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平孫強:PE加速優勝劣汰 根基不穩GP會淘汰

2012/07/26 08:31     

2011年以來,中國PE行業發展環境加速變化。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系列改革政策,加快了二級市場估值回歸的趨勢;出口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對宏觀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提出了更迫切的挑戰;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估值不斷下降,私有化已經形成趨勢;PE機構數量不斷膨脹對募資渠道形成壓力,信托、財富管理等募資方式可能引發各種風險。

如何把握中國經濟轉型中的各種機會,在具有中國本土特點的商業環境當中發掘價值,是PE行業未來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孫強,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董事總經理。1995年加入華平公司,負責華平北亞地區的投資業務。在華平任職期間,孫強主持了包括銀泰百貨、國美電器、7天酒店、匯源果汁、富力地產、哈爾濱制藥等公司的投資,在中國市場擁有十余年的投資經驗。

財新記者: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私募投資公司之一,華平投資經歷了中國私募資本市場十余年的發展。請您談談中國的股權投資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孫強:今年是中華創業投資協會(CVCA)成立十周年?;仡欀袊侥纪顿Y市場,這些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私募投資有五大難:融資難、選項難、估值難、管理難、退出難。其中最嚴重的是融資難和退出難,可以說這兩大難題在十年內都被解決了。

以前融資只有去美國找退休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人這一條渠道,但現在國內的人民幣融資渠道已經逐漸發展起來,亞洲主權基金和國內投資機構的興起使得融資渠道不斷多樣化。同時,國內保險公司擁有上千億的資產存量,其中5%可以投資于PE。保監會目前對此態度謹慎,但保險行業一旦對私募投資的風險評估有了進一步判斷,開始全面進入私募投資,那融資難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然后是退出的問題。以前我們只有紅籌模式,美國市場和H股都走不通?,F在不一樣了,國內有主板、創業板、三板;上市還有香港、新加坡、倫敦的市場可以選擇,所以退出的渠道也暢通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A股市場正在趨于理性,平均市盈率已經從50-60倍回落到十幾倍,機構投資者也在逐漸成長。股票開始出現跌破發行價的情況,這說明市場開始成熟,對于企業的判斷趨于客觀。

投資環境也有了變化,CVCA成立伊始,外資很“吃香”,到處歡迎外資投資,而現在企業和地方都愿意要人民幣勝過外幣。管理方面,以前被投企業很難找到職業經理人,但在這十年內國內職業經理人團隊逐漸成長,這對自身不參與管理的投資私募投資基金至關重要。

財新記者:中國市場的股權投資仍然以IPO為主要的退出方式,并購市場、特別是A股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存在行政審批的風險。您如何看中國市場退出的形勢,您對未來退出方式有什么規劃?

孫強:中國畢竟還是新興市場,很多事情都需要創新,運作起來當然有難度。市場目前法律不健全,企業尚在發展,所以退出方式也在完善過程中。但通過戰略出售的退出方式已經有了先例,比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都在做行業收購。

但是在中國市場,政府給市場參與者留下了“強勢”的印象。我想其中的關鍵原因是監管機制問題。美國的監管以公告披露為主,核心是風險揭示;中國是監管式的,不是審查而是審批。審查是看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否準確和完整,而國內和香港的監管則是根據公司提供的資料看它的這個交易能不能做;于是成了管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家長。其實監管者應該起交通警的作用,符合要求的就放行,但如果發現違規,那就重罰。

財新記者:不少跡象表明,經濟危機的影響并未消退。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下,PE行業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看待未來兩年的市場走勢?

孫強:針對宏觀大勢的看法目前主要分為兩派。一是比較樂觀的,認為中央政府已經看到經濟危機,很快放松銀根并出臺其他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另一種說法比較悲觀,認為中國可能是繼歐美之后更大的次債危機,而且來勢兇猛,非政策可以挽救,所以經濟會大幅度回落。我個人認為,雖然局勢沒有這么嚴重,但目前政策的調控手段有限,可能宏觀經濟會停滯不前。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PE行業的一些根基不穩的GP會被淘汰出局。被投企業與經濟發展和宏觀環境發展是相關的,因為貸款、發債各種各樣的困難,不光退出環境惡化,企業本身利潤空間也受到擠壓。PE被投公司的業績不好,PE公司的回報也不可能好,因為它的收入來自于被投公司。

財新記者:最近一些出口企業出現問題,例如惡意轉移資產,甚至出現破產清算。怎樣看待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

孫強:歐美經濟疲軟,它們的零售商又極其強勢,總是壓著中國的出口企業降價和承擔原材料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和員工薪酬飆升的后果。再加上國內銀行對中小企業和進出口公司貸款緊縮,逼到一定程度,就會有大量的出口企業出現問題,這是出口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