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投資銀行將繼續面臨發達國家宏觀經濟疲軟、監管機制日益加強等挑戰,因而往新興市場遷徙轉移業務仍然是大多數國際頂尖金融機構在全球戰略中不可缺失的布局。相比以高盛、瑞銀為代表的歐美系投行大跨步“躍進式”地進入中國,日本的野村控股始終堅持以穩健的姿態逐步發展,低調地尋求擴大業務的機會。近日,野村亞太及中東地區的首席執行官菲利普·林奇(Philip Lynch)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毫不避諱,中國依然是增長機會最大的市場,對于投行來說吸引力極大。
清晰的全資控股銀行路徑
其實,早在2008年收購雷曼兄弟公司的亞太、歐洲及中東業務之前,野村就已經在積極尋找適合野村的本土券商,不過當時尚未“真正落地”。
直至今年2月野村獲準收購通用電氣金融(GE Capital Finance)旗下的通用電氣金融財務(中國)有限公司,并希望憑借此次收購,未來有機會直接向中國客戶銷售人民幣計價銀行業產品。市場由此得到的信號是——野村同時在積極嘗試拓展中國內地市場銀行業務。
“野村希望在中國市場的銀行機構是100%全資控股,而不僅僅是合資。”林奇透露?,F在野村正在把這家機構轉制為銀行并獲得相關牌照。雖然具體進程將取決于監管層的批準和各項執行工作的推進速度,“我們希望一年后該銀行可以開始運營,這是野村當前布局中國市場的重點項目之一。”他表示。
很顯然,野村非常重視在銀行項目上的投入,將進入中國市場的銀行路徑制定得非常清晰。相比之下,公司證券業務在華的拓展則更為謹慎,目前尚無具備承銷國內股票、債券的牌照。
“野村希望在中國能夠成立一家合資券商”,林奇表示,“無論是購買已經發展成熟的券商股權,或者和已經上市的券商成立合資公司,在這些合作模式中,野村均無法全資控股。”他承認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市場非常不同,更具有挑戰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