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向投資領跑模式轉型 做好“裁判”

2012/09/10 16:15     

李開復堅信“孵化+投資”的商業模式是成立的,只不過需要在操作中平衡兩者間的比例。當理順了孵化業務的思路后,孵化大量外部進入的“種子”,就需要更多的風險投資在天使投資之后跟進。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李開復正享受著一生中時間最短缺的辰光。這位“創業老兵”目前每天大量的時間都投向他一手打造的創新工場。在他的眼中,重要的是創新工場正在從“大孵化、小投資”的模式向投資領跑轉變,而這也是他經過摸索后調整自己“帶學生”方式的最重要舉措。

模式轉向投資領跑

2012年8月7日,李開復發微博公開表態:“歡迎已經有天使投資的團隊接洽我們,由我們提供下輪投資和服務。”這條微博也間接承認了創新工場第二支美元基金已募集近1.5億美元的傳聞。此外,來自SEC最新披露的文件也顯示,一支名為“Innovation Works Development Fund II,L.P。”的基金,截至7月20日已完成募資1.48億美元,而這支基金與創新工場的第一支美元基金系列名稱如出一轍。

在微博中,李開復再次表示,作為“創始投資機構”,創新工場主營業務是從創業的第一天幫助創業者。“我們占小股(平均17.6%),提供含金量高的服務(如巨大的簡歷庫,產品技術體驗專家),降低創業者初期的失敗率。”這是李開復自8月3日發出微博“創新工場對占大股辟謠”后再次表明投資態度。在該微博中李開復說:“中國創業者面臨的一大陷阱就是天使投資在很早就占去大股份,讓創業者失去控制權和動力,也讓優質風投們不敢接手。多次媒體或微博曾報道創新工場占股太大,導致創業者對我們產生了誤會?,F在對這個謠言予以澄清:創新工場共投50個項目,平均占股17.6%,有些已投2至3輪,所以每輪平均占股更低。”

2009年從谷歌離職的李開復創辦了創新工場,旨在幫助中國年輕人成功創業。由于李開復本身無疑就是個響亮的品牌,因此創新工場自出生伊始就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當然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對其模式的爭議。在創業的第一年,坊間對李開復充滿了種種懷疑和猜測,原因只有一個,即“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不過,經過兩年時間的積累,李開復和創新工場的步伐已明顯加快。2011年,創新工場迎來了首場“畢業季”,已審閱了超過2500個項目,投資孵化了39個項目和公司,總投資額超過2.5億元人民幣,其中9家企業已獲得外部風險投資A輪融資。

在擴張的同時,李開復也在調整他“帶學生”的方式。在2011年10月31日舉辦的“Tech Crunch Disrupt”大會上,李開復談到了創新工場的新變化,即“由以前大孵化、小投資的模式,轉變為投資領跑的發展方向”。2011年9月,創新工場宣布首支美元基金已募集完成,籌資金額高達1.8億美元。李開復在“Tech Crunch Disrupt”大會上表示,“大孵化小投資”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孵化器必須有可預見的時間,以免由于缺乏后續資金的注入而無力維持。不過,如果孵化做得好就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人愿意出錢,而更多的運營資本和管理費,反過來也能對孵化器進行擴張和增強,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良性循環。創新工場將逐漸成為一家具備較好孵化功能的風險投資公司,以滿足孵化創業型小公司以及投資有經驗的優秀企業家創業項目的雙重要求。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