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十二五”規劃,浦東新區吸引大型金融機構落戶步伐悄然提速。
知情人士透露,12月中旬,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出臺吸引大型金融機構落戶的新一輪扶持政策,在資金支持層面,主要包括對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大型金融機構,只要注冊資本10億元(含)以上的,浦東新區相關部門將給予1500萬元一次性落戶補貼;對法人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業務總部購買自用辦公用房,將按購房價總額給予1.5%補貼等。
新一輪扶持新政面世背后,是防止大型金融機構“流失”。一位大型金融機構主管透露,目前深圳前海新區通過給予吸收跨境人民幣貸款,與下調所得稅等扶持政策,也在加快吸引大型金融機構落戶。
為此,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所推出的扶持新政里,提出“一事一議”政策。
按照扶持新政,浦東新區將對本地金融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新引進機構,可通過一事一議政策申請,加大補貼力度。其中一事一議范圍包括加大一次性落戶補貼力度,及當大型金融機構興建總部大樓或購置自用辦公用房時,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等相關部門協調加快土地規劃、建設審批、裝飾裝修、工程驗收等有關政府審批流程。
不過,大型金融機構更期待的,是落戶浦東新區的大型金融機構在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方面也能得到“一事一議”。
一位落戶浦東的大型PE基金主管透露,由于法規不允許國有企業作為有限合伙制PE基金管理人承擔相應無限責任,多數國有企業發起設立的PE基金只能采取“基金管理殼公司”做法。
具體做法是基金管理團隊與國有企業共同參股設立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由基金管理人承擔無限責任,而實際基金發起方——國有企業則退居幕后。但上述做法迫使基金管理殼公司每年需截留部分基金管理費,令基金管理人實際管理費收入受損。
為此,部分PE基金曾希望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出面協調,在基金注冊與稅務登記時采取“一事一議”,解決管理費截留問題。
本月初,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下屬,浦東國際金融研究交流中心專門舉行的“私募股權的價值創造”培訓會上,此問題一度成為討論焦點。
與會的瑞士洛桑金融學院教授伯努瓦雷勒稱,在歐美地區,管理費“截留”現象同樣存在,有些歐美PE基金設立復雜的基金管理架構(為了避稅與繞過某些收購監管壓力)而不得不犧牲部分管理費收入,但歐美國家往往采取的“一事一議”協調措施,是在基金管理架構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允許PE基金在一定監管條件下自由支配管理費。
“歐美地區PE基金治理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國內PE注冊與稅務登記則需要多部門溝通協調,一時還難以達到一事一議的政策靈活性。”一位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人士透露,該局主要通過收入補貼“補償”管理費截留問題。
按照上述扶持政策條款,浦東新區對大型金融機構高管給予每人一次性住(租)房補貼20萬元,還按高管當年工資薪金的40%給予補貼;對大型金融機構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人員的補貼幅度則是20%。
“目前,收入補貼政策試點已開始實施。”上述浦東金融服務局人士表示,月底前,該局必須完成當地大型金融機構所有高管與管理人員(業務骨干人員)的收入補貼工作。
相關閱讀