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第三屆中國綠色發展高層論壇,首先我預祝這一次論壇圓滿成功,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十二五規劃與綠色責任”,不久前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先是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仔細閱讀“建議”,不難發現通篇隨處可見歷史、環境、統籌、協調、和諧、安全、清潔、循環等詞語,可以感覺這是中國在今后五年仍實施綠色的宣言書。第一,總結了我國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來要走綠色發展之路是化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的必然選擇,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認識到我國存在的問題是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技術仍然薄弱等等,認真分析一下這些問題,實際上不正是與綠色責任的差距嗎?認識存在的問題,充分表現了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決心和勇氣,更體現了我們進一步實行綠色新政的決心和誠意。第二,第二個五年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就是要把科學觀貫徹于經過五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就是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適應發展新階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需要。只有走生態發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相統一,經濟發展人口資源相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的永續發展,毫無疑問,發展道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綠色發展之路。
第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要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其基本要素中重點提出來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中央的著力點,要深入貫徹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節約能源,推強低碳技術,應對氣候變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樣,這里所說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也正是綠色發展之路。
第四,把加快環境資源節約型,作為重要的任務提出來,面對日益強化的資源意識,樹立低碳的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在這項重要任務中又提出了五條具體要求,分別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要把二氧化碳排放作為硬性指標,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溫變化的國際合作。發展循環利益,要加快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發展,加快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致力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加強資源的節約和管理和供需雙向管理。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綜合制度,明顯改善環境質量。要加強生態保護,環境的保護,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的綜合制度,保護草原和濕地,把提高人民水平放在重要的地位。十二五規劃如此高度提出環境問題,重視綠色、低碳發展問題不是偶然的,眾所周知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取得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但這種發展是以能量和資源為代價的。
十二五規劃是在總結了歷史教訓的基礎上規定的,早在第十一五規劃期間我們就從本國實際出發,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把建設節約能源、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中華人的重要指標,公布了中國政府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中國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經濟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而十二五規劃就是在取得這些基礎上提出來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綜上所述,我認為所謂綠色新政,在中國就是體現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作為重要的著力點。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中國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雖然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知道,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和環境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需要人的不懈努力。這里我特別強調,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仍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很多問題的基礎。但我們目前的發展并不是科學的發展,所以,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是我們的責任,二者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讓我們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永不停息的努力奮斗,共建綠色的未來。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