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熱捧醫療App:國內開發者上萬 政策“定時炸彈”

2012/07/26 08:31     

一旦醫療類App應用軟件需要面對藥監當局對藥品和醫療器械類似的審查,開發者的成本和產品迭代周期必將增加。而這對一些小的醫療App開發團隊而言是代價巨大的。

日前,上述業界的擔心已經變成現實。隨著奧巴馬7月上旬正式簽署新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安全和創新法案,美國從法律層面正式確立了FDA對醫療類App的監管。

南都記者注意到,美國新政已經很快地傳導至了大洋彼岸的中國。對于中國的開發者而言,若不能很好地理解美國的監管機制,未來可能很難向美國市場銷售App.此外,鑒于FD A的決策向來是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風向標,那么,中國會“跟風”么?

醫療App開發從業者國內已上萬

智能手機A pp應用的日益普及,已經在改變著人們此前的就診習慣。以前只要一生病,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找醫生開藥,而時下,只要拿起手機,打開一些求醫問藥類的A pp,一些常見病病癥和用藥方案,藥品療效和不良反應,都已經可以輕松下載。

依照生物谷董事長張寶發給記者的數據,在中國,正在開發醫療A pp的公司已經有500~600家,以每家公司20人計算,從業者達上萬人之眾。

不過,這一發展迅速的產業正在迎來新的考驗。中國公司開發的這類A pp若是想進入美國市場,從理論上講已需接受美國FD A的監管。

新的FD A安全和創新法案于7月上旬由奧巴馬簽署生效后,從法律層面,美國已正式確立了FD A對醫療類A pp的監管。

依照去年該國起草的監管草案,標簽、宣稱、廣告等口頭或文字描述中有診斷、治療、疾病預防等用途的A pp都將被納入管制范圍。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對醫療A pp的監管遲早會來。目前一些智能手機在醫療A pp的支持下,已經可以量血糖和血壓,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網絡實現遠程醫療,這當中存在誤診的風險。在他看來“移動終端若不顧一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肯定會失控。因此,加強監管是一個趨勢。”

由于FD A的監管動向一直是SFDA的風向標,生物谷、好大夫等國內眾多涉足醫療App的公司都對此事給予了很高的關注。因為,從長期而言,中國存在跟進的可能。而跟進監管,對行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來自美國同行的說法稱,要將一款醫療A pp在FD A的管制之下推向市場,“需要大約72個月和額外的7500萬美元支出這大概占總開發成本的77%”。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