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記者隨工商執法人員到濟濼路綠地農貿市場。在一家商家攤位前,記者發現銷售的紙杯均沒有生產廠家的任何信息,屬于“三無產品”。 記者王鋒 攝
本報連續兩天報道劣質豆漿紙杯的情況,引起市民極大關注,劣質豆漿紙杯在市場上流通,不但傷害廣大消費者,也沖擊了正常市場秩序。
13日,濟南部分正規生產紙杯的廠家致電本報,揭露劣質豆漿紙杯的生產黑幕及危害:大學食堂成為劣質豆漿紙杯的重災區,并建議由質監局、衛生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對中恒商城、七里堡、段店市場、二棉農貿市場、匡山批發市場等地方進行檢查。
劣質豆漿紙杯能引發病變
“目前,國家已把對紙杯的生產管理要求提升到食品級別。國家要求,凡是在市場上銷售的紙杯,其生產企業必須擁有QS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其證號可以在國家質量安全監督局網站查到。”13日下午,濟南綠寶紙制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小作坊和不負責任的廠家生產出大量不合格的豆漿紙杯,不但對廣大消費者產生傷害,也沖擊了正常市場秩序。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劣質豆漿紙杯產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熒光性物質,過量進入人體導致產生癌癥等一系列病變。二、利用再生紙、再生塑料來降低成本。再生紙、再生塑料里面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或重金屬鉛、砷等含量超標。三、生產環境不達標,存在未能達到國家規定的程度和要求的設施。生產環境中存在大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
大學食堂成為劣質豆漿紙杯重災區
目前,濟南市場上的劣質豆漿紙杯多數來源于濟寧、臨沂、武漢等地,多為小作坊生產,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無必要的衛生消毒設施。另外,其銷售價格很低,對市場秩序造成巨大危害,更對廣大消費者產生巨大傷害。“紙杯自2009年開始實施生產許可的規定后,才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中,由于監管存在盲區,導致很多生產作坊到目前為止依然違法生產,大量劣質產品源源不斷地被不知情的消費者使用著。”濟南綠寶紙制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
“劣質豆漿紙杯多聚集于中恒商城、七里堡、二棉農貿市場、段店市場、匡山批發市場等流通渠道。”濟南綠寶紙制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介紹,濟南目前豆漿紙杯使用最廣泛的區域是濟南各高校食堂。“據我們實地考察與測算,濟南市區及周邊共有大學四五十所,每月豆漿紙杯消耗量估計在80萬到100萬個。高校對大學食堂管理不夠細致,很多食堂的豆漿紙杯正是通過一些非正規流通渠道購買的,這種情況使得大學食堂成為劣質豆漿紙杯的重災區。”
市場存監管盲區,應多部門聯合執法
正規生產紙杯的廠家建議,劣質豆漿紙杯的查處涉及政府多個執法部門,應由質監局、衛生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對中恒商城、七里堡、二棉農貿市場、段店市場、匡山批發市場等地方,從QS(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銷售渠道等方面嚴加執法,避免執法盲區的產生,斬斷劣質豆漿紙杯的流轉銷售渠道。“對重點區域加強宣傳與管理,高校應把食品安全問題貫徹到食堂的每個角落,嚴格審批制度和檢查制度,落實責任人和處理辦法,把對豆漿紙杯的重視程度上升到食品安全問題上加以重視。”廠家負責人說。
【相關鏈接】
一次性紙杯呼喚新標準約束
在2009年5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就發布了《關于開展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等制品生產許可證無證查處工作的公告》。從2009年9月1日起,對一次性紙杯實行了準入制度,即一次性紙杯必須通過“QS”認證才能在市場上銷售。未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廠家,不得生產、銷售各種與食品接觸的紙制品。但由于我國尚沒有制定一次性紙杯的國家標準,紙杯生產行業目前執行的是2007年5月1日實施的輕工行業標準《紙杯》(QB2294-2006)。該行業標準中,對油墨并沒有要求,有些企業就鉆空子,使用有毒劣質油墨印刷紙杯,導致使用了含有苯、甲苯等有毒溶劑的劣質油墨紙杯得以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場。
早在行業標準實施之初,國家有關部門就已經啟動了一次性紙杯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其中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對油墨印刷和有關有害指標進行了限定。但后來隨著《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和我國食品標準制定職能的調整,目前我國的一次性紙杯國標的出臺,仍然需要時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