值分布上來說,涉及七大新興產業的公司總市值約為4萬億元人民幣,占總市值的17%。其中新能源產業市值最大,公司最多;生物醫療市值最少。
有研究機構通過對比歐美成熟市場的發展路徑,預計未來十年間這些產業會快速發展,并在2020年占總體A股市值25%左右,按照此路徑,即使考慮到最終新增市值來自新發行或配售的比例,現有的市值仍然會在復合增長率上超過市場增速3?4個百分點。
此外,城市商業銀行也在摩拳擦掌,積極掃清上市障礙,相信這也是2011年的一大看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