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牢固確立生態文明觀念”的新目標。從首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到首批“國家生態市”,再到首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張家港市在全國率先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探索。2008年9月,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制的《張家港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大綱》率先通過由國家環保部組織的專家評審;2009年4月《張家港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又首個通過部級評審,成為國內第一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
“規劃”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推動可持續發展為核心,針對張家港市的環境質量、資源消耗與經濟協調性等特點,提出要營造生態文明城市氛圍,建設生態文明人居環境,鞏固和深化生態市建設成效,優化和提升城市功能,凝練和凸現港城特色。其目標評估體系由生態意識文明、生態行為文明、生態制度文明、生態環境文明和生態人居文明等五大系統和32個要素構成?!耙巹潯边€提出6項保障措施。不難看出“規劃”是一幅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張家港市建設生態文明的宏偉藍圖。
根據《規劃》,張家港市力爭用8-10年時間高標準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市。具體實施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09年開始,通過2-3年的艱苦努力,構建一個比較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基本框架;第二階段,再通過3年左右的不懈努力,率先通過國家級驗收,力爭成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市;第三階段,再通過3年左右的繼續努力,以更高的標準、在更高的層面,鞏固提高生態文明市建設成果,全力打造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導區和樣板區,為“協調張家港”添加更深刻的內涵。
生態文明建設六大工程
生態意識文明
●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建設學習型張家港
●全面發展生態教育,培育全民生態文化
●廣泛進行生態宣傳,提高全民生態意識
●大力弘揚長江文化,共建流域生態文明
生產行為文明
●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建設節約低碳文明工業體系
●加強高端農業建設,打造多功能性生態農業體系
●加快清潔服務業發展,構建高效環保服務業體系
生活行為文明
●深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培養節約環保消費模式
●開展“三減”行動,倡導文明儉樸生活和工作方式
生態環境文明
●優化水系水體功能,營造生命河流
●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定位區域生態功能
●優化空間組團,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依托水路網絡優勢,打造生物和諧共生體系
人居環境文明
●實施調控引導戰略,構建適度人口體系
●優化城市居住環境,建設綠色宜居城市
●突顯村莊建設特色,建設蘇南水鄉村居
●秉承以人為本理念,打造節約高效生態社區
生態制度文明
●構建高效清明政府行政體系
●建設協調有序企業制度文明
●建立平和高效公眾參與機制
生態文明建設六大工程
秉承低碳循環理念 形成高效集約的生態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生態工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高端農業
遵循環境友好法則 夯實綠色優美的生態環境基礎
持續開展藍天碧水工程
切實加強自然生態保護
加快建設綠色生態系統
堅持城鄉一體戰略 做優統籌協調的城鄉人居環境
優化城鄉發展格局
提升中心城區功能
凸顯江南水鄉特色
弘揚綠色人文精神
提升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健全完善綠色行政機制
著力提升全民生態文明素質
積極倡導低碳節約的生活方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