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自白:誰將是我的繼承人

2011-03-17 18:57:52      挖貝網
巴菲特(圖片由財富堂雜志提供)巴菲特(圖片由財富堂雜志提供)

  沃倫-巴菲特(專欄),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正因為他在金融危機中的某些做法而備受責難。但是對于他的崇拜者們而言,誰將繼承巴菲特的衣缽,才是最值得關心的話題。最近,美國《名利場》雜志撰稿人Bethany Mclean前往奧馬哈,與巴菲特數次訪談,試圖從他的內心與投資經歷中,尋找到有關繼承人的蛛絲馬跡。

  譯/劉蘊綺

  在奧馬哈市的Gorat牛排館享用過午餐后,沃倫?巴菲特與我一同向門外走去。這家餐館是家庭式經營的,巴菲特每年都會來光顧25次左右。這一次,他點了一套典型的午餐:烤牛肉漢堡外加燒肉醬汁。當我倆準備離開,起身經過其他客人的餐桌時,當地的奧馬哈人都低調地跟他打著招呼,只有一位男士攔住他說:“巴菲特先生,我覺得你不應該當總統?!彼鎺擂蔚赝nD了一下,“你應該當‘神’?!?/p>

  “我想那個位置已經被占了?!卑头铺剡€以幽默的回答,邊說邊走出了餐館。

  大多數人都會認同牛排館那位先生的看法,特別是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的4萬名股東。去年,他們懷著朝圣的心情前往奧馬哈市,為的就是參加公司的年度股東會議。人們奉巴菲特為神,不僅因為他是這個國家僅次于比爾?蓋茨的大富豪(凈資產45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由他一手創立的伯克希爾公司,這個有史以來最佳的投資渠道,讓任何人都能參與其中,而不是只供少數擁有特權的富人使用。

  今年早些時候,晨星投資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如果你在1964年底向伯克希爾公司投入1萬美元,那你現在的收益將達到8000萬美元。如果將同樣的錢投入到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所得不會超過60萬。

  人們對于巴菲特的崇拜,一半是基于其和藹可親的形象,另一半則是基于財富。聽他講投資原則,留下的印象是其簡單易懂、易于復制,而實際上并非如此。他每年都會給股東們寫信,逐步傳達著一種觀念,那就是:他依然過著與我們每個人一樣的生活。他這樣做并不是在偽裝。

  午餐過后,巴菲特親自開車,帶我經過他小時候住過的一棟白房子,隨后到了現在的住所——一棟5個臥室的灰泥別墅。他從1958年至今一直住在這里,現在的女主人是第二任太太,64歲的門克斯(Astrid Menks)。倆人于2006年正式成婚。他的第一任太太于上世紀70年代搬出去后,巴菲特親自挑選了門克斯照顧自己。巴菲特回憶起當初買房的情景,“賣主要價52500美元,我用31500美元就拿下了”,這棟房子現在值70萬美元左右。

  巴菲特的勤儉與謙遜并不只是幌子。我沒見過他有任何一個保鏢;他駕車載我游覽整個奧馬哈,開的是一輛極普通的車,普通到我對它一無所知;他打的領帶是Fruit of Loom,一家他在2002年買下的破產公司;他喜歡一邊看高校橄欖球賽一邊吃土豆泥和燒肉汁。雖然有被“神化”了的地位,但他私底下是個有趣的人,非常健談。

  這并不表示巴菲特不在乎名譽和口碑。他事業的豐碑——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由他創立并賦予了“特殊的感情”。大多數人認為巴菲特是投資家,其實他也是個商人。如果將標準普爾500企業按市值排序,伯克希爾1990億的總值將排名第四,居于微軟之后,沃爾瑪之前。如果按企業收益排名,雇用26萬人的伯克希爾公司,去年有1120億美元進帳,能排在“福布斯500強”的第11位。

  巴菲特經常說他不會退休,而且會跳著踢踏舞去工作。他甚至用人壽保險所用的“死亡率統計表”計算出,自己還能活12年?,F年80歲的他,越來越多地被問及接班人的問題,或者說,有沒有人能接替得了他。人們的擔心引出了對他傳奇一生的追問。近來,巴菲特受到了始料未及的攻擊,他協助政府“救市”,還在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和高盛這兩家有爭議的公司里占有股份,而這兩家公司都被認為是經濟危機的主要肇事者。

  最近,巴菲特為《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專欄,表揚政府在經濟危機中采取的行動,“親愛的山姆(專欄)大叔,我母親讓我及時獻上感謝信,我已經好久了……”。對于這篇文章,前里根政府的預算主管戴維?斯多克曼(David Stockman)撰文評論道:“如果巴菲特想要玷污他的黃金時代,發表一些激情洋溢的言辭,他完全有權利這樣做,無傷大雅?!?/p>

  對于巴菲特來說,他最重要的形象是自己的企業。他把伯克希爾公司比作自己的“畫作”,“我要繪制自己的圖畫,當我要用紅色的時候,沒有人會說‘為什么不多用點藍色’。這太有趣了,我得到了贊賞。我喜歡人們為我的畫喝彩”。

  高盛投行部前副主席特洛特(Byron Trott)說,對于巴菲特來說,最大的噩夢就是當他離開后,伯克希爾公司會分裂。而巴菲特自己說,“伯克希爾不會有走到頭的那一天?!?/p>

  巴菲特的三個子女,都沒準備在父親退休后領導公司,也沒一個承襲了父親的主業,巴菲特不相信家族世襲,他強烈鼓勵兒女們獨立。大兒子霍華德今年56歲,在伊利諾伊州經營一家農場,寫過很多關于生態、農業和自然保護的書。他在1993年時加入了伯克希爾的董事會,巴菲特去世后,他會成為公司的主席,擁有重要的表決權和維持公司企業文化的義務,而對于公司的生意影響力不大。巴菲特57歲的女兒蘇西,同樣住在奧馬哈,是慈善事業的活躍分子。小兒子彼得52歲,是在紐約的樂手兼作曲家。

  因此,對伯克希爾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仍然存在,誰將會是法定繼承人?

  大草原上的小公司

  伯克希爾的總部位于奧馬哈的Kiewit廣場,這里是巴菲特工作了48年的地方。他的辦公室很不起眼,只雇傭了20名員工?;仡櫜讼柕膭摻ㄟ^程,巴菲特說,“當初我們甚至找不到切入點買下伯克希爾。所以很可能就是一個意外,我后來發現,經驗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是有價值的?!?/p>

  巴菲特總是提到運氣的成分,似乎他的大部分事業都只是意外。他對風險有著天生的厭惡,這個習慣已經融入巴菲特的血液。他給我看了即將打印出來的給股東的信,里面寫的是自己祖父的故事,祖父是一個雜貨商,他給了巴菲特的阿姨、3位叔叔及父親每人1000元,并建議他們手持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祖父寫道,“多年來的經驗讓我了解到,很多人在某時陷入困境,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隨時可支配的現金。他們為了生計不得不賣掉自己的財物。這點可以供你參考,巴菲特家族成員從不留下一筆大的財產,也不會什么都不剩,他們從不花掉自己的全部所得?!?/p>

  巴菲特告訴我,到他11歲的時候,已經讀過了奧馬哈公共圖書館里所有關于投資的書。他曾對福布斯雜志說,自己甚至熟記其中一本書的內容,這本書叫《1000元的1000種花法》。他那時就開始做生意了:出售預測賽馬結果的表格和4張路線圖。在他現在的辦公室里,最重要的一個紀念品就是第一次報稅的稅單,13歲的巴菲特第一次賺到592美元,需要交7美元的稅。巴菲特記得他看過一個研究,指出了事業成功與諸多變量的關系,其中包括智商、接受教育的學校等等,而后來證明最重要的一個變量,是“你幾歲開始做第一攤生意”。

  巴菲特給我講述了1951年1月一個周六上午發生的事。他去敲一家名叫GEICO的保險公司的門,這么做是因為他念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并且師從投資大師本杰明?格拉漢姆,還讀過格拉漢姆的書《聰明的投資者》。格拉漢姆是“價值投資”的創始人(也就是用低于其價值的錢買下一家公司,巴菲特后來成為這個方法論的信徒),當時也是GEICO的主席,在巴菲特看來,格拉漢姆是在試圖找出公司運行規律的人。

  巴菲特敲開了GEICO的大門,一位清潔工放他進去,他就與GEICO的一名主管聊了很久。在那次談話中,巴菲特學到了“漂浮”的概念,也就是能在別人的保險金上賺到利益(因為除非顧客要求,保險金是不必一下子被支付出來的)。多年以后,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巴菲特把GEICO公司買了下來?!?0年前因為敲開門而得來的運氣,改變了我的一生?!卑头铺卣f。

  1956年,在為格拉漢姆做了多年證券分析師之后,巴菲特搬回了奧馬哈,從此開始一系列極為成功的合伙投資,與現在的對沖基金非常相似。當時他需要完成一定量的任務,才能拿到工資。到了60年代中期,巴菲特已經獲得了伯克希爾公司的控制權,他對這個紡織廠的投資從1962年就已經開始。

  1959年,一件重大的事件發生了,一位投資者將巴菲特介紹給了查理?芒格,芒格現在已經86歲,同樣在奧馬哈長大。他是二戰老兵,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之前,沒有拿過本科學位,而在1965年才獲得了學位并在洛杉磯工作。他后來成為巴菲特的合作伙伴,也是伯克希爾的副主席。當年,是芒格說服巴菲特不要只為規避風險而入手低價股票,也要敢于向優質企業投資。他仍然依照格拉漢姆的方式,只不過采取“價值投資”的一種變形,終極目標還是用低于其價值的錢來購買企業。結果到了1972年,巴菲特為See糖果公司投入了2500萬美元。這筆投資每年都創收頗豐,使伯克希爾公司得以進行其它投資?!叭绻抑宦牨窘苊鞯脑?,那么我要比現在窮多了?!卑头铺卦?988年對福布斯雜志說。

  在某些方面,巴菲特與芒格有很大不同。芒格將自己形容為“右翼共和黨人”,而巴菲特則是一個忠誠的民主黨人;芒格有時很刻薄,容易激怒別人,而巴菲特的辦公室掛著一張證書,記錄了他在1951年完成戴爾?卡耐基的課程,內容是如何贏得朋友以及影響他人。

  但在根本問題上,倆人非常相似。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時,芒格曾回答說:“我是一個理智的人”。同樣的,巴菲特告訴我,他投資的秘訣就是“實用主義”。他們骨子里都有點說教者的基因,如巴菲特所說,“查理與我有同樣的說教欲”。盡管伯克希爾是巴菲特首要的財富,他和芒格的合作也不容忽視,兩人已經并肩作戰超過40年了。

  “他倆就像一雙腿?!币晃粚_基金經理人杰夫?馬修(Jeff Matthew)這樣形容,他寫過一本《親歷巴菲特股東大會》的書,“雖說是一雙腿,但也沒到綁在一起也能走得好的地步”。

  “不是你父親的伯克希爾”

  2009年,當全球還在經濟危機的余波中顫抖的時候,巴菲特宣布了他最大的一筆交易:他已經開始購買美國第二大鐵路公司北方伯靈頓的股票,2007年已經將其全部買下,總共花費330億美元。某種程度上,這是巴菲特的一種回歸,本杰明?格拉漢姆熱衷鐵路,巴菲特從小就對列車著迷。但是多年來他總是說,“鐵路是個無聊又重要的產業”。

  沒有參考任何經驗或數據,巴菲特就迅速做出判斷,因為他認為現狀已經改變了。鐵路員工從1947年的170萬減到現在的不到20萬,北方伯靈頓公司消耗一加侖汽油,可以將一噸重的貨物運送到500英里以外?!斑@比卡車節能3倍,你認為未來20年,這個世界上的人、貨物和服務會越來越少么?”巴菲特問。

  不過伯靈頓公司真正的意義在于,它是伯克希爾公司轉型的頂點。事實上,伯克希爾與通用電氣公司一樣,已經不再像一個對沖基金,而更接近于一個大型綜合企業?;蛘呷缤芊??馬修所說的,“這已經不是你父親的伯克希爾了”。杰夫指出,在1997年,伯克希爾公司三分之二的資產是股票。時至今日,算上伯靈頓鐵路,其股票所占的比例僅為15%。

  當我追問巴菲特,“從何時開始醞釀這種轉型的”,他幾乎大笑起來?!坝媱澅旧硗耆菣C會主義,是沒有預謀的”。但是很明顯,巴菲特對此很驕傲?!耙惠呑幼诜块g里把東西交易來交易去,這是瘋狂的做法。你過世的時候手里有800億或1000億那又有何意義?”

  伯克希爾公司的轉型見到了成效。一位投資家說道:“巴菲特的過人之處在于,他創立了結構性的優勢”。一方面,如果你剝去“飄浮”的表象,伯克希爾將有怎樣的回歸無可預知。另一方面,巴菲特最近的動作是其特殊身份決定的,而不是獨到的眼光。例如向高盛的優先股投資50億美元,并且得到許可,在危機的緊要關頭時還可以再投資50億,巴菲特說,這筆生意帶給伯克希爾的收益是每秒15元。

  當然巴菲特還有其它的動作,包括衍生合約,都看似與他公開解釋意圖的相左。(他曾在2003年發表了著名的論調,把衍生工具比喻為“大蕭條時期的金融武器”。)

  去年,華爾街響起了一股反賭巴菲特的聲音。一位對沖基金經理說:“芒格和巴菲特的觀念,那種輕而易舉就能解讀金融文件的樣子,在華爾街看來是無稽之談”。另外一種抱怨的聲音認為,隨著伯克希爾公司的不斷壯大,巴菲特做出比市場更好表現的能力降低了,這一點巴菲特和芒格都公開承認了。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無論伯克希爾占有多大的優勢,這種優勢都是巴菲特自己建立的。華盛頓郵報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唐?格拉漢姆(Don Graham)說:“我1974年第一次見到巴菲特時,沒有人聽說過他,也沒人提供給他任何東西”。

  伯克希爾一位多年的股東說:“格拉漢姆與巴菲特所形成的影響力,已經成為完善的系統,并經歷了傳承發展以及時間的考驗,是不可復制的”。

  當然,巴菲特是不愿將他的“畫作”交到別人手上的。但畢竟他經營的是一家上市公司,股東們已經開始追問誰是繼任者了。巴菲特說,“這是我們股東大會上的唯一話題”。至于會議的細節我們無從得知,但想必決定是慎重的,因為答案會依巴菲特離開伯克希爾的時間而有所不同。

  至少有一點是清楚的,首席投資官(C.I.O。)和首席運營官(C.E.O。)目前都由巴菲特擔任,他離開后,這兩個職位會分離,交給至少兩個不同的人去做。

  伯克希爾公司的核心是其龐大的保險項目:從汽車保險商GEICO到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再到極為神秘的保險項目。這類的生意都由巴菲特的一位助理來操作,這個人名叫阿吉特?亞恩(Ajit Jain),巴菲特幾乎每天都要跟他談話。

  亞恩的名字總跟“巴菲特的繼任者”聯系起來。他1951年生于印度,在印度獲得工程學學位,先在IBM工作,之后來到美國,在哈佛大學拿到MBA后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1986年,他正式加盟伯克希爾,成為扮演重要角色的黑馬。他從不接觸媒體,知情人透露,他只專攻保險定價領域,這也是他最大的價值所在。

  巴菲特已經從“漂浮”理論逐漸轉向保險生意,也從龐大的現金流出轉向兼并像See這樣的公司,為的是買更多的公司,從家具賣場到地毯制造商。這樣公司沒有內在的連貫性。賣家具容易,賣伯克希爾公司的保險卻相當復雜。巴菲特沒有制定任何企業政策,無論是如何支付薪酬、退休福利,還是其他問題。他自己說:“我對任何事都沒有偏見,只是像我19歲那樣做一個CEO。我琢磨著自己的各種生意,但是并不熱愛其中任何一個,我也不會用一生時間去研究任何一個?!?/p>

  伯克希爾公司的成功還有賴于一個次要因素。巴菲特與芒格因被稱為“買家的第一選擇”而出名。換句話說,當某種行業的所有者想要賣掉他的公司,會先找巴菲特,因為伯克希爾公司被看作是所有人最優的選擇。一位觀察家說,“過去的20年,巴菲特就像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一樣,所有好的劇本都曾經他過目?!?/p>

  巴菲特以邀請客人來奧馬哈而出名,作為主人的他,會坐在自己辦公室的米色沙發上。一段簡短的對話后,有時甚至不足30分鐘,巴菲特就能談成一樁令雙方都滿意的生意。芒格說,“我們的思考和實施都比別人快,沒有人能比我們做得更好,在周六才知曉一個企業,周一一早就將它買下來”。另一位華爾街職員談到巴菲特時說,“他真正天才的地方是,遞到他手上的交易和投資數不勝數,他篩選得很有效率。我把這稱作‘不間斷思考’。而且他敢于簽大金額的支票”。

  一旦買下企業,巴菲特就任其自由發展。沒有上市公司的壓力,按照其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這與私募股權是背道而馳的。私募股權的企業負債累累,盈利主要依靠裁員。巴菲特對于私募股權的形容是:“熱愛金錢多于熱愛企業本身”。每兩年,巴菲特都會給他的高級經理們發一份備忘錄。今年夏天,他寫的是:“跟我談談與你們預期的最接近和最懸殊的項目。你們每個人的工作都很杰出,做事有個人風格,而且不需要我的幫助”。

  這就是為什么大衛?索科爾(David Sokol)在1999年賣掉了自己公司80.5%的股份,為一個17億的投資項目準備啟動資金。那曾經是“安然”(Enron)的時代。索科爾說,華爾街的分析師都勸他模仿安然的策略,盡管那可能沒什么道理。他自己想做一個私募股權的生意?!澳菢拥脑拰ξ襾碚f很新奇,但對于公司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在一個周六的早晨,索科爾去見巴菲特,準備了一份叫“能源101”的報告,闡述能源生意的基本點,厚達1.5英寸。但在30分鐘的談話中,巴菲特甚至沒打開這份報告,就達成了交易。

  巴菲特的管理風格,一部分是趨于實際的。這樣能讓伯克希爾成為“買家的第一選擇”,同時也反映了一個強烈的個人傾向。他的傳記《雪球》的作者艾利斯曾寫道,巴菲特“害怕沖突”。她同時引述了巴菲特的忠誠,“我從沒聽他講過別人的壞話”,這是了解他的人都在不斷重復的事實。

  伯克希爾擁有很多出色的企業,同時也擁有那些表現一般的企業。巴菲特告訴我,“有些時候我不得不涉足某些領域,那我就通過別人的手去做。每次我都趕不上應有的反應速度,這是我對自己工作最不滿意的地方。但如果我不逼著自己去做,可能要損失很大比例的資產凈值,這很煩人。所以我通常會擱置或延后這種項目”。比如,在報業處于掙扎狀態的時候,巴菲特緊緊抓住了布法羅新聞(Buffalo News);而在家具賣場的投資,他選擇了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Nebraska Furniture Mart),而不是家得寶(Home Depot)或宜家。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巴菲特是考慮到伯克希爾的名聲而采取的權宜之計。如果他介入一家快要倒閉的報紙,或者參與內布拉斯加家具的經營管理計劃,下一個賣家就會不好意思下手?!斑^去,巴菲特都是在不情愿地賣東西。他和他的企業都非常忠誠,伯克希爾是企業能來此生存一輩子的地方?!碧芈逄卣f。

  文化沖擊

  最近,巴菲特的確急需解決一個問題。NetJets是一家銷售私人飛機股權的公司,伯克希爾于1998年將其買下,當時花了7.25億美金。而之后的情況有些不正常,巴菲特發現該公司負債從1.02億上升至19億,他于是在2009年8月,派大衛?索科爾解決這一問題。索科爾被描述為工作狂式的、并且比巴菲特更具攻擊性的人物。他出馬解決了問題,但付出的代價是,在伯克希爾原本和樂融融的氛圍下,制造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NetJets的創始人吉姆?雅各布(Jim Jacobs)告訴《財富》雜志,“現在沒有一個NetJets的人知道怎樣運作公司了”。索科爾回應說,“如果雅各布足以勝任經營管理工作,當時我們會把他留下的?!?/p>

  現年54歲的索科爾,被媒體稱為巴菲特身邊“解決問題的人”,成為伯克希爾新CEO的呼聲也很高。他同樣出生于奧馬哈,在內布拉斯加大學讀書的時候,晚上還要去雜貨店打工賺學費。索科爾與另兩位合伙人,一共擁有MidAmerica公司19%的股份。這意味著他是一個典型的伯克希爾式的經理人:工作是出于愛好,并不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每周要跑5英里路、練5次舉重。他氣質迷人,講話語速和緩、語調輕柔。接觸過他的人都會感受到他的直率、智慧和好脾氣。

  人們形容索科爾最多的詞匯是“優雅”,不過他也有強硬的時候。最近,他出了一本書叫《高興,但不滿足》,里面寫道:“我強迫自己將工作團隊排成一定的順序,這樣,一旦我不得不裁員的時候,我知道按怎樣的順序來解雇他們”。

  于是很多人便有顧慮,一旦索科爾接任,伯克希爾會何去何從。NetJets的例子只是偶爾一次失誤,還是會成為伯克希爾以后的常態化運作?如果這樣的事真的發生,對伯克希爾的企業文化會有什么影響?

  巴菲特和芒格坦言他們并不擔心,“企業內部有一些機制,以確保當侵蝕企業文化的行為出現時,有應對措施出現”。

  所有的CEO候選人都出自伯克希爾內部,傳言將會在幾個人選里“四選一”:阿吉特、索科爾、格雷格-亞伯(Greg Abel)以及馬修?羅斯(Matthew Rose)。至于遴選標準,管理技巧是一大考量因素,同等重要的是人品。

  巴菲特說,“單拿這幾個人過去5年的投資記錄看,我幾乎不會選擇他們其中任何一個”。另外,當選人還要承諾為伯克希爾服務一輩子。這意味著,如果坐上伯克希爾CEO的位子,會比當對沖基金經理人賺得少,而且每一次失誤都會被媒體揪住不放。

  那么,現在只能期待在CIO(首席投資官)的位子上能有奇人出現。去年10月25日,伯克希爾發表了一則簡短的新聞稿,宣布39歲的對沖基金經理人托德?康布斯(Todd Combs)即將加入伯克希爾,成為投資經理。如果巴菲特和芒格沒有找到更合適的人選,康布斯很可能成為唯一的CIO。

  巴菲特向我展示了公司新年度的年報草案,上面寫道,康布斯的工資與紅利,是根據超出標準普爾500的盈利部分來計算的。而其他的投資經理人,80%的紅利將以個人贏利的比例計算,20%的紅利則以公司贏利的比例計算,以此來鼓勵協作。

  人們對康布斯被延攬的反應是:我們根本沒聽說過這個人。一位對沖基金經理人在電郵中寫道,“他運作資本的時間還不到3年”,之后把這篇郵件群發出去。有關康布斯的新聞剛一爆出,那個禮拜,伯克希爾的股價跌了5個百分點。

  故事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芒格接到了康布斯的來信,決定要見見這個年輕人。此人畢業于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后在哥倫比亞商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接著去了Progressive保險公司工作(GEICO的主要對手)。2005年,他從Stone Point Capital(一個私募基金)項目中獲得3500萬,并將其用于培育一支新的對沖基金Castle Point。最終,康布斯運作出了約4億資產。

  康布斯的表現算不上特別驚人,但也并不平凡。對于一個主要投資金融類公司的經理人來說,這樣的成績已經很能說明問題?!巴械率莻€聰明人,他懂得投資,也懂得應有的底線,不會做出特別愚蠢的事?!卑头铺剡@樣評論道。

  芒格認為,“伯克希爾與從前大不相同了,不再是持有大集團普通股的小公司。有價值的資產多了,誰也不需要在個別普通股上大做文章。也就是說,現在公司所具備的實力,已經不需要再多吸納幾個天才了?!?/p>

  當我問巴菲特,CEO和CIO的工作哪個更重要?他毫不猶豫地回答:CEO。伯克希爾下一任CEO將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如索科爾所說,“這個公司60%是巴菲特的,40%是伯克希爾的。就算發生什么變故,我們起碼能掌握40%。但為了保持公司的文化和長久的生存,還是要兼顧到100%”。

  換句話說,公司所有的經理人,今后要像取悅巴菲特那樣盡力取悅新老板?!昂芎唵?,經理們要像從前揣摩我一樣,先揣摩一下新的CEO。新老板不會一下就獲得員工100%的信任,他最好是通過實力去贏得支持?!卑头铺卣f。而即使巴菲特不在位了,伯克希爾的電話還是會響。

  對高盛有何益處

  2006年,巴菲特宣布將自己大部分的財產捐給蓋茨基金會,還跟比爾?蓋茨共同游說,希望更多的美國富人能貢獻出自己大部分資產。這一舉動至少證明,巴菲特比其他商人更像英雄人物。在最近這幾年,巴菲特也經常以此為立腳點,發表有關救市和稅收的言論,認為富人應該付出更多。當然,這些有爭議的議題,也給他帶來很多嚴厲的批評。

  質疑巴菲特的聲音不絕于耳,無論是對那篇《紐約時報》專欄文章“親愛的山姆大叔”,還是他的很多投資行為。2010年春季,伯克希爾在8家公司的總計260億美元的股票,在政府救助中獲得1330億美元的收益,其中包括有爭議的高盛和穆迪公司。巴菲特拒絕對以上公司的行為進行譴責。人們批評巴菲特的做法逾越了原則,就連杰夫?馬修都站出來說話,指責巴菲特對高盛的辯護是“十足的偽君子”行為。

  美聯儲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增發的3.3兆美元救助,不僅僅支持個別領域,而是惠及了更多更廣的企業。這證明了,如果伯克希爾和巴菲特從中受益,很多人也同樣得到了好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伯克希爾沒有向任何人要過錢。相反,巴菲特支援了整個體系,包括通用電氣公司、高盛及其他公司總計155億美元的資本。這足以證明,巴菲特值得稱贊。

  巴菲特所做的,恰恰支持了那些表現還不錯的企業。在去年的年度會議上,巴菲特對與會者說:“如果勞爾德(高盛的首席執行官)想要個孿生兄弟,我愿意報名”。當我提到,高盛花5.5億去彌補被他們誤導的投資人的損失時,巴菲特說,“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那些自己選擇了風險、還要讓我們為他們確保安全的人”。

  對于穆迪,巴菲特告訴我,“我沒有給這家公司打過一個電話,就像我不會指導可口可樂公司在可樂里放多少糖一樣。我們擁有一個企業的股票,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試圖改變那里的人”。這正是理解巴菲特立場的關鍵所在:他不會試圖改變別人。

  巴菲特指出,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當我們談到歐洲凄慘的經濟現狀,以及有可能擴散的風險時,巴菲特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多米諾效應的世界里。我可以立刻在這個餐館里散步令人恐懼的消息,然而信念很重要,最終它們將一個一個重拾信心?!?/p>

  除此之外,巴菲特還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他對美國充滿信心?!?790年,在這片土地上有400萬人,那時中國有2.9億人,歐洲有5000萬人,我們沒有比那些人聰明,我們并不太努力,也不具備更好的氣候和更豐富的資源。但是我們卻擁有一個系統,它能夠釋放人的潛力,而且運轉良好。從那時開始,我們共經歷了15次經濟衰退、1次內戰、1次經濟大蕭條……很多逆境都經歷過了。但這個國家發揮出了人的最大潛能,而且還在繼續?!卑头铺赝nD了一下,說,就像英國著名建筑師S?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Wren)墓碑上刻著的一句話:“如果你要尋找他的豐碑,看看你的周圍”。(本文編譯自《名利場》雜志,作者為BETHANY McLEAN,本刊有刪節。)

  鏈接:

  誰是下一個巴菲特?

  阿吉特?亞恩

  他幾乎每天都跟巴菲特交談。巴菲特在2010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如果我、芒格和阿吉特都在一艘沉船中而你只能救一個人的話,就去救阿吉特吧?!?/p>

  大衛?索科爾

  索科爾被描述為工作狂式的、并且比巴菲特更具攻擊性的人物。但很多人顧慮,一旦索科爾接任,伯克希爾的文化會受影響。

  托德?康布斯

  39歲的前對沖基金經理,“托德是個聰明人,他懂得投資,也懂得應有的底線,不會做出特別愚蠢的事?!卑头铺剡@樣評論。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