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業的黃金時代

2011-07-25 11:06:13      挖貝網

  社會的變革和問題的解決,絕不可能通過透支傳統意義上的善心來實現。構建更智慧、更可持續的社會服務機構,通過自身能力建設,進行自我造血,讓商業手段與慈善目標完美結合

  文 | 吳金豪

  對中國慈善業而言,這是環境最壞的時刻,也是發展最好的時機。

  在不完善的慈善體制之下,近年來,民眾愛心與慈善熱情屢被挫傷;與此同時,人們對現代慈善的認知也隨之日益深刻。顯然,僅靠年復一年的運動式逼捐,難以持續支撐中國慈善業發展。能夠糾正慈善機制之失、彌補公共服務之缺的,正是透明而專業的公益組織。

  于此背景之下,民眾捐款將愈加理性化,公益組織募款亦漸趨“市場化”。而近年來由富人出資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其模式也越發偏向于資助型。對于那些以推動社會變遷為使命、靈活而有創意的社會創業者(Social Entrepreneur)來說,這些無疑都是利好。

  一個完整的現代慈善產業鏈,涵蓋捐款人、基金會、服務型組織、受助者等眾多環節。公益領域有著龐大的社會需求,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權威數據顯示,中國非營利組織在服務業中的就業比重僅為0.34%,而世界平均水平高達10%。不難想見,社會創業在今日之中國,有著何等巨大的發展空間。

  市場失靈、政府失效、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社會問題的激增。就解決方案而言,社會創業無疑是個不錯的主意。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創新模式,社會創業之要義,在于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社會效益,是現代慈善產業鏈良性運轉的重要一環。

  社會創業潮起于三十年前的歐美,如今這股熱浪亦涌入中國。2009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精英白領投身于此,成為社會創業者。為解決某個社會問題,有的選擇了創建一個非營利性組織,也有的辦起了一家社會企業。

  盡管方興未艾、潛力巨大,社會創業的中國之旅,卻并不那么順利。在這些來自民間的自發性社會組織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要么缺少運作資金,要么缺乏必要的經營管理能力,機構發展受此掣肘,甚至自身生存堪憂,更遑論發揮多大的社會效益。

  社會的變革和問題的解決,絕不可能通過透支傳統意義上的善心來實現,而須找到更專業、更具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構建更智慧、更可持續的社會服務機構,通過自身能力建設,進行自我造血,讓商業手段與慈善目標完美結合。

  所幸的是,國內不乏熟知現代慈善理念的企業和基金會已深諳于此,他們采取公益創投的模式,助力民間社會組織發展,推動社會創新(詳見本期“特別策劃”《當慈善邂逅創投》)。傳統慈善更傾向于無私捐贈,未將慈善運營效率放在第一位;公益創投模式,則可望帶來專業管理技能、各種急需的咨詢服務和高度透明性,使慈善的效率與效果并舉,從而對慈善價值最大化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近幾年來,企業家參與慈善似已成風,以基金會為內核的現代慈善模式漸次取代傳統散財模式。企業家做慈善,除了給公益界提供資金支持,還可發揮自身優勢,將身上的企業家精神,及其商業資源和商業智慧——諸如戰略規劃、人力資源管理、信息技術、品牌推廣和財務規范等方面的經驗,向社會組織輸出,以此改善整個慈善產業鏈的生態。

  參與公益創投,不失為企業家做慈善的一種好方式。在社會創業日益走向黃金時代的今天,發揚創新精神,促進慈善產業鏈完善,推動中國社會健康發展,足可彰顯企業家參與慈善的獨特價值。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