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家,這是今年以來IPO申報企業的家數。但終止IPO的擬上市企業也激增至47家,上市變得不那么一帆風順。面對大量企業上市,IPO成為各家券商角力的主戰場,而券商之間為此引發的保代之爭更加激烈。目前華林證券的35名保代,34名“挖”自平安證券,原7名保代僅剩楊彥君一人。南都記者獲悉,曾經被傷到元氣的平安證券也在康復之中,目前改變了過去項目跟人走的管理,使保代的工作僅成為企業上市流水線的一個環節
IPO之爭越演越烈
面對大量企業上市,IPO已經成為券商角力的主場。記者統計發現,盡管大盤跌跌不休,但是并未阻攔住企業上市的步伐。今年以來IPO申報企業共有933家,而在企業上市拉力賽中,不少企業撲倒在上市的門口。在上周IPO擱淺的3家擬上市企業中,海通證券保薦的公司占2家,分別是立得空間信息和廣東奔朗新材料,終止上市日期均為7月19日。由招商證券保薦的福建省卓越鴻昌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也于7月18日止步IPO計劃。
同花順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終止IP O的擬上市企業已激增至47家。其中,主板(含中小板)和創業板分別為14家和33家。在迄今已終止IPO的47家擬上市企業中,國信證券、平安證券以及招商證券3家券商,各以4單合計貢獻了12家上市擱淺企業,占比高達25.53%。
從政策動態上看,證監會于2012年4月底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進IPO體制的市場化,減少行政干預;強化發行人和有關方面信息披露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責任和義務。北京高華證券對此分析指出:“鑒于新制度下的行政干預將有所減弱,我們認為新股發行的速度仍將保持較快,從而限制A股市場的估值擴張空間。”
在意圖上市企業前仆后繼的背景下,券商也早就開始預備此波IPO之爭。其中首發上市保薦機構的保薦代表人,成為諸多券商爭奪的重點。而平安證券保代被華林證券集體挖墻角后,其功效也在華林證券投行業務中得到顯現。證監會網站披露信息顯示:華林證券在去年挖角平安證券保代之前其僅有7名保代,現僅剩楊彥君一人,目前華林證券共有35名保代。其中34名來自原平安證券。而今年以來,華林證券保薦的24個IPO項目正在走流程,27名保代現身其中,其中,9名保代實現了“單板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